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探究论文_赵建军

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探究论文_赵建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室 山西省忻州市 034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的电力系统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渐渐取代人工。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要求通过全网运行数据分层分级的广域实时信息统一断面采集,实现变电站智能柔性集群及自协调区域控制保护,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类高级应用,设备信息运维策略与电力调度实现全面互动,实现基于状态监测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管理,变电站主要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为坚强实体电网提供坚实的设备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

引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智能化变电站是在运行过程中对数字网络运行的各种设施加以应用,将各个运转体系综合起来,实现对变电站各个设施的集中管理。智能化变电站使用特殊的材料,需要具有环保节能性。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实现了对变电站的全面监控,保证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变电站能够有效抵制,提升了变电站的自主管理能力,减少了故障的发生。但是,智能变电站的构成复杂,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因此在维护方面需要维护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素养。维护过程中,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需要做好维护工作,并不断进行优化。

1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应用于智能电网的最主要要求是可靠性,除了站内设备及变电站本身的可靠性要求外,智能变电站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自诊断、自治、自愈功能,做到设备故障提早预防、预警。并可以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将设备故障带来的供电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其服务于智能电网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提供可靠、准确、实时、安全的信息。智能变电站不但对设备进行电气量数字化采集,并且对节点温度、环境参数、视频图像、直流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的非电气量也进行数字化采集。其智能变电站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就是:坚强可靠、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

2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优点

2.1可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

变电站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数字化控制。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分析调度指令进行各种操作,保证了操作的稳定性。在变电站系统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变了变电站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实现了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新型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保证了检测设备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设备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2能够实现变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要实现变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设备的管理,二是变电站的管理。设备管理的重点是管理电气设备,主要通过运行信息管理模式来实现。变电站的各项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融合,然后借助智能技术构建数字变电站,从而使电力系统在运行时能够有相应的基础支持,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实现变电站的运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能变电站的现状以及潜在问题

3.1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

中国近几年推出的智能变电站,比传统变电站有更高的集成,布局更加科学,更加经济环保,装备的适用性高,有着一体调控的优势,是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很大的未来发展前景。国家在电力步伐上不断的加快更新,现在电网单位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智能变电站,基于现实来看,中国已经建设了很多所智能变电站,根据资料来说,现阶段已经有2800多所。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大力的开展智能变电站的试点工作,并且预计还会再多建8000多所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在国际推广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在中国现阶段,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正在持续的增长,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重点也要着重于工程建设,虽然在智能变电站发展方面我国是走在国际前列的,但规范工作,推进标准化依旧是我国智能变电站下一步发展的着重点。

3.2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问题

智能变电站在设备与工程招标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变电站的设计期间,对于水土文化气候,地貌地质特征,变电站电网运营等相关情况缺少数据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投入使用之后的电力系统技术和在环境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它甚至会影响到后续的运营。现阶段电站正处于更新换代的一个重要时间阶段,电力行业进行变革虽然看到了希望和机遇,但同时也看到受到时间影响上的还需要更进一步完善的管理和技术,相关部门必须对此进行重视,要加快优化速度,并且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维运管理不是很全面,技术交接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供货商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就影响了运维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质量,导致运维管理结构不清晰,会导致管理失控的局面发生。

4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措施

4.1对设备管理模式的要求

目前,变电站设备采用的是专业设备管理方式进行的管理,即变电站的设备检修、设备技术、设备试验、设备缺陷的管理是由电网部门设专人进行管理的,电网管理部门根据变电设备的运行需求来决定变电设备的运行方式。可见,由于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的局限,对设备的管理和对设备技术运用是分开进行的,这样就给变电运维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一是多余的运行方式。为了使供电更具可靠性,操作人员会在不了解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情况下,采取冗长多余的操作。二是,风险大。由于对设备的管理和对设备的技术运用是分开执行的,致使操作员不能足够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这是变电站设备使用的潜在风险。一种崭新的设备管理理念的出现是因为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概念的提出,这种理念将变电设备的管理上升到了对整个变电站的管理,这是设备管理和运行管理的高度结合。智能化变电技术的运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假如出现问题,设备可以自动地向管理人员发出维修的请求,这就是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大大提升了设备管理的效率。

4.2对信息保障体系的要求

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关键技术是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变电运维中的间隔层、站控层及过程层需要信息网络技术,整个智能电网都需要信息网络技术。在变电运维中进行信息采集并实现信息交互,有利于促进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因此,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建设信息网络技术保障体系十分必要。在智能化电网的管理和变电运维中的智能化技术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变电运维的管理水平,且整个智能电网及变电运维系统都运用了信息网络技术。在此基础上,需要一些必备条件,如访问信息的途径和上传信息的方式需要方便快捷等。当前,变电运维中的智能技术和电网技术要达到这些条件非常困难,主要是由于电网中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且各个信息系统间缺少紧密的联系。

结语

如果要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障,既要对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作出改善,改善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方式,是落实智能电网发展的相关要求。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中,必须要重视电力企业,它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提供者,所以一定要做好能源的防控,完善建设制度,加强对人员对设备的管理,从根本上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智能变电站可以正常运行,并推动我国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立.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7,34(5):206-207.

[2]艾艳荣,王理强,罗莉.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7):34.

[3]王晓华.变电运维专业生产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9):18.

论文作者:赵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探究论文_赵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