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钦

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钦

张钦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静脉滴注,并结合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结合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渗液3例,渗血5例,静脉炎4例,堵塞1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30.23%%观察组患者渗液1例,渗血0例,静脉炎2例,堵塞0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7.14%。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结合综合护理法,对于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上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内科;静脉留置针;综合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21-02

Heart patients with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of nursing research Zhang Ch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eart patients applied with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of nursing effect. Methods Selection in January 2014 - January 2015 of 85 cases of patients to the hospital heart medic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intravenous drip, and combining the general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thod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Results 3 case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solutions, oozing in 5 cases, 4 cases were phlebitis, jams in 1 case,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circumstances was 30.23% 1 cas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solutions, ooze blood 0 cases, phlebitis in 2 cases, blocking 0 cases,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circumstances was 7.14%. Data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s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care for heart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has a good effect,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Heart medicin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omprehensive nursing way

在现如今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处置方式,有文献表明[1],在院内患者中,有90%以上的患者需要静脉滴注治疗,心内科患疾病有着病情复杂,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等特征,进行反复穿刺的次数较多,使用传统处置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损害。静脉留置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治疗和抢救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29例。年龄最大者87周岁,最小者58周岁,平均年龄为(72.5±6.9)岁。患者疾病类型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等疾病。已经排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失常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人,观察组42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静脉滴注,并结合一般护理。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结合综合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2.1穿刺:使用3M透明贴与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穿刺工作,在选择静脉血管上,尽量选择弹性佳,走向直,五静脉窦存在的粗型血管,另外也要避免在患者关节部位穿刺,结合心内科疾病的具体特征,护士还要将稀释静脉回流和血液流速进行观察[2],尽可能的在患者上肢穿刺,以免发生静脉栓塞的现象。在进行穿刺工作的时候,尽可能的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并在成功之后,以针柄为中心,将将敷贴缓慢而平整的贴粘密封,并将处置日期填写好,贴在透明敷贴的外侧,后在针柄处进行二次固定,以免留置针出现移位现象发生,这样也便于护士及时更换留置针。

1.2.2留置期间护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的时长应该在3~5天,最长不能超过1周,在整个置管期间内,护士应该定期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发红,肿胀,静脉炎等症状,同时观察患者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在此期间内,告知患者不能随意活动,应该尽量穿着宽松衣物,以免发生挤压置管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护士应该听取患者的意见,对于留置后发生意外患者,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出处理。

1.2.3封管:对于存在心绞痛的患者,在完成滴液工作之后,应该立即使用3~5ml的100U/ml肝素盐水缓慢推至封管中,对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者出血倾向的患者,则应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工作。如果两次输液的间隔时间较长,那么在中途可以进行二次封管工作。

1.2.4更换敷贴:当医护人员为心内科患者进行完静脉留置以后,应该每隔2~3天更换敷贴一次,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因为自身原因,针眼四周会出现少量渗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为患者更更换敷贴,在进行该项工作之前,应该使用碘伏,将患者局部皮肤消毒,等到干后再次进行更换,为了防止患者因为擦汗或者洗手的原因,出现渗水,造成局部感染的现象发生,也应及时更换敷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包括渗液,渗血,静脉炎,堵塞几项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17.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候,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出现渗液 3例,渗血5例,静脉炎4例,堵塞1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30.23%。观察组患者渗液1例,渗血0例,静脉炎2例,堵塞0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7.14%。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机率

小组类别 病例数渗血 渗液 堵塞 静脉炎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3 5(11.62%)3(6.98%)1(2.33%)4(9.30%)30.23%

观察组 42 0 1(2.38%)0 2(4.76%)7.14%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处置方式,能够减少患者从多次穿刺所遭受到恶痛苦,同时也为药物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本文的研究成果中我们能够看出,在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出现渗液 3例,渗血5例,静脉炎4例,堵塞1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30.23%。

观察组患者渗液1例,渗血0例,静脉炎2例,堵塞0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7.14%。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提前拔管或者并发症现象,这说明是使用静脉留置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经过我院护士的科学护理,可以为保护血管创造条件,减少患者痛苦,延长留置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医疗成本和护士的工作量,这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秀琴,安小平.观察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

[2] 张倩.危重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0,11.

论文作者:张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