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论文_王莹燕

多通道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论文_王莹燕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使用多通道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研究有效方法加以解决。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多通道微量注射泵使用患者12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使用多通道微量注射泵进行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加以分析,临床研究有效方法进行解决。结果:导致使用多通道微量泵过程中表现出相关问题的原因较多:未正确对微量泵进行操作、出现了药液外渗的情况以及出现了药物泵入途径错误的现象等均会导致。结论:为了避免在使用多通道微量注射泵过程中表现出系列的问题,针对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的使用需要进行有效学习并且进行明确规范,针对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可以研究有效方法加以解决,最终确保泵入药物的准确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降低出现多通道微量泵护理缺陷的概率。

【关键词】多通道微量注射泵;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06-01

微量泵作为一种输液装置,主要通过微电脑对微泵进行控制,能够对进入到患者血管内药物的浓度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观察后,针对药物的泵入速度可以做到合理调整,确保在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可以达到要求,最终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1】。但是在选择微量泵对患者静脉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多通道微量注射泵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使得药物药效体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为了确保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的合理使用,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多通道微量注射泵应用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导致注射泵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多通道微量注射泵使用患者12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男75例,女4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5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25±3.25)岁;其中属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5例,属于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5例,属于急性胰腺炎患者19例,属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属于重症肺炎患者26例。

1.2 方法

利用注射器将患者需要应用的药物剂量进行抽取,之后将患者的注射器乳头同延伸管二者进行有效连接,完成排气后,于患者泵针管滑座内部有效放入,将滑座有效推动,合理进行注射器的安装,调整为可注射状态,将电源开关打开,合理控制流速,同静脉通路进行有效连接,将启动键按上,观察注射指示标识处于闪动状态,则证明微量泵成功工作【2】。

2、结果

导致使用多通道微量泵过程中表现出相关问题的原因较多:未正确对微量泵进行操作、出现了药液外渗的情况以及出现了药物泵入途径错误的现象等均会导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3.1 问题原因分析

3.1.1 未正确对微量泵进行操作

因为操作人员针对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的速率设置等不够熟悉,对患者完成药物更换后,未对泵入速率进行更改,从而导致药物进入到患者的体内表现出过多或者表现出不足的现象。如果在同一管道内部选择多种药物进行输注,如果一条通道表现出较快的输液速度,会导致管腔内压力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严重,进而针对另一条通道产生影响【3】。

3.1.2 出现了药液外渗的情况

同装置未进行紧密连接以及出现了静脉导管移位的情况后,均会导致出现药液外渗。

3.1.3 出现了药物泵入途径错误的现象

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如果未认真进行查对工作,往往会导致湿化液同静脉泵入药物出现了混淆的情况,进而表现出护理差错。

3.2 解决方法

3.2.1 对操作方法进行有效熟悉

针对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情况进行培训,在固定时间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针对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的使用以及有关理论知识可以做到熟练掌握,针对微量泵操作进行明确规范,针对相关故障可以进行有效明确并且加以排除,将危险系数有效降低。

3.2.2 做好巡视工作

对患者用药局部反应进行认真观察,是否表现出发红以及药物外渗的情况,尤其在对患者实施深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穿刺口周围皮肤以及敷料保证干燥以及整洁,对深静脉穿刺管进行有效固定,在交接班过程中,针对三通接头衔接的情况需要加以认真观察,每间隔2小时对患者深静脉导管固定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一经表现出药物外渗的现象后,需要立即将药物推注停止,重新进行静脉的选择,并且选择丝瓜络碳+蜂蜜对患者的局部进行外敷。

3.2.3 认真做好观察以及处理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实施宣教,患者在翻身后准备选择微量泵进行干预之前,护理人员需要选择输液卡于微量泵注射器上方进行粘贴,对开始使用时间进行准确注明,对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对剩余的药液进行观察,对微量泵速度进行监测,对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率水平实施监测。

综上所述,医院在选择多通道微量注射泵对患者进行疾病干预的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导致出现注射泵的应用问题,对此要求医院针对微量泵的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等进行明确规范,针对查对制度可以有效执行,确保多通道微量注射泵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并且为患者的安全性做出保证,避免出现错误事件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刘辉,李佾正,胡强等.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7):167-169.

[2] 沈亚斌,张晨东,赵涛等.多通道微量注射泵控制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10):3220-3222.

[3] 林纯,周永,茅靖峰等.临床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的设计[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2):7-11.

论文作者:王莹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多通道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论文_王莹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