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命题研究中应把握的基本认知取向_高考论文

论高考命题研究中应把握的基本认知取向_高考论文

论研究高考命题应持有的基本认知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命题论文,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年的高考命题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高考一结束,研究高考试题的文章就络绎不绝地见诸于各类报刊上。为了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科学地研究高考命题,更好地理解高考命题的实质,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改进学科教学,积极推进课改,也为了使其更好地搞好高考复习工作,我认为研究高考命题应坚持以下正确的认知取向。

一、站在既要实现高考的选拔能力又要尊重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角度认识高考命题

高考最直接的功能是为高校选拔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因此,理想的高考试题最重要的是要能检测出考生能力的高低,要有很好的区分度。仅从这个角度考虑,应该说高考命题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重视到何种程度都不为过。无论以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命题,只要有利于测试考生能力和素养,都应当是可取的。香港大学近2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采用面试的方式,面试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社会问题,要求受试者谈论自己的观点,较少涉及具体学科,以此来测试考生的能力和素养,深受内地考生的欢迎。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每年的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考查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每年高考试题为考查能力而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都是局部的,是星星点点的,就这也被人们高声称道。的确,仅从选拔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我们现在的高考从选材到试题的设计形式等多方面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改进工作。

然而,高考命题之所以表现出目前这样的状况,是由于高考的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命题必须尊重中学的教学实际,滞后或超前于中学教学,都不会有很好的区分度,不可能很好地实现其选拔功能。目前尽管课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但实际的中学教学基本上还是处在由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向新课改所要求的探究式教学转变的起始阶段,而且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仍然是应试教育。社会、政府甚至研究教育评价的专家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通俗评价”仍然是考试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广大教师评论高考试题必然是从复习应考的角度来评论。尽管国家早就提出高考命题要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改变,而且实际情况也是向这方面发展的(如今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充分一些,主要表现为:在知识内容方面不为难考生,所有试题都是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尽量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但教学及评价的实际决定着在高考试题中知识性命题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有些试题甚至是以前高考试题及题海中试题的翻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考试题的区分度,然而这是高考命题本身所无法彻底避免的。

尽管现在的高考试题还没有充分实现从能力立意的角度进行命题,仍能较好地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面对翻版型试题,虽然一些考生侥幸靠题海战术答对了,但到了真正有新意需要用学科能力来回答的试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了。如今年各省高考评卷的结果表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的第27、29题得分较低就是佐证,而这2道试题恰恰在试题的设计形式上有所创新,倾向于考查能力。

站在既要实现选拔功能,又必须尊重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角度认识高考试题,我们就不难理解高考命题的现状;就不难理解今后的高考命题必然要立足于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在变中求稳求新;也就能坚信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考查能力和素养仍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取向;也就能认识到中学教育教学对高考命题的制约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有效推进课改,才是推进高考全面向能力测试转变的根本。

二、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认识高考命题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高考对能力的考查要以具体的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学对能力的培养也要以具体的知识为依托。脱离知识来谈论能力是空洞和毫无意义的。但是拥有知识却不一定拥有能力,相反拥有能力则必须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知识在头脑中存贮科学有序,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对知识的本质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深刻,这样的人才拥有较强的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的驾驭和应用更灵活有效。相反拥有知识却能力较低的人,一般来说知识在其头脑中是割裂的,对知识的本质及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这样的人拥有的知识一般都是一些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缺乏足够的程序知识,对知识缺乏应有的元认知,表现为对知识的驾驭和应用比较机械和生硬,缺乏灵活性。

站在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角度来研究高考命题,我们就能够充分理解目前的高考命题既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又绝对没有轻视对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能力以知识为载体,而且有相当量的试题本身就是对知识理解情况的考查,仍然是知识立意的试题。甚至可以说,目前的高考命题从总体上仍然是知识立意的试题占主导地位,只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每年在局部都显示出对能力的考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高考试题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给出生产、生活、甚至社会的案例,而要求考生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以及所培养的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题。当然这也是由我们的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所决定的。

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研究高考命题,应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基本认知取向。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也应是我们平时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取向。

三、站在学科综合的高度理解高考命题

学科综合考试最初是以“理科(或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或“大综合能力测度”的名称出现的。从这个名称我们至少可以看出2点:一是要把理科和文科的相关科目综合起来考查;二是要测试能力。现在,我们还能想起当初一提起高考要有综合科目能力测试,就会引起高三教师及考生的恐慌。有些学校为了应对综合科目考试,还开起了“拼盘课程”(我姑且这样称呼),就是把综合能力测试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像理科,涉及到化学内容化学教师讲,涉及到物理内容物理教师讲,涉及到生物内容生物教师讲。教辅市场上也曾一度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综合科目能力测试题。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也曾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类学科综合能力测试题。而且在最初的两年学科综合能力测试高考题中,也曾出现过学科间综合试题,尽管学科间拼盘的迹象还是很明显的,尽管在此期间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还曾一再声明学科综合能力测试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但也曾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困惑和恐慌,也曾使高考复习的组织工作出现了一些不适。因此,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很快就发展为完全的学科内综合,“综合”实质上衍变为各学科的拼盘。

