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伦理管理的新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伦理论文,措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是社会的一员,经营活动必须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注重社会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只有将经济利益、顾客需要和社会贡献结合起来的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美名度,获得持久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早期是非常原始、粗暴和野蛮的,虽然一些企业家曾注意将企业经营与社会道德结合起来,例如福特很早就实行了日工资5美元制度,但这种做法是出于自身开拓市场的需要,不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表现。经营道德建设真正发展是在二战以后,尤其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
美国企业不仅具有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等硬件方面的优势,而且在企业战略、经营思想、企业伦理、社会服务等软件方面也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应该说,企业软件要素的管理决定了企业为什么经营、如何经营、什么是正确的经营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不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埋头于企业日常的业务运作,企业就会偏离正确的经营轨道。事实上,诸如企业经营方向的偏差、经营战略的失误、创新能力的缺乏、员工士气的低落、产品知名度不高等经常面临的问题,都出自于企业软件建设的不足。企业软件建设的内容很多,企业伦理建设与管理是近年来西方企业比较重视的新领域。
企业经营活动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提供了产品、税收、就业等,是满足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另一方面,企业又有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危害健康等问题。在经济不太发达的阶段,人们对前一方面看得比较多,对后一方面比较忽视或比较容忍。但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就越来越关注了。美国企业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企业经常产生一些引起社会批评的事件,被批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料掠夺、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和安全、损害健康、不合理用工、危害公共利益等方面——例如70年代由洛克希德公司事件为代表的企业行贿受贿和贪污事件,事经20年后仍然是各种媒体渲染的对象。一般而言,出现这些事件会给企业声誉产生很大的破坏影响,甚至导致产品滞销和市场份额的大幅度丧失,因此是企业的重大危机事件。危机管理就是为了避免、预防和应付危机事件而兴起的。危机事件大多源于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管理体制有漏洞,因此为了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美国企业加强了自身道德建设,谋求经营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和谐一致。
近年来,美国企业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经营道德建设也走向了新阶段。目前,在企业道德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新做法。
一、开展“道德改革运动”转变经营道德观念
近年来,美国兴起了“道德改革运动”,主要特点是范围广,参加者不仅涉及企业,而且还包括政府和学者。道德改革运动,顾名思义是以完善经营道德为目标,因此该项活动首先是修正了“经济与道德不相容”的传统思想。企业家认识到,经营利润只能建立在尊重社会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不讲道德的经营所产生的利润是短暂的,而且从长期来讲经营利润是不会存在的;将利润与道德对立起来是极端错误的。
随着传统观念的转变,美国企业逐步树立了以下思想:①商业活动依赖于企业与社会的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不仅仅依靠过硬的技术和产品,而且取决于企业的行为规范和公共道德;②遵守道德原则可以取得长期的更大利益,按照社会道德进行经营实际上是最为有利的选择;③非道德的行为不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企业产生恶劣影响,因其引发的危机事件给企业的损害远远大于一般的经营性损失。以上这些思想的提出说明,“只有正直的、诚实的商业活动才是长期繁荣的基础”这种思想逐步渗透到企业中。
二、自觉地提高企业经营道德标准和水平
在早期的企业经营道德建设中,很多企业是被迫无奈才屈从于政府道德约束的,因此,早期企业道德建设主要是依靠政府规制和民众监督,很少有企业自觉地进行道德建设。但是,随着观念的转变,现在美国社会已看到政府规制和社会监督对企业道德的约束具有很大的局限。主要问题是,道德建设由于不是企业自觉的行为,因而非道德行为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非道德行为的源头没有控制好,尽管政府加强了管制和干预,但暴露的问题还是有增无减。在道德建设环节,政府规制本身也有明显的不足:①规制可能限制企业的经营自由,对加强企业竞争力不利,这也是企业不喜欢政府规制的原因之一;③作为道德约束的对象,应该处理的情况多种多样,规制和法律不可能充分地应付。实际上,企业道德不仅仅是防止违法行为,而且与尊重员工权利、履行社会责任等广泛的领域都有直接关系。对这些,政府行为就更难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了。
