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致远 李德才 王庆旭

周致远 李德才 王庆旭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心内科,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结果: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检出34株病原菌,其中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占比最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了产气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这两种君主,其他病原菌采用阿米卡星治疗,耐药率都为100%,和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疾病的易感因素、流行病学以及致病菌都发生变化,且呈现出多样的临床表现,病死率较高,医生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及时给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治疗效果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take effect.Methods:January 2014 - December 2015 were treated 61 case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and analysis.Results:6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detected 34 pathogens,including Streptococcus pyogene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in addition to intestinal gas production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oth monarchs, other pathogens using amikacin, resistance rates were 100%, and compared to other drug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this disease,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have changed, and showing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high mortality,physicians must closely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body,timely treatment,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words】infectious endocarditis; pathogens; treatment

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疾病是由于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包括立克次体、病毒、螺旋体、衣原体等直接感染,导致心室壁内膜或者心瓣膜的炎症。该类患者会有心脏杂音、发热、栓塞、贫血、脾肿大、皮肤病损等症状,而且血培养的结果为阳性[1]。近些年来,新型抗生素不断增加,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在临床的滥用和广泛应用,导致该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加大治疗难度[2]。该疾病病情凶险,并发症较多,而且病死率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男性39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为:(49.72±4.03)岁,自然瓣膜心内膜炎有55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为6例,37例患者有心脏的基础疾病:其中8例为先天性心脏病,7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为二尖瓣脱垂,5例为退行性心脏病,5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为静脉药瘾。7例患者有高血压疾病,5例唐脑病,7例高血脂症,所有患者没有明显的身体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1)在超声心动图中显示心流出道或心瓣膜或心脏人工植片、瓣周脓肿有部分松动湖综合瓣周漏,新出现瓣膜反流性的杂音;(2)2次血培养为阳性而且属于同一种致病菌。次要标准(1)发热,体温超过38摄氏度;(2)本身有基础的心脏病或者静脉药瘾者;(3)栓塞,包括感染性肺栓塞、动脉栓塞、颅内出血、菌性动脉瘤、结膜出血、颅内出血等;(4)超声心动图检查中有可疑发现;(5)免疫现象,包括欧氏结节、类风湿因子为阳性;(6)血培养为阳性,但并不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细菌。若患者存在2项主要白哦准或者1项主要标准以及3项次要标准,或者满足5项次要标准都被诊断为该疾病。

1.2 方法 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表现、一般资料、病原菌、心脏的基础疾病、超声心动图,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的分布构成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诊断依据为血培养为阳性,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检出34株病原菌,其中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占比最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病原菌的分布构比见表一。

表一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分布构比

 

2.2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

2株酿脓链球菌采用哌拉西林的治疗,耐药率为7.7%,13株酿脓链球菌采用阿米卡星治疗,耐药率为100.0%;10株金黄色葡萄去菌,耐药率为83.33%,3株金黄色葡萄去菌,耐药率为25.0%,11株金黄色葡萄去菌,耐药率为91.67%;3株粪肠球菌采用阿米卡星治疗,耐药率为100%。铜绿假单胞1株采用哌拉西林的治疗,耐药率为50.0%,1株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药率为50.0%,2株采用万古霉素的治疗,耐药率为100%。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采用万古霉素的治疗,耐药率为50.0%,2例采用阿米卡星,耐药率100%。1株表皮葡萄球菌采用阿米卡星的治疗,耐药率为100%,1株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药率为100%。1株产气肠杆菌采用哌拉西林的治疗,耐药率为100%,1株采用万古霉素的治疗,发生率为100%。除了产气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这两种君主,其他病原菌采用阿米卡星治疗,耐药率都为100%,和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超声心动图

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发现有57例患者有心脏赘生物,占比为93.44%,其中44例为左心赘生物,17例累及主动脉瓣,20例累计二尖瓣,有2例患者同时累及二尖瓣和主动瓣膜。9例为有心赘生物,有6例患者累及三尖瓣,2例累计室间隔缺损右室面,1例为肺动脉瓣。

3 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疾病通过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使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多,广泛应用狂菌药物,增强耐药性[3]。在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的阳性结果为特异性的诊断指标。该疾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4]。检查超声心动图,如果有赘生物,可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该疾病患额治疗中,一般选择内科也就是抗菌药物治疗,一旦有难治性心力衰竭、真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赘生物、抗菌药物的治疗无效以及反复动脉栓塞患等手术指正时采取手术治疗[5。手术治疗前先选择强心和抗菌药物的治疗,使全身感染得到控制,降低手术风险,在之前的药敏结果和血培养中给予患者针对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如果播散到血液中虽然形成持续性的菌血症,但会有含量变化,所以对疑似患者在24-48小时内进行3-4次的采血,根据各种检验结果进行治疗[6]。心脏超声可以明确判断该类患者心脏的损害部位、程度以及性质,保持是否有脓肿,以及脓肿的大小和部位,动态了解患者心脏形态学的变化,并监测功能受损的速度,在治疗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手术治疗中一般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的治疗,针对有手术适应症患者在早期采取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一般认为有明显贫血、有典型感染中度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可通过切除感染物质、引流脓肿、修复受损组织等方法,避免继续恶化心力衰竭,以及不可逆性的结构破坏,避免出现栓塞。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检出34株病原菌,其中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占比最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了产气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这两种君主,其他病原菌采用阿米卡星治疗,耐药率都为100%,和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应治疗后,患者身体得到一定恢复,而且还要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活动幅度,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健康饮食,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食用。

综上所述,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疾病的易感因素、流行病学以及致病菌都发生变化,且呈现出多样的临床表现,病死率较高,医生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及时给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胜平. 14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抗感染治疗、手术指征及时机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4.

[2]陈勇,刘双,谢江.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33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4(02):100-105.

[3]李斌,赵文增,陈兴澎.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0(01):182-184.

[4]肖荣冬,翁国星,谢维泉,韩涛,陈同.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围术期治疗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14(01):128-131.

[5]尚喜艳,陈世芳,杨淑娥.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15):6136-6138.

[6]杨世杰,韩娓娜,霍志荣.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阴性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03):600-602.

论文作者:周致远 李德才 王庆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  ;  ;  ;  ;  ;  ;  ;  

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致远 李德才 王庆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