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其社会作用不容忽视,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有着显著的意义。同时,为了满足人民的现实生活需要,更需要不断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文章主要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问题作具体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序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在改革开放深入开展之际,大家对住宅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质量较为低下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引发的工程事故也较多。若想使得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构建起切实可行的施工制度,如此方可使得建筑工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房屋建筑工程常见施工技术分析
1.1混凝土施工技术
1.1.1混凝土拌合与浇筑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必须要予以重点关注。混凝土的搅拌一定要充分,切不可边浇筑边加水,一旦搅拌不达要求,则要重新搅拌,不可在混凝土已经开始凝固时才进行浇筑,发现混凝土开始凝固,则要利用搅拌机来重新搅拌。当混凝土出现了离析的现象,也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新搅拌,而且要确保搅拌和规范要求相符合,在达到要求后才能展开浇筑工作。浇筑的过程中,倾拌高度要予以控制,一般应在两米以内,确保不会发生离析。浇筑时应采用分层浇筑,对时间予以严格控制,初凝前完成浇筑工作,不然会导致裂缝的出现。除此以外,温差控制也要做到位,一旦温差太大,裂缝也就难以避免。
1.1.2混凝土振捣
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要对坡角、坡中以及坡顶予以振捣,插入点一定要均匀。振捣中可以选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斜向振捣、垂直振捣。前者是振捣棒和混凝土表面保持40至50°的夹角,后者则保持90°。若想使得振捣效果达到预期,那么振捣棒的插入应该要快,拔出则要慢。对插入深度也要予以控制,一般不能超过50mm,间距则应该为400mm,在完成振捣后要对表面进行抹平处理,抹平的次数应该要超过2次。
1.2地基处理技术
在展开建设施工时,必须要对软土地基的施工予以重点关注,选用合适的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技术人员要在正式处理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地质环境展开分析,明确软土地基属于哪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将采用的施工方法予以明确。软土地基施工是较为复杂的,而且不同的软土地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选用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常用的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以及复合法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其予以优化,可使得地基结构发生变形的几率大幅降低,建筑质量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切实保证。
1.3防渗漏施工技术
1.3.1外墙防渗漏
框架剪力墙的填充外墙或外围护强拉结筋的不正确设置,以及剪力墙和填充墙彼此之间拉结筋遗漏现象等都会对砌筑施工增加难度,并容易在墙体中产生通缝。
处理对策:对拉结筋进行合理设置,使其不仅对施工无影响,同时也能确保外墙强度;对砌体质量加以重视,严禁在砌墙时使用干砖,对灰浆饱和度和砂浆强度加以重点关注;在进行砌筑之时,严厉禁止不同密度或强度的砖块出现混砌的状况;与此同时,在完成砌筑之后,一定要对墙体灰缝饱和度进行认真检查。
1.3.2屋面防渗漏
屋面渗漏主要表现在落水口漏水、天沟漏水、檐沟漏水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处理对策: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会对屋面防水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一定根据当地温度、环境、地理位置等选择合适的防渗水材料,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防水材料进行施工;为避免温度下降而造成冷缝的产生,在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之时一定不能出现间隙的状况,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进行不停振捣,从而使混凝土的严密性得到保证;作为屋面防水最为基础的环节,找平层的结构整体性、刚度和强度一定要满足设计要求,不能出现倒泛水的钻孔,同时还要对分隔缝深度进行合理设置;在完成防水层的施工之后,要加强护理。
1.3.3地下室防渗漏
地下室的连接缝隙没有很好的密闭,缝隙发生变形以及混凝土存在渗透等情况均会导致地下室发生渗漏。
处理对策:如果缝变形引起渗漏,可通过止水带进行处理,安装前要对墙体予以检查,确保完整,安装后则要确保混凝土灌注不会对止水带产生积压。如果地下室环境具有一定的侵蚀性,使用的混凝土提高抗渗等级,而且水泥标号也要达到要求,在进行机械搅拌时也保证时间充足。墙面、地面硬化时,混凝土的表面必须要干燥,不能出现杂物,铺垫层的厚度要和混凝土大致相同。对底板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墙体当中一定要设置好连接缝,并要对其连接缝位置予以控制,一般应在地面以上300mm,在浇筑结束后立即进行养护,时间应在两周以上。
2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1建立会审制度,对施工技术图纸进行审查
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的比对工作要按照计划展开,了解两者有没有出入,技术人员对图纸中的相关内容要做到心知肚明,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现场施工和设计图纸存在的不同,这样一来,现场施工方能够有序展开,而且施工的质量才会达到标准要求。
2.2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
在展开施工管理时,材料管理是重中之重,而且此项管理工作要落实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材料种类、数量均是较多的,而且一些新材料也会得到应用,这就要求材料管理必须加强,要对下面三点予以关注:首先是材料供应,依据施工图纸中的相关要求来选购材料,确保材料和设计要求相符合,这样方可保证施工有序进行;其次是材料进场,所有的材料均要按照施工的顺序进场,进入施工场地后要完成抽检工作;最后是材料领用,专职材料管理的人员要履行好职责,材料登记要详实,并要做好材料使用的跟踪检查工作,确保材料利用率切实提升。
2.3强化现场施工人员调配管理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完成好人员调配的工作,也就是要从工程的实际进度、技术要求等对施工班组进行组合,并要将施工规范予以明确,当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知识,施工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建筑质量才会有一定程度提升。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将相关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管理人员要做到身体力行,依据施工人员的履职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处,这样方可使得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
2.4落实房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起吊作业、高空作业是常见的,其危险性也较大,若想使得施工安全得到保证,就必须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从事起吊作业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并要完成安全技术答案的记录,对安全限位以及安全限重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经常检查吊具、滑轮组、钢丝绳等。
结语:总之,房建施工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对其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予以高度关注,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国贺.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105.
[2]游倩男.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31):48.
[3]刘海哲.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J].居舍,2018(31):9.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要对论文; 现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