权证的新空间:金融衍生工具未来的半边天_认股权证论文

权证新空间:金融衍生品未来“半边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半边天论文,权证论文,衍生品论文,未来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权证目前应用于股改,而长远来看是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 场的一个重要步骤。”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工作小组组长陈支左日前对记者表示。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交易所已委托北京有关律师事务所进 行“海外权证法律监管问题研究”,我们已经注意到香港的实际经验。

香港经验

“香港可成为内地权证市场的重要借鉴。”高盛(亚洲)执行董事李颂慈日前对记者表 示。她认为,香港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权证市场,由于投资者个性及喜好相近,地 域和时差也相近,内地发展权证市场,香港市场的成功及失败的经历可作为参考。

8月29日,香港交易所企业传讯总监陈涓涓向本报记者提供了香港交易所关于发展权证 市场的有关情况。

资料显示,香港是全球最大成交量及亚洲最早发行认股权证的市场,之所以能够取得 现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2001年对香港权证交易规则的大修改。

在新法规下,权证发行人要为权证委任流动量提供者,发行市值由5000万元降低至100 0万元,再发行由困难变得简单,港交所每天都会发布发行人买卖数量及市场持货量。 这些规则,极大地促进了权证市场的活跃。

在香港,衍生认股权证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品种。截至2004年底,主板上市的认股权 证共有895只,其中只有32只是股本认股权证,另外863只是衍生认股权证。权证市场20 04年共成交5274亿元,其中衍生认股权证成交占据绝对优势,达5245亿元,股本认股权 证仅成交29亿元。今年上半年,权证市场共成交3311亿元,其中衍生认股权证成交了32 95亿元。

近年来,香港市场上的中资概念股权证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国企指数权证的成交 金额为394亿元,较2003年劲升23倍;中石油权证成交金额达273亿,上升25倍;中国人 寿权证成交金额达224亿元,上升123倍。今年上半年,权证相关的10大资产中,中资概 念股已经占了一半。

据香港媒体近日报道,近日港交所认股权证市场成交量屡创新高,占去整个市场成交 量的20%,1至7月的成交额居全球第一。各大券商均有意加入发行商行列,从而设法分 得一杯羹。

港交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香港认股权证交易市场异常活跃,每月平均有超过800只新 权证上市,筹资额排名全球第三,1月至7月的成交额高达4122亿港元,全球排行第一。 成交额呈每月递增的态势,预计8月份的成交额较7月上升26%。

注目“股改”之外的功能

资料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早已开始使用权证这一金融工具,参与者对权证的特征和功 能并不陌生。历史上,沪深市场都曾有过权证交易,1992年6月,沪市推出了我国第一 个权证产品:大飞乐配股权证。

“当然现在的权证有一些不同,目前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就是股票和权证的结合。”上 证所研究中心的刘先生说。

从权证在股改中的应用来看,长江电力是认股权证,宝钢股份是认购备兑权证,农产 品是认沽期权,类似认沽期权(增持股份)的还有:苏泊尔、苏宁电器、吉林敖东、韶钢 松山、宝钢股份、中化国际、人福科技、紫江企业、华发股份等。

北京有关律师事务所的人士表示,从试点阶段权证应用面临的问题来看,主要是权证 方案只是其他股改方案的配套方案。他说,这主要是因为权证产品的投资者教育相对落 后,许多人不认为权证是有价值的,流通股股东认为赠送权证不是即时对价,流通股股 东认为权证定价存在不确定性等。

他说,权证应用于股改有三大基本功能。一是价格发现功能。权证能实现支付对价的 定价市场化。二是价格支付手段。权证本身具有价格,可以作为对价的支付方式,投资 者在权证交易市场卖出权证可以即时获得对价。三是融资功能。发行认股权证可以实现 “渐进融资”。

“由于权证产生于股权分置改革,所以大家的目光只是把其功能局限在作用于股改, 其实这不利于权证的发展。”上证所研究中心刘先生表示。他说,根据国外的经验和相 关研究来看,我国的权证市场将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半边天”。

法国兴业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亚洲区联席衍生工具主管李子建表示,内地权证市场的 发展不应局限于“股改”。他说,权证的推出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我十 分看好中国内地未来权证市场的发展前景。未来在上交所、深交所发行上市的认股权证 ,交易量可能会很大。

权证之后是什么

上证所在上报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一个报告里表示,在目前阶段,权证是发展衍生品 市场的突破口。由于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因此,相对简单易于理解的权证 将成为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关键。

权证之后是什么?陈支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证所将遵循“满足市场需求、结构 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原则推进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据他预测,未 来几年内,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将逐步出现短期利率期货、ETF期权以及指数期权和个 股期权等产品,预计这一进程将到2010年甚至更远。

另据透露,上证所已联合有关机构对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陈支左说,从研究来看,开发什么样的金融衍生品是比较好确定的,而了解发展金融 衍生品的障碍是目前的关键。有关报告显示,有四大因素将成为金融衍生品发展的障碍 。

一是现货规模不足。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不到1万亿元,在价格发现机制方面,由于价 格操纵,加上政府积极干预,从而人为地限制了证券供给量,间接地造成股票价格背离 均衡价格。如果衍生品价格失真,那么,投资者就难以使用衍生品对冲风险,市场就会 沦为以投机为主导的场所。

二是市场参与机构的治理水平和专业水平。衍生产品市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控制风险 。成熟市场控制风险主要依赖于证券公司。总的说来,这种制度安排非常成功,原因之 一就是这些机构的治理结构以及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

三是政府行政管理。我国政府机构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大量采取行政性的干预措施, 政策对市场的负面冲击过大,结果就产生了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一部分人(机构)比另一 部分人(机构)占据优势地位。

四是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证券法律和法规对于金融产品创新留下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 ,这种法律环境难以适应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

附图

标签:;  ;  ;  ;  

权证的新空间:金融衍生工具未来的半边天_认股权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