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告状行为研究论文_王勋玲

一年级小学生告状行为研究论文_王勋玲

广州市白云区育贤小学

摘要:研究者认为,小学生告状行为是指小学生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小学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它突出目的是要借助教师权威力量的影响,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一方面,由于孩子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和技能,不会很好地处理同伴间的纠纷,不懂如何解决矛盾,于是告状频频发生。另一方面,老师一些常见的错误态度及教学方法也对孩子的告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运用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及解决孩子的告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告状是他们在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不可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的告状行为采取反感的态度,从而否定或贬斥孩子的告状,这必然会带来一些负效应。而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小学生的告状行为,会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告状行为 正确引导和教育 身心健康

一、引言

小学生的告状行为在一日生活中很常见,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6-7岁),许多小朋友特别爱告状,无论遇到大事小事都要告上一状:“老师刚刚某某打我”、“老师某某拿我的彩笔”……诸如此类,多不胜数。随着对小学生教育的关注,人们对小学生告状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小学生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对小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

二、告状的界定

(一)告状的界定

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直接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

(二)一年级小学生告状的界定

指小学生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小学集体规则,老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或6—7岁的小学生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向教师陈述的过程。

三、具体案例及分析

(一)具体案例

[案例一]平日里最爱告状的陶陶见到东东在翻其他小朋友书包里的玩具,马上跑过来报告老师:“老师,东东没有经过老师允许在碰其他小朋友书包里的玩具,他做的不对……”

案例分析:在案例二中,有人违反规矩而正巧被陶陶看到,这可是得到老师认可的最好机会,因此“报告老师”不失为讨得关注的好办法。这种检举心理的告状行为也会导致孩子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怀有嫉妒心或报复心而乱向老师告状。有时候小学生的告状其实是一种询问,这一类告状被称作“询问类的告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二]一天中午进餐前,老师在给孩子讲餐前故事,在分饭菜的时候,有个别小学生在聊天,子珺就来告诉老师:“老师,萱萱和陶陶在说话!”老师在分饭菜比较忙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及时处理。过了一会儿,讲讲话声音越来越大,连子珺也按捺不住,加入了聊天的行列。

案例分析:案例三中子珺的报告就是一种询问,他希望老师能对“被告”的行为做出解释,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讲话的孩子逐渐多起来,最后连他自己也奈不住了。

[案例三]一次组织课外大型积木建构游戏,所有孩子都在认真的拼搭自己的作品。当当抱了一堆积木在面前,却还在把别人的积木抢过来据为己有,当那个孩子向他要时,他却一拳打向那个孩子的肚子,看见老师走过去了,他却先告状说:“他抢我的积木。”

案例分析:案例四中明显是因为当当怕老师责怪自己而进行辩解的告状,这类告状都是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试图推卸责任或者逃避惩罚。

四、常见的错误态度和教学方法

在小学生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面对小学生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教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教师能耐心处理,为孩子解决困扰;但也有部分教师对小学生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通过借阅资料和自己平常的观察,总结出教师对待小学生告状所处理不当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常见错误态度

1、态度粗暴

有些小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差,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用告状来解决,告状次数变多,老师也失去了耐心。当小学生再去告状时,老师就有些粗暴了。如:“怎么就见你有这么多事,动不动就告状,不知道自己解决。”

2、不予理睬

有些老师对于小学生的告状很不耐烦,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他、理解他,只要小学生告状,不管什么原因,都会表现的不耐烦,反以简单的一句:“我知道了”、“嗯嗯,好,我忙呢!等会再说!”来应付孩子。

3、包办解决

小学生每天告状次数多,有些老师为避免麻烦,只要孩子告状,都是教师出马替小学生解决,因为教师凡事都亲自处理,会让小学生直接把教师看为是解决问题的渠道,什么事都会去找老师。

4、持有偏见

遇到小学生告状,特别是班上比较吵闹、调皮的孩子,很多教师都是不问清事情的原委,就去批评调皮的学生,这也给其他孩子造成误解,认为调皮的孩子做的一定是错的。

五、如何正确对待小学生的告状行为

1、语气温和

老师在遇到小学生告状时,首先应语气平静、态度温和,认真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原告和被告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使告状事件得到有效解决。

2、及时解决

在面对小学生的告状时,老师应当马上了解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对待小学生的告状行为。

3、给予建议

小学生之间产生的小矛盾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老师不必太过于紧张,可以先让小学生相互之间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尝试同伴之间找到解决的方法,体验合作的乐趣。老师作为一个建议者的角色,更能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

4、认真对待

在处理小学生告状的问题,老师应就事论事,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问题。可以先询问事情的发展过程,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认真负责的对待与处理小学生的告状行为问题。

六、结语

小学生的告状看来事小,却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作为小学生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小学生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告状行为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努力,孩子会得到改变的!

论文作者:王勋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一年级小学生告状行为研究论文_王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