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辽宁省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辽宁省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马洋洋1,马延峰2,谭 淼1,吴 琼1

(1.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110102;2.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上海200083)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对辽宁省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的内在关联及城镇化进程中周边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方式,进而提出城镇周边农村体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辽宁省农村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镇;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实现路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落实好这一伟大战略,就要踏踏实实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又称为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聚集,表现在农业人口大多数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出现,使得劳动力主要聚集在城镇、工业园、乡村农场,打破了农村与城镇的隔阂,并出现了“中心镇”模式,而这个“镇”就是局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娱乐、体育中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再加上东北振兴政策与辽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城镇体育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并辐射周边农村体育的发展,可以说,辽宁省城镇周边农村体育迎来了一个发展的绝佳契机。

该工程位于永康市东南的舟山镇境内,地处杨溪水库上游,流域面积50.71km2。小流域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水土流失面积14.2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16%。治理措施主要分生态修复区采取封育治理和管护两项措施;生态治理区采取低丘红壤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废弃矿山开采裸露面治理、节水灌溉与坡面水系调整工程、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等八项措施;生态保护区采取河道生态护岸、修建拦沙曝气坝、清污清淤等措施;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

1 城镇化进程与周边农村体育发展的内在关联

1.1 城镇化发展开发了周边农村体育资源

据统计,辽宁总人口数约为4300 多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16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37.9%,农村人口数量约占辽宁省总人口数的四成。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聚集。有人口数量为依托,可以在社区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运动人口,建造不同项目的运动场地,并配有各种器材设施,使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各种不同的运动。这一方面提高了体育人口数量,符合当前全民健身的目的,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器材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了浪费。此外,体育人口聚集,可以通过社区、俱乐部、球队等集体集合方式,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带领下,进行体育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新型城镇化整合了运动资源,同时,也使运动资源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进而为城镇周边的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体育服务。

1.2 城镇化发展为周边农村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提供了机遇

现如今,辽宁省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体育人口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容易聚集,使得周边的农村社区体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开始转变想法,从之前的拒绝体育运动到自发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体育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还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此为基础,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与省体育局再进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了辽宁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18 年葫芦岛市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充分证明了新型城镇化对辽宁传统体育项目的大力促进作用。而传统的体育项目没有过多的器材方面的要求,如太极拳等,更容易被农村人口接受,也更便于他们习得该项运动,因此,城镇的发展为周边农村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1.3 城镇化的体育氛围带动了周边农村体育的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阶段,它将更大程度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人口将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非生产活动,使得农村居民在空余的时间前往城镇进行体育活动。在城镇这个体育聚集地,农村居民会接受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指导,使得他们享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以,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更多的农村人口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农村体育人口的逐步扩大会带来相应的商机,会有更多的体育产业选择到农村投资,拓展农村市场,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也缩小了城镇与农村的体育发展差距。

2 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又是整个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城市,再加上国家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使得辽宁的经济增长具备扎实的基础。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经济支持和全民健身政策鼓励下,辽宁省在“十二五”期间重视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建成了行政村健身工程11372 个,建立了752 个农村乡镇健身中心。不仅如此,全省每千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为1.78人,每万人的社会体育组织平均为0.87 个,这些条件,为辽宁农村群众参加到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极大的促进了辽宁农村体育人口的增长,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农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极大的带动了周边农村体育的发展。

2.2 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农村体育事业也需要改革与发展,响应时代号召,寻求正确出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周边农村社区集聚化,这也为绿色体育、生态体育创造了条件。辽宁地貌多样,可以根据新型农村周围的地理环境,如山地、湖泊、森林等,建立乡村体育生活文化发展区,弘扬当地传统体育文化。当地政府还可以借助地区优势,以当地风俗及人文特色为主打点,引导本地居民与企业打造“农家乐”形式的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将旅游与健身有效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文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周围群众的体育参与,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减少当地工业比重,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焊接冶金学作为焊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焊接化学冶金与焊接物理冶金的基本规律。熔化焊时,焊接材料和母材被加热熔化的同时,在液态金属的周围充满了大量的气体,有时表面上还覆盖着熔渣。这些气体及熔渣在焊接的高温下与液态金属不断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如元素的氧化与还原,气体的熔解与析出以及有害杂质的去除等。因此,熔化焊过程中伴随着金属熔化、凝固、固态相变以及形成接头等过程,而这种焊接区内熔化的金属、熔渣与气体三者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以及金属结晶相变过程总称为焊接冶金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经典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古诗文历史久远,言短意长,具有含蓄美、凝练美与胧朦美,但遣词造句与现代文迥然不同,因此更容易让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困境。而古诗文都配有或浓墨重彩,或清淡优雅,符合意境,令人陶醉的图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只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定能在教学中有所突破。

