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论文_丁贤稳

高层建筑的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论文_丁贤稳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基础建设范围的持续扩大,我国高层建筑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其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成本节约及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对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应当贯穿于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本文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的特点,主要讨论了控制其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建设举世瞩目,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已经逐渐趋向于完善。结构工程作为高层建筑的主体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高层建筑质量。所以,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我们应当对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障整个工程建设质量。那么,如何对高层建筑结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工程特点

高层建筑一般使用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框架—剪力墙四种结构。就框架结构而言,其具有以下特点:一,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二,具有可以灵活配合建筑平面布局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三,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四,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筑成各种需要的界面形状;五,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六,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属于柔性结构框架,在强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七,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施工受环境与季节影响较大;八,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高层建筑。

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结构工程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同样的,也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以及对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模板

模板支设前,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模板选型与配板设计,画出相关放样图,并做好标记,控制缝模余流量,同时,严格控制模板制作流程,并根据设计方案对作业组组长进行详细技术交底,落实责任;浇筑砼前,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时由模板支设班组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恢复,避免砼吊斗冲击顶模而造成模板几何尺寸不准;在梁墙、梁板、墙板以及梁柱交接处等容易漏浆部位的接缝处加贴海绵条;上墙前,仔细检查脱模剂是否刷涂均匀。

模板支设过程中,将作业区木屑及杂物清理干净,避免产生质量事故;模板支设完后先进行自检,控制其允许偏差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模板进行返工调整;模板验收重点控制刚度、垂直度、平整度和接缝,特别注意控制外围模板、楼梯间模板等处轴线位置的正确性,并检查水电预埋箱盒、预埋件位置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模板使用完后,使用扁铲、墩布清理,及时刷涂脱模剂并码放整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钢筋

在钢筋施工前,确定钢筋进场有出厂合格证、材质单,并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取样复试,且复试结果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1998规定;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者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分类堆放钢筋,并在钢筋原材堆放处设立标牌标明钢筋基本信息;钢筋弯曲加工时,按照翻样下料单要求加工弯曲角度、弯曲半径以及平直长度,防止加工平面翘曲不平、弯曲点有裂纹;箍筋加工时,将箍筋弯弓参数保持在135o、平直段长度大于10d且大于100mm,并保持两个弯勾相互平行、长度一致;加工现场挂样板箍,并注明操作者基础信息,便于改进和追索;按时检查加工下料情况,并纳入予检,必要时进行现场讲评指导。

钢筋施工过程中,采用靠尺作为检验工具,在顶板支好后,确定弹出横、纵向控制线超过4挡,以保证钢筋的平直度;连接、绑扎框架柱、暗柱和墙体钢筋前,认真检查钢筋表面浮浆是否清理干净,倘若仍旧存在杂物,则请砼工清理;绑扎梁节点时,从距框架柱边50mm处排布第一根箍筋;两排竖向钢筋控制除交错设置拉结筋外,再另行加工横向梯子筋,控制竖向钢筋的位置与拉拉结筋配合使用。

(三)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前,重点关注重点关注水灰比、坍落度以及可泵性等混凝土配制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为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在材料方面通过试配优选材料、配合比、缓凝型外加剂及掺合料,选择合适的级配骨料,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做好设备及计量装置的检验;在施工方面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及水灰比,做好保温、浇水、保湿、养护以及抹压等措施,并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协调,做好混凝土级配及外加剂优选,同时,加强对气候的跟踪监测,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差。配置混凝土时,为缩小室内试验与现场质量控制上的差异,提高最优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在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材料吸水性、含水量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施工现场材料做多组重复试验,直到满足高层建筑结构工程要求且结果较为稳定为止;此过程中,技术组应与各方紧密配合,重点监督配置步骤与配置方法。对于C60混凝土,其3D抗压强度应达到45MPa,且必须在现场留置其标准块,以评定混凝土质量水平。此外,还要做好构件检查、设备检查、杂物清理以及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板筋上架凳铺设脚手板走道,禁止作业人员在板筋上行走,以防止板筋被踩弯和偏位,发现钢筋偏位及时调正;楼板有主次梁时,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并将施工缝设在梁、板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浇筑竖向构件时,先浇筑50~100mm厚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的水泥砂浆,以防漏浆,保证竖向构件脚底不漏浆,减少出现因漏浆而交的蜂窝和麻面现象;对非钢骨混凝土的梁板与柱墙,为达到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按照施工时尽量少留施工缝的原则,梁板与柱墙一起浇筑,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严格控制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范围内,超高时,加设串筒;保持浇筑板混凝土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并用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抹子抹平。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承建方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模板到钢筋,再到混凝土,无论哪个施工环节,承建方都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确保施工人员依据施工要求以及施工安全规章进行作业,全面排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有效减少资源损耗,降低施工成本,从而完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祖祺,俞增清.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26.

[2]王伟.高层建筑钢混结构中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7,43(10):217-218.

[3]郎军云,郎伟云.某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江西建材,2014(24):302.

[4]田乐松.某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科学,2008(03):95-97.

论文作者:丁贤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的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论文_丁贤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