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建军

(眉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四川眉山 62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取的42例慢性肛裂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选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和观察组21例(选取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两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术后复发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病患,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减轻症状,有效预后,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的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关键词】慢性肛裂;治疗效果;改良纵切横缝术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28-02

肛裂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缺血性溃疡。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病患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导致病患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为了帮助病患寻求较好的治疗方式,帮助病患缩短治疗时间,使身体得到快速恢复,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取的42例慢性肛裂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选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和观察组21例(选取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两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研究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取的42例慢性肛裂病患,42例病患均符合慢性肛裂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单发12点肛裂27例、单发6点肛裂1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病患21例,男11例,占比为11(52.37%),女10例,占比为10(47.61%),年龄在20~63岁,平均年龄为(35.46±8.57)岁,病程在8个月~11年,平均病程在(3.79±1.46)年;观察组病患21例,其中男9例,占比为9(42.85%),女12例,占比为12(57.14%),年龄在23~67岁,平均年龄为(37.03±7.65)岁,病程在7个月~10年,平均病程在(3.24±1.02)年。经比较,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选取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手术进行之前先进行麻醉处理,将肛裂基底部内括约肌切开后,将裂痔组织一并切除[1]。延长肛缘外切口以横向缝合,两侧横缝切口长度在3~4cm,放射状切口保留术后运用抗生素治疗,一周后进行拆线[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的术后复发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显示为:病患完全能够承受的轻微疼痛感;中度显示为:较之轻度疼痛具有明显的疼痛,但病患能够忍受;重度:疼痛感过于强烈,病患无法忍受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手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11.74±2.38)d,观察组病患为(14.95±3.12)d,观察组病患的手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病患的手术后平均愈合时间要短,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5)。

经过7个月~12个月的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病患中有1例病患有复发现象,复发率为1(4.76%),治愈的为20例病患,治愈率为20(95.23%);对照组病患中有7例病患出现复发现象,复发率为7(33.34%),治愈的为14例病患,治愈率为14(66.6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于表1。

表1 两组病患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情况(n)

3.讨论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也在随之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近年来慢性肛裂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已对病患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并发症状出现,严重者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故此寻求较好的慢性肛裂疾病临床治疗方式,帮助病患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进和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对于慢性肛裂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仍属于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创伤性,会对病患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方式的选择很重要,近年来有学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良好的,能够明显的缩短病患的手术后愈合时间,帮助病患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经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取的42例慢性肛裂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选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选取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两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研究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7个月~12个月的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病患复发率为1(4.76%),治愈率为20(95.23%);对照组病患中复发率为7(33.34%),治愈的为14(66.67%);且观察组病患的手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病患的手术后平均愈合时间要短,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之对照组病患较小较轻,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研究显示结果,可进一步说明了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改良纵切横缝术能够将推进皮瓣移至肛管内,直接覆盖肛管切口不仅妥善覆盖了暴露创面,也有效的填补了手术切口缺损降低了肛门张力,为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3]。从而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手术后病患的愈合时间,有效的进行改善预后,利于病患的身体得到快速恢复,提高治愈率和病患的生活质量,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效果良好的慢性肛裂临床手术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减轻症状,有效预后,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的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龙晨蒙,石全,李锋.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3):155-157.

[2]王兆春,卢艳君,曾碧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3,24(5):673-674.

[3]张国飞.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2):59-61.

论文作者:郭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