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金霞

 (萧山区北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药房 浙江 杭州 311202)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联合用药中的100份中药针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主要临床症状,统计中药针剂的联合用药方式以及2种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构成比。结果:①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构成比为33.0%,其后依次是消化系统(25.0%)、全身反应(14.0%)、呼吸系统(5.0%)、用药部位(3.0%)。②联合用药方式:以中药针剂+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构成比为39.0%,其后依次是中药针剂+中药固体制剂(28.0%)、中药针剂+西药针剂(22.0%)、中药针剂+西药固体制剂(11.0%)。③药物种类:丹红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构成比分别为58.0%、42.0%。结论: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率较高,必须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针剂;联合用药;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341-02

中药针剂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中药针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然而,因为联合用药的不合理性,常导致患者用药后引发诸多不良反应[1]。因此,有必要对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联合用药中的100份中药针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联合用药中的100份中药针剂不良反应报告,所有报告的信息均完整、有效、真实。所涉及的中药针剂为丹红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其联合用药方式为中药针剂+西药针剂、中药针剂+西药固体制剂、中药针剂+中药针剂、中药针剂+中药固体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77岁,平均(53.6±10.7)岁。

1.2 方法

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联合用药方式、药物品种、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主要临床症状等。根据卫生部出台的《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相关标准,联合用药处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中药针剂的联合用药方式以及2种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构成比[2-3]。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系统统计数据,计数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患者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主要临床症状分析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构成比为33.0%,其后依次是消化系统(25.0%)、全身反应(14.0%)、呼吸系统(5.0%)、用药部位(3.0%),对应的主要临床症状见表1。

表1 1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主要临床症状[n(%)]

 

2.2 中药针剂的联合用药方式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联合用药方式中,以中药针剂+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构成比为39.0%,其后依次是中药针剂+中药固体制剂(28.0%)、中药针剂+西药针剂(22.0%)、中药针剂+西药固体制剂(11.0%)。见表2。

表2 100份中药针剂的联合用药方式与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中药针剂不断涌现,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也慢慢成为临床用药的普遍现象。联合用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如果联合用药的配伍、给药途径等不合理,则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我国因联合用药引起不良反应而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其病情恶化[5]。因此,分析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种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反应、呼吸系统以及用药部位是不良反应的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呈多样性,以发热、皮疹、呕吐、恶心、头晕、头痛、无力、嗜睡等最为常见。从联合用药方式来分析,中药针剂与中药针剂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9.0%),中药针剂与西药固体制剂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11.0%);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构成比(58.0%)高于参麦注射液(42.0%)。

综上所述,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率较高,必须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志培.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和配液时间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0):346-347.

[2]张晓敏,侯聪聪,崔蕾,等.6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9):754-755.

[3]侯晓龙,张桂菊,高丽娟.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的现状与不良反应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5-247.

[4]魏兆明.我院2014年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6):176-177.

论文作者: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中药针剂在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