城镇周边农村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创新,活动吸引力较低。目前,只有沈阳的部分小城镇及周围地区的少数社区举办社区运动会,其中会邀请城镇周边的农村人口来参与,但是活动范围太小、普及度不够,没有形成农村地区特有的体育运动文化氛围。

在走访调研时,我们还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东北大秧歌、举重、滑冰等在农村比较容易开展的体育项目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政府及民间体育组织缺乏对传统项目的关注,对这方面的体育文化信息传播不足,也没有组织广泛的赛事,导致民族特色传统运动项目推广度不高,参与其中的只有部分少数爱好者,大多数仅持观望态度,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人口的运动选择。这些运动项目面临一个更为尴尬的境地就是城镇居民也大多淘汰了相关项目,所以政府应该注意到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对传统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更便于农村居民参与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扶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达到城镇化发展带动周边农村体育发展的目的。

2.2.2 体育人口较少,老龄化严重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方方面面的,它促使包含就业、娱乐、体育、教育等多个方面的聚集,因此将耗费国家巨大的经济。而就当前的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来说,国家需要考虑资源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必须要将城镇及周边农村的文化与体育进行集约整合,以最小的资源寻求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农村体育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2.3 体育经费不足

想要发展好农村体育,不能只靠政府管理,需要相关的各界积极担负起职责,包括社团、俱乐部、民间草根体育组织等。在解决农村体育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困局,如场地器材的利用与维修、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体育活动的组织等等,想要高效、专业的解决问题,就要依靠“群策群力”,各个部门、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利用自身便利获得更多社会、经济、人力的支持,进而满足居民随经济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对于体育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投入的多少。辽宁省在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减少了开幕式、闭幕式的资金投入,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全民健身的场地器材建设之中。但是由于各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个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存在差异,因此,政府给予每个乡镇的经济支持也不同,这也间接导致各个乡村地区的体育发展不均衡。此外,想要真真切切的发展农村体育只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也要大力鼓励民间企业、社会团体、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募捐,为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鼓励城镇的相关体育产业到周边农村去进行公益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真正将城镇体育发展的福利辐射至周边农村。

通过调查城镇周边农村体育活动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体育活动的举办情况和群众参与情况。但城镇周边农村开展的体育活动较少,大部分活动主要以广场舞的形式存在,活动群体比较单一。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年龄层次,导致年轻人在农闲的时候选择去周边城镇参与相应的体育活动,但是老年人和小孩儿就没有办法自由的选择体育活动,甚至有的老年人无法参加体育活动。

3 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的方式

3.1 城镇及周边农村推进生态文明,集约共享

2.2.1 体育活动开展较少,形式比较单调

农村体育的集约化发展势在必行,但是如何节约高效、协调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周边农村体育的发展必然要依托城镇体育的发展,这也就是集约发展的精髓所在,农村体育可以利用周边城镇的体育资源为自己进行服务,而城镇体育的相关负责人在发展城镇体育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周边农村体育,带动周边农村体育的发展,同时拓展城镇体育人口,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镇、乡、农的体育产业链。

3.2 文化兴体,城镇及周边农村进行文体整合

近年来,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度不断加快,农村的精壮劳动力大部分去城镇进行工作,农民“市民化”,这就导致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对城镇体育带来了好处,但是,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农村的人口基数也在不断下降,直接导致农村体育人口减少,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农村体育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体育人口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导致传统项目得不到继承,现代项目得不到发扬,正确的体育健身理念得不到宣传,其发展和创新必将陷入停滞状态,不利于农村体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发展城镇周边农村体育需要改革管理体制,政府应以制度支持和政策扶持为主,以干预为辅,改变以往包办形式,进而扩大民间组织活力。从政府到民间组织,建立自上而下的农村体育运行机制,将农村体育发展纳入到新型城镇化评估体系中去,使得农村体育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3.3 城镇及周边农村逐步健全体制,举全社会之力发展农村体育