由于认识到政府力量的有限性,道德改革活动的重点不是依赖于政府的管制,而是借助于企业自身的力量加强道德建设。近年来,美国出现了自主提高道德水平的企业,这些企业自主地制定高标准、高水平的道德目标,比如制定更严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以及更严的环保标准等。高标准、高水平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道德建设层次、塑造优良的企业形象。
三、企业道德建设实现了内部管理的制度化
美国企业纷纷实现了“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所谓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是指,在企业内部组织理念和行为构建中,除去那些非道德行为的动机和诱因,导入正确的道德判断基准,并以此作为规范全体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
在道德管理的内部制度化中,美国企业最优先的工作是制定企业道德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是指,当企业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发生道德价值观与经营业务相冲突时应当奉行的基本方针。很多企业把它汇编成小册子,对各项目作出了很多规定。例如IBM的行为规范中对“接受礼物”情况的规定是:如果接受的礼品价值较高,超出了非普通关系,或者将金钱送到家中或办公室时,必须向上级报告,上级则对礼品进行返还等适当的处理。
四、对员工进行经营道德教育
经营道德问题是贯穿于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中的,即使是点滴微不足道的工作都可能带有道德因素。因此,员工对道德的关心和理解是关系到企业道德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员工在具体工作中经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提供具体的指导,为此美国很多企业对员工进行了道德教育工作。
道德教育是针对培养员工认识在日常业务中的道德问题、评价是非并解决该问题的能力而进行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因企业而异,常用的是启发式提问法,主要围绕6个问题展开:①在哪里发生了什么?②谁的行为对哪些人产生了不良影响?③从道德的观点看有什么问题?④在相同的情况下有无其它的选择方案?⑤行为规范对该问题作出了什么规定?⑥企业实施的各种道德活动能提供怎样的帮助?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灵活,一般是针对这些问题让员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由经营顾问进行解答。
五、在企业中设置道德委员会和道德责任者
设置道德责任者和道德委员会也是强化道德管理的重要一环。
道德责任者是企业进行日常道德管理、预防和控制危机事件的责任人。其主要任务是:①与员工、干部、领导等进行面谈,参与关于企业道德问题的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②对企业道德行为规范提出修改意见;③承担道德热线和道德委员会的管理职能;④向各层次的员工提供道德教育;⑤对企业实施的各种道德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⑥向媒体、投资者、消费者、市民、团体等说明本企业的行为等。在道德责任者的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项是经常与业务第一线的员工进行会谈,当员工感到即将产生违反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时,可以直接与道德责任者取得联系。联系的方法可以是信件、电话,也可以匿名,报告的内容被严格保密,报告者也不会从企业方得到不利的处分。如果道德责任者得知了出现违反行为规范的事情,必须进行调查,并提出改善措施。为了履行上述职能,美国企业赋予道德责任者直接与最高管理者和其他干部直接接触的权利,具有较高的行政级别和地位。而且为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还赋予与以公司外部董事为首的经营顾问、专家学者、其它企业道德责任者等外部人士联络和交换意见的权利。
道德委员会是企业定期召开的处理经营道德问题的专门会议。当企业准备进入新领域或作出重大决策时,由该会议作出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对报告的道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方案。委员会大多数由经营层人员构成,吸收人事、销售、财务、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因此,道德委员会是企业道德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六、加强企业道德的内外监察工作
通过制定企业道德行为规范、员工道德教育、设置道德责任者和道德委员会等经营道德活动项目,可以说已为企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保障。但是,这些项目是否发挥了作用、取得了哪些效果等,还必须借助于对活动项目成果的监督和评价。道德监察是保障道德改善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监察的内容涉及企业各方面和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主要对照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检查有无违反之处、产生了哪些问题、应当改善的地方在哪里等。一般而言,道德监察由公司外部董事占半数以上的道德委员会来实施,每年1~2次,监察后提出整改措施。
虽然企业道德建设出现了内部制度化的积极变化,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对企业的外部监察,只不过为了鼓励通过企业自主的努力提高道德建设水平,政府管制措施有所松缓。例如,政府对经营道德上出现问题的企业在执行罚金上明显减轻。举个例子:原来应处罚金4000美金的事件,如果建立了企业内部道德管理制度,罚金仅为标准的0.05倍,即200美元;如果没有建立该制度,罚金则为标准的4倍,即1600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