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_通识教育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_通识教育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分化越来越细,职业技术教育也随之细分。这对于提高效率和发展经济有着重大的贡献,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却有莫大的缺陷。职业技术教育的自身整合和向普通教育靠拢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促使我们寻求更好的观点,思考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就此作一尝试。

一、现代社会中的职业技术教育

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知识不断地累加,科学方法也更精致化,这些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社会、科技和职业的发展就必须有更多的专业,有更专更精深的知识,造就在各专业、各职业中比以前更熟练精通本专业知识的职业人才和技术人才。但知识的增长和科学的精致化也带来了知识的“相对性”、“专门化”和“抽象化”。(注:B.Magee(ed.),Man of Idea.Oxford U.Press,PP.252-263.)所谓知识的相对性,是指人类所持有的知识是不断地修正、发展而来,它的确定性只是建立在共识的规则或典范之中,而且随时可以被否证。此外,由于知识的形成也会受社会文化等外在条件的制约,因此它的客观性和正当性是相对的。知识的抽象化是指“知识的表达常透过符号或专门性的术语,而不再是人类日常生活的语言。结果使得知识无法替人类建立起世界观或社会生活的思想前提”。(注:B.Magee(ed.),Man of Idea.Oxford U.Press,PP.252-263.)至于知识的专门化,是由于知识过度分工的结果,人类无法运用日益扩大的某些知识来支持或验证其他的知识,所以造成知识的“局部件”,因而无法得悉整体的客观知识。知识的相对性、专门化和抽象化、产生了知识的疏离(alien-ation)。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学科发展的分化造成了不同部门中的人们无法相知,甚至无法沟通的困境。人类表面获得的知识愈多,却愈无法了解整体现象和事实的真相,个人无法在生活中整合经验,更难形成全面的判断。同时人所创造的知识反过来制约了人的思想和行动,造成知识的窄化以及人的存在与认知的疏离,此即知识的异化(reification),并导致工具理性的膨胀。

职业技术教育是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的教育,特别是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它本身就具有过专的工具理性倾向,有着较为严重的知识割裂和异化现象。而且由此引发了对人的轻视和人的片面发展问题。这些情况在知识急剧增长和外化的现代社会中表现得愈加严重。这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与别人竞争和合作时,处于弱势和不平等的位置,而且对于他们的职业流动和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另外,职业技术教育还面临着现代社会的另一个挑战。那就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根据瑞士教育家M·L·戈德斯密德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和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及主要领导的访问,归纳出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是:

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灵活的应变能力等)。

2.人际关系技巧(即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

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即具有广博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知识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

4.有效的工作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5.敏锐、广阔的视野(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以多向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注:M·L·戈德斯密德.金爱晶编译.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中介.高等教育研究,1999.(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乃桂指出,现代信息社会的主导活动是资讯处理活动(information-processing activities),生产方式也由劳动力密集及资本密集转变成为资讯密集(information intensive),这就要求劳工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具备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较高的识字运算能力及学习能力。一些高增值企业机构要求员工具备原创性、合作性、小组工作、训练同事、评估、理性分析、解决问题、决策、获取和使用信息、规划、学习和尊重多元文化等能力。而其中最为本质的素质是人才的“兼容性”(compatibility)。这种人才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能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有效地解决由不同情境引发的问题。处变不惊,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并促进自身的发展。

另外,佩特拉(Petra)提出的关键能力:组织、交往和合作、学习技能、自主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美国劳工部提出的普通能力(generic competence):处理资源、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信息、系统地看待事物、运用技术的能力;英国产业联合会提出的核心技能:价值和整体性、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有效交际、计算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问题解决及对改革的积极态度等等,都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从上述这些要求来看,单单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解决问题要求多学科协同,要求有一种人生的感悟,形成与其他人沟通的共识,形成圆融和统整的人格。为了社会、人的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建设。有人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使得这些素质和意识共识的培养不易进行,但如同《疱丁解牛》中所说的“技近乎道”,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和超越专门知识来达到“道”,转识为智。而要想达到这个“道”,在现时的社会中可以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

二、通识教育的发展和作用

通识教育历史悠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和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而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则可认为是从1945年哈佛大学提出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之后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此报告刊出后广受注意和讨论,日后影响也很大,甚至被称为二战后通识教育的经典。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此种人需具备四种能力:1.有效思考的能力;2.能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3.能做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4.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并认为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注:Harvard Committee(1945).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P.64-73.)并且特别提出通识教育并不局限于大学,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培养健全完整的公民。