与计算机领域的深度学习不同,教育领域的深层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特指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深层学习是学习者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归纳、掌握、运用,并结合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分析,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浅层学习通常是指只停留于信息的接收层面上,没有做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并且无法做到长时记忆。而深层学习关注于对新知识的有意义吸收,将它们与已有知识建立关联,引起对概念的理解和长期保留,以便于应用到解决在新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6]。

在文化兴体,文体整合的方式下,农村体育氛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重视体育给群众带来的强身健体功能,促进群众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功能层面来说,体育除了发挥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还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城镇化的推进,使得人们的空余时间增多,但也使得人们承受更多的生活工作压力,而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能更好的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所以,体育在文化的带动下,农村体育必然会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

4 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路径选择

4.1 小城镇式农村体育发展路径

在推行城镇化的道路上,部分农村地区不断发展,规模逐渐变大,渐渐具备城市的一些职能,其界于城乡之间的这种区域我们称之为小城镇。小城镇主要是由县城、乡镇以及在城市周围发展起来的卫星城组成,其居民主要是“市民化”的非农业人口。通过这种小城镇式的发展路径,农村群众不仅能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支持与机会,还在基层体育公共服务层面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首先,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吸引城市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打破农业为第一产业主导的局面,促进小城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和多样化,能够大大增加小城镇的就业人口和人均收入,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加,对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需求也会大幅度增加。其次,经济增长使有关部门有能力建造公共体育场所和器材,人们也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小城镇式农村体育潜力巨大,可以以风土人情为特色的农村体育为出发点,集聚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小城镇式农村体育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距。

4.2 新型农村社区式农村体育发展路径

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是指在新农村社区委员会的指导下,以自然居住生活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驻地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

如图9(b)所示,新型扩孔钻头领眼段出现严重失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地层不均质性强,地层砾石含量高,钻头承受了较高冲击载荷,钻头心部布齿密度较低,个别切削齿失效从而导致钻头心部区域失效现象迅速发生;其二,扩孔钻头的横向不平衡力仍然存在,为了平衡这一钻头载荷所产生的侧弯矩,钻头回转中心与理想几何中心会产生一个偏转角度(如图10所示),这一偏转角度会使钻头心部切削齿产生额外的吃入深度Δh,其切削载荷大幅升高,最终导致钻头心部切削齿快速磨损。

分组:分别喷1.0、0.6、0.3 mL 3个剂量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溶液试验组、消毒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消毒剂对照组选用苯扎溴铵溶液(1∶600 稀释)。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农村体育急需开拓新道路,打破以往城镇体育和农村体育的局限,建立一条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道路。而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就是这样的一条道路。

关于翻译工作坊,最早是由Gentzler提出,他认为翻译工作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员合作从事翻译活动的论坛.进而李明与仲伟合对翻译工作坊重新进行了定义,即在翻译工作坊中,多名译者协同完成同一翻译任务,同时各抒己见,寻求共同认可的最终译文.其中立足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翻译技能,在协作中改进翻译策略.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人们不会再去考虑温饱问题,而是想办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新型农村社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新型农村社区体育伴随着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将是农村体育未来发展路径的不二之选。

5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为周边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但是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机遇,如何利用城镇化的发展去推动周边农村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走访,针对目前辽宁城镇化进程及小城镇周边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探讨农村体育发展的路径,而具体的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这也是本研究在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董新军,易 锋.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17-21.

[2] 尹少丰.城镇化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4):25-27.

[3] 陈广勇,杜艳伟.超大型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成都市龙华社区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5):52-57.

[4] 薛明陆,刘一民,李新红.公民社会中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建设契机与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5):45-47.

[5] 谭 淼.辽宁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教练员培养模式选择探讨[J].科教导刊,2013(2):250-251.

A study on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rural sports around towns in Liaoning province

MA Yangyang1, MA Yanfeng2, TAN Miao1, WU Qiong1
(1.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Shanghai 52nd Middle School,Shanghai 200083,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interviewing and case analysis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problems on sport between towns and circumjacent rural areas and developmental actuality of rural spor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ical preference for rural sport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this paper presents development paths and patterns for rural sport around towns.

Key words: city and town; rural sport; development patterns; implement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204(2019)06-0021-04

收稿日期: 2019-07-03;

修回日期: 2019-11-01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lslktyb-059)。

作者简介: 马洋洋(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足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 吴 琼(1988-),女,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标签:;  ;  ;  ;  ;  ;  

辽宁省城镇周边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