尽管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完全的学科间拼盘,但我仍然认为当初的学科综合能力测试设置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因为,科学地讲,知识之间本来是没有学科界限的,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各学科知识本身是紧密联系的;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决其需要用多学科知识,既需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又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这恰恰又是我们长期分科教育所造成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我看来,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后来之所以发展到完全的学科内综合、学科间拼盘,不是由于其当初的理念不对,而是由于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所致。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必须尊重中学教学实际,要有利于稳定中学教学,必然就要受制于中学教学。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发展到目前的这样一种状况,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权宜之计。

尽管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在“综合”方面没有达到当初的设想,但在能力测试方面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每年的学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都有所创新,在能力测试方面都会出现一些新亮点。例如,就化学科来讲,最初的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主要以信息迁移题的形式考查能力。近几年,主要是在选材方面进行创新,通过联系社会热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科技新成果创设试题情景来考查能力。今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一改以前对能力的考查方式,而是在试题的设计方式上进行创新以考查能力,所有试题的选材几乎全部来自于中学化学课程,没有联系任何社会热点和生产、生活实际,给人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因为,曾有人认为,只局限在中学化学课程知识之内进行命题,似乎无法有效地考查能力,然而今年的化学试题做到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Ⅱ卷的4道化学试题,每道试题都是以中学化学知识为素材,通过创新试题的设计方式考查能力。特别是第27题尤为突出,引起全国化学教师的普遍喝彩,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为之欢呼雀跃。这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企望看到的。

尽管大多数人都很支持综合能力测试要以考查能力为重,而且每当高考试题在这方面出现一些新亮点时,人们总是大加赞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综合能力测试对学科基础知识缺乏全面的考查而忧心忡忡。我认为,坚持对能力的考察,而同时又要对中学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考查,这是综合能力测试所面临的两难困局,在同一试卷中不可能两全,它只能通过部分学科主干知识来考查能力。事实上这样的状况既不影响高考选拔功能的实现,也不影响中学的实际教学。因为,纵观几年来的学科综合能力测试题、横观一年内各套学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可以说都是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但每年涉及的具体知识却是变化的。每年中学化学教材中具有的、高考大纲所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有被涉及的可能。因此,作为中学教学来讲,必须对学科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教学和复习。再说,学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实际上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而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一个有机体,其间必然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要有效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轻视哪一部分知识都是不行的,都可能会造成能力上的缺陷。因此,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尽管不可能全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但只要科学命题,有效地提高对能力的考查,不但不会影响反而还会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全面教学。

我们研究高考命题,绝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而要站在学科综合的角度充分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地推动课改,扎实而有效地改进学科教学,大力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站在促进中学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高度认识高考命题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作用就是要有效地促进中学教育实施课改。今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化学试题的选材全部落在中学化学课程之内,通过创新试题设计方式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拥有的学科能力,这些足以体现了高考试题对中学全面实施课改的导向作用。

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研究和理解高考命题,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开阔,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认识得就会更清晰,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得就会更深刻,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就会更全面,对推进课程改革就会更积极主动。

反思我们的教学实际,首先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安排。长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高中3年课程2年学完,留下高三全年复习应考的教学安排,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对于高中这样的教学安排,广大师生(甚至包括全社会)似乎都已习以为常了。正因为习以为常,就容易对其熟视无睹,容易缺乏思考,容易缺乏用心体察和反思其优劣。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安排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疲于奔命,忙于囫囵吞枣式地接受和生吞活剥式的吸收;使其缺乏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内化、发展智慧、增长见识、丰富自己。且不说这样的安排不仅对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好处,单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来说也是有害而无益的。试想一想,身心疲惫、思想僵化、神志麻木,能考出好成绩来吗?因此,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的原则,也本着能更好地适应现在的高考命题、有效地提高高考成绩,中学的教学安排应该正常化了,这包括高中和初中。

二是要反思我们学科教学的着眼点。学科教学要在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上着力。对今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的难易评价出现了2种截然相反的认识:一种认为和2005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相比,今年的试题由于灵活性强,比去年的试题难一些,高考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大多数。另一种则认为比2005年的容易些。其实难易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考生、教师来说难易是不一样的。今年的试题,对于平时既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又注重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师生来说,应该说比较容易;而对于平时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意或轻视思维能力培养的师生来说可能就感到有难度。实际上,对难易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两种教学观点和两种教学实际,坚持传统的授受式教育者认为难,而积极实施课改者则认为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对中学推进课改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而且我们也坚信,今后的高考命题在这方面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今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命题所表现出来的在试题设计形式上进行创新,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中学教学要努力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质和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水平,要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揭示和体会隐藏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对学科自身的认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和素养,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日常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增强其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其学科理论水平,使其掌握并养成用学科理论知识思考、分析、理解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习惯。多开发值得探究和具有思考价值的学科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学科方法。要提倡轻松学习,轻松备考,彻底摒弃题海战术。适量的习题训练是必要的,但习题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标签:;  ;  ;  ;  

论高考命题研究中应把握的基本认知取向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