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论文_张鲁霖1,王友华2

张鲁霖1 王友华2

(1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 江苏南通 226004)

(2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创伤外科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探究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应用不同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40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钢板组及髓内钉组,每组均为20例。对钢板组病患应用加压钢板固定方式治疗,对髓内钉组病患应用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结果:髓内钉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钢板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应用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加压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比较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60-02

随着现今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90%~95%的骨折会自然愈合,但同时也存在5%~10%的骨不连状况,是临床医学研究一大难题。为了探究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应用不同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文章选取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40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4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依照随机方式将40分为钢板组及髓内钉组,每组均为20例。在20例钢板组病患中,男13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19~70岁,平均35.2±2.5岁。在20例髓内钉组病患中,男15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20~70岁,平均35.6±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1.2.1钢板组治疗方式 对钢板组病患应用加压钢板固定方式治疗,具体操作为:指导病患采用仰卧位治疗,对其实施全麻处理,将大腿前外侧、原先手术切口作为固定植入切口。逐层剥离病患皮肤、脂肪、筋膜及肌肉,将其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将骨膜剥离,将其硬化骨、死骨完全清除掉,对病患实施骨折复位治疗,将钢板放置于其骨折张力侧,并选取长度适宜的加压钢板应用皮骨质螺钉固定,并结合病患的体重等实际状况明确螺钉数量,但上下不少于4枚。在病患的髓腔内缺损处置入髂骨块,将切口逐层关闭,并对其愈合状况实施定期检查处理[1]。

1.2.2 髓内钉组治疗方式 对髓内钉组病患应用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具体操作为:指导病患采用仰卧位治疗,同样对其实施全麻处理,其切口选取大腿前外侧或是原手术切口,皮肤、脂肪、筋膜及肌肉逐层剥离,并充分暴露骨折处,完成骨膜剥离及硬化骨、死骨的清除工作。对髓腔应用扩髓器做扩张处理,从大转子顶点进针,将髂骨块植入病患的髓腔缺损处,并将切口关闭掉[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如表所示。

表 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髓内钉组的治疗有效率95%要高于钢板组的85%,而其并发症发生率5%则要低于钢板组的15%,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表明,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应用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与此同时,还可帮助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3.讨论

在四肢受创骨折之后,骨不连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特别是下肢的骨不连症状出现,在康复治疗中难度较大,会对病患的日常生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骨不连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涉及到:不恰当手术方式、运动锻炼不当、感染等[3]。在四肢创伤骨折治疗中,若并发感染骨坏死、损伤表现,那么骨不连出现的概率更大。

加压钢板固定法在应用中所需准备工具较少,可在直视下开展治疗工作,安装便捷,但是在其应用中会对病患身体造成较大损伤,且出血量较大。与此同时,加压钢板固定作用会跟随着骨折吸收而衰弱,且在后期会出现应力遮挡效应,易出现再次骨折状况。

髓内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属于弹性固定,其生理应力性较强,易刺激骨痂形成[4-5]。在股骨中线上固定髓内钉,此处所产生的弯曲应力较小,在做近远端加压处理后可帮助避免骨折异常状况的出现,如移位、旋转等。在骨不连的治疗中,髓内钉固定法应用后,骨折断端稳定性较强,可尽快促进病患骨折处伤口的愈合,疗效较好。而且在此固定法实施后,手术切口较小,不会对病患身体造成较大损伤,进一步促进术后恢复。与加压钢板固定法相比,在骨不连的治疗中,髓内钉内固定法的应用更加符合生理性及生物学的力学特点,临床应用疗效极为显著化。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髓内钉组的治疗有效率95%要高于钢板组的85%,而其并发症发生率5%则要低于钢板组的15%,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表明,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应用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宝慧.用不同植入物对四肢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07):243-244.

[2]左瑞吉.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5,(13):82-83.

[3]林华波.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109-110.

[4]戴海东,明文义,赵进征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07):1-3.

[5]熊健,佘远举,许永涛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0):3873-3876.

论文作者:张鲁霖1,王友华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论文_张鲁霖1,王友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