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叶安娜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叶安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30%)与对照组(80.95%)对比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如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护理、运动护理等,显著地改善了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在老年人中高居首位,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或者器质性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心肌坏死[1]。心律失常为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眩晕等,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而致死的严重后果。心律失常是因为心脏活动起源或传导受阻,进一步导致心脏搏动频率或节律异常引起的。目前,相关研究表明,诱发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有:药物中毒、器质性心脏病及某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发病隐秘、症状不典型、病情反复易变等特点,可能导致心跳骤停,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是降低猝死率及病死率,延长患者的寿命,为了提高其治愈率,缩短恢复时间,选择性地实施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及体会,以便提出更加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康复率。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力低、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例。所有患者中,分为23例研究组与21例对照组。研究组:男

12例,女11例,均龄(64.85±2.03)岁,病程(5.14±0.63)年;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均龄(65.31±4.55),病程(5.23±0.18)年。排除标准:肝肾不全、自身免疫力差、合并感染的患者。两组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备好急救物品,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尽可能的减少活动,进行常规健康宣教。

1.2.2 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包括疾病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①心理护理: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往往出现紧张、激动情绪。会使交感神经产生兴奋性,儿茶酚胺分泌大量增加,从而诱发且增加心律失常症状。老年患者具有较长病程,病情进展速度较快,同时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反复性较高,住院时间增加,思想顾虑多,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依据老年患者实际生理及心理状态,耐心解释,及时安慰沟通,使之能够有效合作。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确保患者具有最佳心理状态,提高信心,积极参与到治疗及护理中。

②饮食护理:在饮食上增加饮水量,多食用流体食物,并叮嘱患者少食多餐,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增加膳食纤维食物的食用,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严格避免辛辣等刺激食物的食用,如禁止吸烟与喝酒,切忌浓茶与咖啡。此外,嘱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过分用力排便,禁止憋尿。

③病情护理:定时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及脉搏状况,时刻关注并及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对症状不明显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要加强对其病情的观察。部分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较差,表现为混合型心律失常,病情复杂多变。若突然发作,则需要预先准备好相关器械及药品进行急救。另外要时刻警惕,一旦患者出现心悸、胸闷与全身无力时,应迅速反应,做好急救工作。

④运动护理:结合各个患者的年龄及体制状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区别的进行运动量的确定,运动适度,不能引发患者心绞痛与心理失常。同时根据患者在运动中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既能够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又不影响疾病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显效:心悸、疼痛、胸闷症状消失,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减少超过90%;好转:心悸、疼痛、胸闷症状消失,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减少在50%~90%范围内;无效:症状与病情未见缓解,甚至加重。

2 结果

研究组16例显效(69.57%),5例好转(21.73%),1例无效(8.70%),1例死亡(8.70%);对照组9例显效(42.86%),8例好转(38.09%),2例无效(9.52%),2例死亡(9.52%)。研究组总有效率(91.30%)与对照组(80.95%)对比较高,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中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症状较为常见的发病原因,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组织不同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缺血、缺氧现象,从而对心肌细胞自律性造成一定影响,使膜电位无法保持稳定性,导致各类折返现象,所有会产生不同程度心律失常症状。

正常的心脏搏动起于窦房结,成人以60~10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传导,在一定时间内,先后激动心房、心室。临床上大部分心律失常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瘸等引发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后,能够有效地减少室性早搏次数,病情具有显著的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迅速,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此病的严重性,掌握和总结此类疾病规律,进一步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患者的突然发作的情况。此外,配合多种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全方位地调节患者的饮食、运动状况,配合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效果。通常情况下,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冠心病心律失常为多发期,位于夜间20:00~24:00;而窦缓多发生于凌晨2:00~凌晨5:00,护理人员需要准确把握此规律,提前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和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同时有效引导患者科学用药,合理作息,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蔡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72-73.

[2]张晨,王美玲,马华,等.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4,29(8):861-865.

[3]袁英丽,马宁,高传娥.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98.

[4]杨秀英.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111-112.

[5]张敏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3-3334.

[6]郑凌.老年冠心病疗养员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7):625-626.

[7]吴静.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66,68.

论文作者:叶安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叶安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