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论文_吴康杰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论文_吴康杰

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依据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生长的情况来看,园林景观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需要我们在园林设计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尤其要注意植物物种之间的合理配置方面,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所呈现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园林设计中的配置应用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建议。 园林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其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所以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上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还要于农业和林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

园林绿化结构越复杂,涉及到的植物种类就越多,在配置上就越麻烦,但是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等稳定园林绿地系统,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工作,这样不但能加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还能为创建具有生态型、经济型、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可持续型的生态园林提供保障。

一、生态园林及其植物配置的意义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笔者认为植物配置应当是植物造景中重要的一项涉及,植物配置应区别与普通的用于防护的农田防护林带以及处于经济效益目标的人工林,果园和花圃等等,它区别与这些的特点在于它的艺术性,随着生态观念的发展,园林配置在艺术性之上又多了生态型。所以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各植物之间的艺术与生态配置,也要考虑到植物与周围环境的艺术与生态配置。从而在发挥植物配置观赏性之余,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使得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实现最大的协调发展。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1、主题原则

主题原则是事先确定所建绿地的目标主题,按照主题栽植相应的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等,表达所要求的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征,在保持城市自身特点的同时进行绿化植物配置的多样化,使得绿化建设与城市整体相呼应。

3、 适宜原则

适宜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个是“适地适树”原则,另一个是“与四周环境协调、适宜”原则。“适地适树”原则要求植物配置必须以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为依据进行树种的选择,否则后期养护成本会增加,甚至会导致植物的死亡。“与四周环境协调、适宜”原则要求植物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从而给人们带来视觉的美感。

4、 经济原则

有人曾提出园林绿化与果品生产相结合, 也就是说在城市绿化中采用果树。在一些管理严格的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上可以考虑, 但在一些公共绿地上其可行性相对较低。经济原则发展的现状以节水型绿化建设为目标。例如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依据生态学原理,在对各种植物的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予以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搭配、合理布局,使各种植物和谐共存,各个群落在生长过程中能够稳定发展,以便于有效的协调好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在建设过程中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

1、合理的配置

园林植物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及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因地制宜确保植物栽植及美化效果。植物配置应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便于日后养护管理,又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造成成活率低的问题,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的植物。另外,适地适树,使购进的植物尽快适应栽植地的生长环境,确保植物成活率的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尽快在暑期达到绿化美观效果,为业主创造良好的休养生息的环境和场所。

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在园林绿化中会形成不同的景象,各种植物因为有不同的形态和习性而导致形成的景观具有立体、多层次、多彩色的特点,构建出一个多彩多姿的供人们生存的生活空间,使忙碌的当代人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原生态的美感。园林植物具有多样性了,各种鸟类、昆虫和其他的动物才能被吸引过来,进而在其中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让生态群落更加合理、有秩序地存在。

3、 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所谓乡土植物就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乡土植物经过成年累月在当地的成长,它的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特征都能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从而具备了比外来植物更加好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合理地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既可以增强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还能够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同时也可为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贡献。例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和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它们都是当地最多被选择的配置植物,它们的配置既能够体现当地特色,又实现了群落的生态型。

4、 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选择植物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植物的生长期都是在春季和夏季,秋季一到,很多植物就会凋零、枯萎。然而生态园林的建设却并没有季节之分,为了能够满足城市秋季和冬季的绿化要求,绿化部门在对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比如冬季寒冷的时候,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5、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

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是指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种植一些颜色多变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观赏到颜色艳丽的花朵,也可以观看到颜色淡雅的绿叶,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园林变得让人舒适。例如可以种植一些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树等,或是可以在生态园林里配置一些颜色深浅不一的植物,形成层次感,如在同一景观中可以种植颜色是淡绿色的草坪、深绿色的樟树、暗绿色的油松等,形成对比的色彩,形成不同效果的观赏意境。

6、注意层次

在拼花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花木的层次、色彩的搭配,当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恰如其分时,那就是一件完美的作品,会让欣赏它的人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样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注意让不同的叶色、花色的植物搭配合理、凸显层次感。综上所述,植物配置应适地适树、近远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按比例栽植,讲究季相变化。另外,其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一定联系性,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上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结合,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莉娜,何伟强 . 点睛之笔——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园艺 . 2013(20)

[2] 朱卫良 . 浅析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J]. 中国园艺文摘 . 2013(09)

[3] 黄婷婷,高艳艳 . 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J]. 技术与市场 . 2013(09)

[4] 夏盛宣 . 刍议城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J]. 现代园艺 . 2013(11)

论文作者:吴康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论文_吴康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