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疗效分析论文_田萍,熊纯燕

张家界市中医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及疗效,以便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的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且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在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康复中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紊乱;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

腹部手术属于医院常见的手术类型,胃肠功能紊乱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胃、肠及胆管等腹部系统疾病手术后多见,其原因多为腹腔内炎症、麻醉药物、手术刺激以及术后卧床、切口疼痛等,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胀等,影响术后康复[1]。基于此,加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干预十分关键,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干预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中获得了不错预防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纳入对象共计80例,纳入研究时间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均属于我院接诊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有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43.9±7.6岁;手术类型主要有13例胆囊手术、15例阑尾炎手术、9例肠梗阻手术、3例胃癌手术。研究组患者有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43.6±7.3岁;手术类型主要有12例胆囊手术、16例阑尾炎手术、8例肠梗阻手术、4例胃癌手术。在前述年龄、性别、手术类型上两组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标准

(1)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进行腹部手术;(2)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及腹胀,对本研究全部愿意配合;(3)排除合并肝、肾、心血管、运动、造血系统有严重原发疾病者,对言语不清、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以及多种药物过敏体质者均予以排除。

1.3 方法

两组患者纳入后患者均按照各组的护理方案处理,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包括保持住院环境安静、整洁、舒适,依患者恢复情况提供情志护理、饮食指导,遵医嘱给予胃肠减压、补液、督促早活动等措施,以使胃肠功能自动恢复。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措施如下:①术前干预:术前3d协助患者早餐后刺激肛门,引发肛门括约肌反射,并指导患者学会床上排便[2]。②饮食干预:依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6h后患者在胃肠禁食期间,可先采取400-500ml淡盐水口服,再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原则,嘱家属以易于消化、清淡食物为主,同时忌油腻、产气、高蛋白食物。用咀嚼口香糖代替加强口腔护理,1-2次/每天,2-3粒/次,每次15-20min,该方法还可预防便秘[3]。③情志护理:术后2h属于沟通关键时期,此时护理人员进入病房后积极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与交流,对他们的身体、情绪变化等进行了解与掌握,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尽量获取患者的配合,提高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和依从性。④推拿与按摩:因患者腹部有手术伤口,禁忌在腹部按摩,护理人员采取指腹与大小鱼际依次对肩颈、腰背、腰骶部进行推拿,注意推拿尽量以舒适为宜[4];按摩则以双侧足阳明胃经为主,循经按摩在重点穴位时上巨虚、足三里反复按摩,推拿按摩每天2次,每次控制时间半小时左右。⑤穴位注射及中药敷贴:推拿按摩后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抽取维生素B1100 mg,局部消毒皮肤,针头垂直进入皮肤,提插得气后并且回抽无回血时推入药液,1 次 /d,共 3 d。穴位注射1小时后给予本院自拟方通气散3g加白醋调成湿度适宜糊状,局部皮肤温灭菌用水清洁皮肤,用敷贴贴于双侧足三里穴和神阙穴,必要时用纱布缠绕固定,嘱患者勿浸水、撕脱,贴敷时间为12小时,1 次 /d,直到排便即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完成护理干预后,观察与记录他们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SPSS19.0处理两组数据。

1.4 评价标准[5]

护理满意率采取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应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应用t检验,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 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对照组有4例腹痛、6例腹胀、3例便秘、1例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研究组发生2例腹痛、2例腹胀,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常有胃肠功能紊乱,其原因多为腹腔内炎症、麻醉药物、手术刺激以及术后卧床、切口疼痛等,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胀等,若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处理,则会进一步影响生理功能,甚至诱发肠粘连或肠梗阻等[6]。传统中医学指出人体若受到血脉瘀阻、气血亏虚、气机郁滞等影响,便会使得脾胃气机升降异常,进而诱发腹胀难以排气,严重情况下会有腹痛绵绵或胃气上逆而有恶心与呕吐等。基于此,指出针对腹部手术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来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

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是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术前干预、饮食干预、情志护理、推拿按摩、穴位注射并配合本院的自拟方通气散穴位敷贴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时的术后情志护理干预可以稳定疏解患者的情绪,减少不良情绪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护理干预让患者进食淡盐水、咀嚼口香糖模拟进食可刺激神经反射和胃肠激素分泌,使胃肠的蠕动增加;按摩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行之处可以行气通经,从而避免外邪侵袭;按摩足三里与上巨虚等穴位,其中足三里属于胃下合穴,能对六腑多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而上巨虚穴乃大肠下合穴,对大肠气机有不错的调理效果。我院自拟方通气散是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所制,有疏肝理气、消食除胀、润肠通便之功效。药物组成中吴茱萸疏肝下气、理气止痛,生大黄攻积导滞,泻下通便,荚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足三里穴是四大总穴之首,对胄肠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神阙穴周围含有丰富淋巴管、毛细血管,兼具感受、传导作用,便于药物渗透,经神经系统反射与传导发挥良好的作用;维生素 B1 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且符合外科术后用药原则[7]。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疗法结合了穴、针、药三者之功效,不仅对穴位有刺激作用,还可以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8],促使患者的脏腑功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同时肠鸣音、排便及排气改善时间要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充分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干预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应用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且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在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康复中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利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21(11):130-131.

[2]郭四英.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与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3):120-121.

[3]孙建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1,33(2):302-303.

[4]任贤平.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预防与中西医结合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9):278-278.

[5]金中华,刘冬梅,刘霞等.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52,154.

[6]叶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19(11):1726-1727.

[7]向荷.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29):154-155.

[8]赵玉娟. 艾灸联合穴位敷贴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4112:1345-1347.

论文作者:田萍,熊纯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疗效分析论文_田萍,熊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