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论文_杨帆

刍议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论文_杨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在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带来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越来愈认识到绿色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生态策略建筑设计,主要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概念,以自然因素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降低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依赖,有效解决建筑能源消耗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入

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以惊人的速度进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建筑与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想做到二者与谐,就必须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把生态因素考虑在内,在完成建筑建设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最好能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不但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需求,也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一、生态策略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必要性

将建筑设计与生态理念有效结合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生态建筑可以通过生态模拟来提高建筑能源的应用效率,改变建筑的的室内环境,其优点在于提高室内采光度、提高空气更换效率、保持室内恒温等。通过加入生态策略的设计可以更好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生态策略的融入在根本上解决建筑能耗高与推广新能源应用的两大难题,在根本上起到对建筑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

生态策略的融入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结构设计、建筑保温、空间尺寸、通风采光等进行考虑,最大限度取消供暖与照明设备,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人均资源贫瘠,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能源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解决这一方法的根本途径在于新能源的推广与使用,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等新型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改善我国能源使用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转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

2.1室内空间绿色化

(1)室内外空间一体化。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的室内外通透。这种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将面向庭园的墙面部分或全部打开,不仅让大众在室内获得更多的阳光与新鲜的空气,而且将室外空间延伸到室内,既获得良好的景观,又扩大使用空间。

(2)室内外景观一体化。使室内外景观一体化,在中国古代园林造景中屡见不鲜。将室外的景观直接延伸到室内空间,使室内小气候与室外大气候形成鲜明对比,既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又与自然息息相关,常用的手法有引水入室、引廊入室及绿化栽植等。

(3)室内装饰生态化。

室内设计小品、装饰壁画设计等与自然紧密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放置盆景、花缸、壁画等,在充分借助视觉感观的同时,还可以模拟大自然的声音效果、灯光效果与气味效果,使大众宛如置身于大自然中。

2.2方案设计应个性化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即注重环境,与环境相适宜,但不等于抹杀了设计方案的个性。生态建筑更应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使其融于环境。生态建筑要求能良好把握设计尺度,将建筑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功能使用便捷,流线明快顺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将各空间有机组合,利用各种设计手法、造景手法,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周边背景相呼应,将其统一在大自然的“神妙”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具备这种朴素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南方多雨潮湿的林区,建筑采用干阑式构造,使房屋下部架空,既可以使空气流通、减少潮湿、又有安全感;在黄土层肥沃的黄土高原,多采用生土技术建造窑洞,依山就势,节约耕地,较小地破坏地面植被与自然环境,这两种建筑形式都是古代人民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属于传统生态建筑。

2.3与环境的协调化

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与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即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设计应该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景制宜,合理恰当地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新、旧建筑的矛盾,合理预测与控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在做某公园绿化、美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时,将回归自然作为设计主题,具体体现为不破坏现有植被,依山造舍,就势建馆,不因经济利益而建设大的活动场馆,突出自然风光,建筑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点缀,将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设痕迹淡化到最低点,人造山石、卵石铺小路、仿真泥木墩、石砌条凳、矮小的红色坡顶小屋在葱郁绿色中若隐若现,漫步公园,大自然的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意趣盎然。

2.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外来特殊物质的选用,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来达到建筑设计生态化。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的特点在于: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固定建筑结构变成相对于气候可以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如以绿色植栽代替分隔墙体,将空间分隔,营造绿色墙或选用或树木来代替墙壁、梁柱,更好地使建筑与景观一体化。生态建筑应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物限高、功能多样、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外墙保温技术日趋成熟,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层玻璃、一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内采用倒置式,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的水龙头等,成规摸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使废水再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净化环境,又实现能源的重新利用;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使用的规定。构造节能,在建筑细部上采用百叶窗、遮阳构架与传统的木版帘等手法,对单体建筑出挑的阳台、有顶的或敞开的外廊都可以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

结束语

建筑生态设计,是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的逐渐短缺,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建筑工程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设计策略,充分运用生态学知识,使建筑项目融入生态环境中,减少建筑项目对环境的破坏,以生态环境调节建筑环境,从而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李士芬.浅谈绿色建筑的生态策略设计[J].科技传播,2010(8)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刍议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