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由粗放向精细、由经验向科学、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运行值班人员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危险点,可以增强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主动、及时地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调整,防止违章作业以及由于技术业务不精、作业流程不熟悉而引发的事故,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控制策略
一、危险点控制的重要意义
危险点主要是指在运行或生产的过程中,会引发机械设备产生问题的关键要素,这些危险点的产生,不只影响运行或生产质量,同时还会给运行或生产的过程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变电运行中的危险点主要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给电力系统形成损坏的危险要素。要想对变电站危险点进行合理的操控,除了要依照有关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外,还要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可能会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全部剖析,并依据不一样的危险点提出相应的操控措施,进而避免危险点的产生。在进行变电系统运行时,如果没有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可能会逐渐演变成运行事故,所以,为了防止危险点的出现,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变电运行管理中有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估测和控制,把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抹杀在胚芽中,进而保证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
2.1变压器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
在变电运行变压器操作环节中,其工作电压的控制是维持安全的基础,操作过电压的控制以及空载切投环节操作电压的观察与限定是此环节的主要危险点。另外,还应当注意变压器空载上升对变压器绝缘情况造成的影响。最后,一定注意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变压器的操作。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或是遗漏操作步骤。
2.2操作直流回路时的危险点
变电运行管理环节中,管理人员的重要控制动作大部分都在直流回路环境中完成,操作步骤与环节较多,部分安全控制遗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其中对于自动装置的操作是形成危险点的主要环节,在未能有效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时,容易出发自动装置误动作,形成变电运行稳定性问题。
2.3环境因素造成的危险点
变电运行设备环境条件影响也是形成危险点,造成运行干扰的主要因素。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如果没有注意保持充油设备右面的高度或是让导线由于热胀冷缩而长时间紧绷,都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样的,天气炎热的时候也应当注意充油设备的油面是否处于正常的高度范围内,或是导线是否过于松散。当遭遇大风天气时,由于风力过猛,也很容易造成引线与周围的杂物缠绕在一起,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影响变电的正常运行。
2.4母线倒闸危险点
母线倒闸操作环节是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较大的步骤,在操作不当或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极易造成安全问题,并且母线倒闸危险的作用是持续性的,稳定性问题发生初期影响较弱,不易发现,而随着系统的运行这种倒闸安全问题持续扩大,直至造成严重后果。母线倒闸危险点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误操作导致的带负荷切投故障;系统保护或自动装置导致的刀闸误动;母线充电环节互感器与相应线路端口形成串联导致的异常运行等。因此,工作人员要细心检查,避免事故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控制策略
3.1结合大修实施针对性预控
电网大修是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进行各类设备检修与故障排除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中大量电力设备的倒闸操作较为频繁,因此在这项工作执行过程中应更为关注危险点控制工作。在电力大修环节汇总,应结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以及高效运行的整体要求,将各项检修行为与目标细化,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对电力系统设备运行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协调各检修部门工作分配,执行完善合理的检修计划,全面落实设备、人员、流程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同时,应围绕重要危险点进行分析,组织大修例会开展研讨工作,全面布置技改大修组织与技术措施,充分明确注意事项。此外,在技改大修过程中,针对危险点直接相关的设备接地条件控制,应对相应的接地线数量进行准确的统计记录,按照设备安装详图进行逐步排查,充分排除可能存在的接地遗漏所导致的线路合闸误动作问题。
3.2通过标准化操作实施科学预控
危险点控制标准化操作主要根据相应设备类型与线路运行方式来决定,以此充分保证操作流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保证线路接地端与导体端位置的固定性。在实际操作执行环节中,应首先针对电力开关柜设备进行接地操作,使用标准手柄将开关柜外侧接地,而后再进行开关柜内侧相接地。其次,针对投切闸刀单侧带电的情况,应在非带电侧装设接地线,保证导体端与操作人员和带电侧设备之间的有效安全距离,尽量将导体端远离带电位置。第三,对于电力设备户外接地位置应配备线路防接地合闸与带电挂接功能,主要选择相应的防误动作挡板。同时针对户内线路接地部分应将其设置在开关柜外侧位置,杜绝接地线整体安放在开关柜之内,同时也应配备相应的防误动作功能元件。最后,根据电力设备线路接地端与导体端的运行连接特征,应将防误闭锁功能元件设置在安全管理人员易于检查与检修的位置,以此提升危险点排除与处理的实际效果。
3.3积极吸取教训,做好预防工作
既有变电运行事故的存在能够为现有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变电管理工作可根据这些经验教训制定应急预案与维护方案,从而通过有效的预防工作控制危险几率。尤其是运行值班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学习安全监测部门的相关事故通报,并对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对整个事故进行总结,在了解整个事故过程中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以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4大力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是维持各项管理工作发挥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供电企业应全面提升对于变电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落实各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培训。
另外,还要根据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完善奖惩机制以及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这些机制的约束以及管理作用,通过对各种操作事项的细化以及量化来提高各项工作的可操作性。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而系统性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是影响电力输配送有效性的关键环节,电力运行管理工作人员应针对本地区设备的工况条件,针对电力输配送的实际特征,采取有效的危险点控制措施,充分提升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川,张忞.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及控制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2]刘尚平,薛燕.论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及控制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5.
[3]张丽君.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5.
论文作者:刘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危险论文; 操作论文; 环节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