1947年成立了“杜鲁门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了《为民主而高等教育》的报告。报告认为,通识教育被过度的专精化所切割而变得支离破碎,没有为健全的人生和生活而设计。因此,通识教育是非专精化和非职业化的学习,然而却是所有受过教育的男女应有的共同经验。通识教育是要给学生某些价值、态度、知识和技能,使其在自由的社会中生活得适宜恰当和丰富美满;要让学生对其现在生活中丰富的文化遗产,现存社会中的可贵经验智慧,能够认同、择取、内化,使其成为个人的一部分。如此,学生就会发展和珍视伦理的价值、科学的类化、审美的态度,以及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所以存在的意义。报告还提出了11项具体的通识教育的目标。(注: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5,119-122.)在这两个报告后通识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各种理论流派纷起。如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的核心课程理论;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的进步实用主义通识教育等。

虽然通识教育有众多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但也有其本质上的认同和共识。他们大多为了消除知识的割裂和异化现象,促进完整理想人的形成,而分别从“知识的统一”(unified body of knowledge)和“人格的统一”(unified personality)出发,企图以统观的知识和圆融的人格陶冶来解决此问题,这就是通识教育产生的基础。而一种整体的知识论——不流于个别知识或零碎经验的拥有;一种融合人生价值承诺的价值论;一种批判、反省的思考模式或方法论是其哲学基础。(注:陈伯璋.大学课程结构的知识社会学分析[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4,(6).)其目的不在于灌输整个学科庞杂琐碎的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自身与社会环境、自身与自然世界之间的种种关联,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知道何以自处。知道取得知识的方法,养成更具洞见、独立、理性和批判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识教育虽不排斥生活中实用的职业科目,但却强调均衡完整的文化陶冶和心灵培养,以补救20世纪以来职业专门教育的专精或偏失。

通识教育不是“通统认识一点点”,不是大家选修专业以外的课程或选修一些共同课程以获得别的学科的知识,不是知识的补充,而是知识统观的建立,是整体心智活动的充实和人格人文价值的形成,是一种沟通的共识和通盘考量的能力。它能从一些核心的知识和素养出发,形成某种整合的视界,促进不同学科的相互沟通。它能培养人文素养,使专精的人不至于囿于自己的专业中而无法从人的观点下整合的判断。它能使学生养成通盘考量的能力,熟悉与作为社会活动(包括职业活动、文化活动等)主体的人有关的知识和修养。

三、职业技术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实施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挑战,而应对则显乏力。大多是向越来越专精的道路上走:创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办新兴的专业以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专”的优势,但没意识到已步入知识割裂和人的片面发展的误区。而就是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有基础普通的一面,也只是往普通教育上靠,加强基础文化课和基本能力,而没有提高到通识教育意义上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的高度。这对于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学生进入社会的生活前景和职业前景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提上日程。

1.首先要有通识教育的意识,体会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通识教育不仅限于大学阶段,应该是和每一阶段和形式的教育都相称的,从而使得每一个人在通过专业训练而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专才的同时,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识,避免对立,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同时要熟悉通识教育的含义,不能将其限于只是认识知晓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方法,而是培养经验整合的核心,形成整体的意识和判断,提高人文素养,形成价值观和得到正确的方法。

2.学校应设置一些以人为核心整合自然、社会的课程,并在专业课教学中体现通识教育。专精的学问钻研深入后,也是可以达到“道”的,就如《疱丁解牛》中的疱丁因解牛而达到对人生游刃有余的感悟。还要注意形成隐性课程,在校园文化中,在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具有人文精神和整合的教育,形成独立的思考和正确的批判。还要注意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实施自己的通识教育。

3.教师在通识教育中有其独特的重要性。教师的素养、意识、情感等因素在实施通识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可以使学生得到统观的知识和人格的陶冶。所以应该加强教师通识教育意识的培养和教学方法方式的更新。

4.其他的一些支援措施。如经费上,如有可能,可以拨出一些专用经费用于购买图书,聘用教师,改建课程等;在教学设施上,可以通过一些教具的设计和设备的购置来提供通识教育的教学物质基础(如电化教学设备,互联网等);行政组织上,可以设立统筹安排的通识教育管理部门,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并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加强个体(包括生—生,师—生,师—师)之间的交流。

标签:;  ;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_通识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