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当前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论文_唐敏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长青中心小学 405400

摘 要: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然而,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关键词:加强 农村 小学 劳动教育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然而,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如何呢?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和学校的劳动教育思想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过于看重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劳动能力、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教育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教育是提升孩子觉悟、发展孩子智力的需要,是促进意志品质形成、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首先,要转变学校教育理念。

劳动教育原本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早就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提法,已得到广泛认同,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通用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功利主义思想长期存在,应试教育弊端得不到有效遏制,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德智体美”无法同日而语,因此导致劳动教育形同虚实,劳动课长期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因此,学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审视学校的育人理念。要明确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都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不能“重智轻劳”甚至只重视智育忽略其他几方面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明确学校里学生的劳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而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为主的教育活动。要回归教育的本真,通过劳动教育实施有效的“德智体美劳”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要转变家长养育理念。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成人后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0.2小时。

因此,学校要让家长转变养育理念,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

然后,要转变学生思想观念。

有这样一个笑话,城里人到农村去分不清小麦和韭菜,让人啼笑皆非,但现在农村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虽长在农村,心却远离了农村。这并不仅仅反映的是认识视野的问题,还反映出了教育观念缺失的问题。

劳动教育是人生必修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孩子来说,其意义不仅是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技巧,也不仅在于进行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配给孩子们一个广阔无垠、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促进孩子的道德、智力、审美情感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缺失了这样一片天地,他们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完整的,孩子的发展也不是全面的。

因此,我们要通过多元生动的劳动实践活动,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观念,让学生真正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刻内涵,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独立自主、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因校制宜,拓宽劳动教育的路径

其一,学校劳动课程化。

自全面推行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课程就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有效地拓宽了学习渠道,丰富了学习内容,改善了学习方式,这对全面落实育人目标、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大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要有载体、可实施、便于评价。

开发校务劳动实践课程。细化校园保洁、花园管护、班务劳动、餐具归还等日常校务活动要求,形成统一规范要求,让学生将基础性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培养基本的劳动技能。同时,开展包书皮比赛、穿衣服比赛、书桌整理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开发农事农活体验课程。与周边村社联动,定期开展“春种”“秋收”的农事农活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体验中“走进田野、体验劳作、分享爱心、快乐成长”。

开发职业技术体验课程。与关工委、镇属企事业单位协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技术体验活动;邀请传统手工艺人或有特长的家长到校传授包粽子、手工编织等传统手工技巧;中秋节前带领学生到冰薄月饼工厂参观并体验月饼的制作;利用假期到医院观察医护人员的一日工作;到农贸市场拍摄摊贩商铺的劳动场面等等,这些活动形式内容新鲜有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在各个行业中的重要性。

其二,家庭劳动序列化。

有人说,让孩子从小参加家务劳动,就是让孩子去读一本“生活百科全书”。所以,家长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尽全力去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促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自信心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因此,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低中高不同年段的学生家务劳动进行序列规划和安排,促进学生家务劳动的有效落实。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会铺床叠被、刷洗碗筷茶杯、洗手帕红领巾等,能自己穿衣服,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年级学生要“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择菜洗菜、淘米等。在家长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能烧开水和给饭菜加热”;高年级学生要“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 能洗外衣、毛衣等衣物”。同时,倡导每个年段的学生在达到本年段的目标后向高一级目标努力。这样序列化的目标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家长的把握度和学生的达成度也会更高。

三、多元评价,优化劳动教育的实施

现代教育评价观指出,教育评价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是对教育主体的综合性描述。学校的学生评价体系应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描述,反映评价对象在各个方面的状态,并能通过多维立体的指标构建以及多元、交互评价过程,实现学生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对学生劳动教育的科学评价呢?

首先,指标体系构建要多元。

在学校综合评价体系的德育评价之下,科学合理地建构劳动教育的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如下图)。

其次,评价参与主体要多元。

在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德育评价体系之下,成立包括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代表、任课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小组,负责对学生德育(劳动教育)进行组织和管理,落实过程性评价的指导,形成性评价的审核以及评价结果的科学分析。

最后,避免评价走入误区。

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应包括对学校规划与具体实施、学生实践与技能展示等方面的全方位评价。通过对学校规划与具体实施的科学评价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的决策。通过对、学生实践与技能展示的科学评价和分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自信心和创新力。一是要避免把目标定位在某一两项具体的技能转变上,强调复杂技能的发展、各种技能的综合展示;二是要避免突出个人技能忽视团队合作,强调群体合作技能及合作结果的评价;三是避免一次性评价代替综合评价,强调从过程性的事实积累中逐步实现思想的转变、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提升。

总之,学校劳动教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劳动教育实现让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中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何真正落实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从劳动教育中获益,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或为测评而劳动,我们还需做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荣钢 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赵春莉 浅谈对学生家务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施方法.《素质教育》,2012年,12期。

[3]朱燕呢喃 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刘春凤 聚焦核心素养,加强小学生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博览群书·教育》,2017年,1期。

论文作者:唐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如何加强当前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论文_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