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诉中发现商机_布鞋论文

在投诉中发现商机_布鞋论文

怨言中发现商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怨言论文,发现论文,商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武当山,有两千多人常年练功习武,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

2004的元旦,一位游客到武当山游玩时,听见几个练功者气呼呼地抱怨。一个说:“穿这种鞋脚底容易出汗。”一个说:“脚在鞋里打滑,练拳不容易站稳。”一个说:“这鞋太憋脚了,难受。”

这位游客上前一打听,原来,练功者对武术团发的胶鞋很不满。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自己穿的布鞋。但是,布鞋虽然透气舒适,却因种种缺陷,慢慢被人冷落了。

能不能做出一种适合练功的布鞋呢?这种鞋又会有多大的市场呢?他围绕这些问题考察了一个星期。他发现:在武当山练功的人数量虽然有限,但每年关注他们的游客达到100多万人,练功者在展示功夫的同时,也将脚上的鞋子展示给了观众,这是对所穿鞋子的最好宣传,有这样的宣传渠道,不愁鞋子没销路。想到这些,他决定做布鞋。

传统布鞋容易变形,胶鞋不变形却不透气,什么材料才能既透气又不变形呢?他先后用竹笋叶、玉米皮等进行试验,结果都不行。

有一天,他到朋友家串门时,被朋友家门口的棕树吸引住了。

“这棕皮是做什么用的?”他问。

“很早的时候做蓑衣,现在主要用它做棕床,也可以搓绳子。”朋友回答。

经过详细了解,他获悉棕皮具有天然的网状结构,既结实又抗菌。于是,他便剥了几片,带回家里做鞋料试验。

他先是将整片的棕皮按鞋样剪成片,再用中药粉糊在上面,然后教上粗棉布,以此作为鞋底。这种用棕皮做的鞋底不仅透气,而且多次下水都不变形。鞋底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一片棕皮能做两双鞋底,收购一片棕皮2角钱,一双鞋底的成本在1角钱左右,做成鞋后至少有10倍的增加值。收益与成本的计算使他异常高兴。

然而,当他拿着用棕皮为底做成的布鞋向武当山武术团推销时,却碰了钉子。原因是鞋的形状太土,“跟农村人的鞋差不多,对练功人来说没有吸引力。”团长评价说。

他根据团长的意见对鞋的形状进行了修改,使鞋的样式有了很大改造。新鞋样既美观又结实,确实讨人喜欢。但是,团长又在价钱上提出了意见:“价格比普通鞋高多了,我们接受不了。”

当时这种鞋定价在80多元,是普通胶鞋的五六倍,而练功非常耗鞋,一个人一个月至少需要2双。这样的价钱,武术团确实无法接受。

为了从武术团打开销路,他觉得哪怕赔本也要干。于是,他咬紧牙根送给了武术团100双布鞋。

练功者穿过布鞋后,个个赞不绝口:“穿它不感觉憋汗,爽快。”“这种布鞋底下透气,穿着舒服”……

在练功者的赞美声中,他获得了意料之中的收获——1000双布鞋很快卖完了。一算账,赚了5万多元。

2004年8月,正当他兴致勃勃地批量生产布鞋时,武术团长却怒气冲冲地找来了。原来,习武者在表演“手斤坠”节目时,布鞋的底与面突然分家了,这使表演者和武术团当时很难堪。

面对团长的抱怨,他拿起鞋子一看,连接鞋面与鞋底的棉线断了,而鞋窠里的棉垫很湿,汗水把棉线腐烂了。随后陆续有四五百双布鞋被退了回去。他,立刻陷入了困境。

一次上网时,一条国外从中国进口丝瓜络做洗浴用品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经查阅相关资料,他得知丝瓜络透气性能好,耐水浸,沾水之后可以很快自然干燥起来。看到这些信息,他眼睛一亮:“对,就用丝瓜络来改进布鞋。”

他用丝瓜络取代了棉垫,滤汗和舒适效果得到了大大提高。一双丝瓜络鞋垫的成本在4角钱左右,做成鞋垫后能卖到6元钱。丝瓜络不仅改变了鞋垫的性能,而且降低了成本,一举两得。他又一次高兴起来。

接着,他在收购丝瓜络的过程中,受村民用野麻打草鞋的启发,又决定用麻线替代棉线连接鞋底与鞋面。到2005年3月,他做出了令人难以找到缺陷的布鞋。习武人员穿上这种布鞋后,表演起节目来更加轻松有劲。后来,很多到武当山的中外游客看完武术团的表演后,都打听哪里能买到表演人员穿的布鞋。

现在,他创办了踩运鞋业有限公司,为这种布鞋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踩运”保健布鞋,拥有了专利,做出了布鞋系列产品,把鞋卖到了全国和世界各地。他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黄明光。

标签:;  ;  ;  

在投诉中发现商机_布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