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毕节职院为例论文_张昆 徐菁华 张勇军

摘要: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有效探索,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感受和整体体验,实现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

一、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的结合

主体间性是在交往行为过程中生成,在交往中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发展,形成人的主体性行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发挥主体性作用,在相互交往的真实性和互动性中体现主体的行为。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来看,主体间性属于交往理论,是人与人之间以某种内容或对象作为在台的某种社会活动。主体间性作为主体间关系的内在规定,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双向互动,是不同主体间在实践中形成的发展共识。主体间性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领域不断发展起来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旨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程度、喜好程度及知识吸纳程度。思政课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需真切把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与认同感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际行为才能体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思政课教学与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具有共通之处。

首先,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存在共通之处。主体间性教学模式旨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共同主体,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思政课教学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并将对意识形态的知识内容吸收,并将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在目标上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存在共通之处。

其次,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当下学生思政课学习状态有契合之处。观察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能感知学生上思政课状态良好与否。笔者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思政课现场教学来看,存在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玩手机、睡觉,教学过程“满堂灌”教学现象。提高学生思政课的参与度、学生学习兴趣,是当下思政课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并有效地提出、制定对策和方法。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则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感知学生学习状态,并在教学实践中达成共识。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则是在教学实践中达成思想观念的一致,这种一致是以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价值观念。

最后,主体间性教学模式顺应当下学生的学习特点。当今大学生求知欲特别强。压抑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好奇心、困惑和疑难之处,则会打击其积极性,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兴趣。思政课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大差异,众多学科以研究客观实在事物,而思政课研究的是人的思想,即人的精神活动。而精神活动具有抽象性和客观现实性,掌握学生的精神活动是一项艰巨任务,并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教授进入学生头脑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主体间性教学模式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学习特点,观察分析学习的思想动态,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意。

鉴于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程度和学习状态,笔者试图从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进行结合,通过实证研究,在理论上期待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的高度结合,感知学生是否喜欢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结合。

二、实验研究

本次研究,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形式向毕节职院高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276份,从问卷调查设计到问卷的收回历时三个月,力图更广泛地让我校高职学生参与到此次研究中来。在问卷收回结果中显示,我校高职学生中322名男生参与问卷调查,954名女生参与问卷调查,男女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我校医学护理系、教育科学系、财政经济系、农业工程系等七个系中女生人数占比高,仅有工程矿业系男生比率高于女生比例。在问卷设计中,笔者从思政课教学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学生上思政课对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对思政课的主观评价、互联网对思政课教学有无影响及是否具有运用价值等众多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多视角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上思政课的现实感受和未来期许。

(一)学生对思政课的现实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思政课过程中,在思政课教师授课过程中很快乐,认为在教学中完全有成就感的学生占比24.45%,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占比33.7%,认为符合要求的占比39.5%,仅有2.3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没有获得感(图1)。因此可以得出,我校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获得感整体上效果不错。从教

图1

学过程中是否存在“满堂灌”现象来看,64.5%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此现象,其余的学生认为存在该现象,不难看出,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从思政课教学只是简单的理论说教,没有吸引力,上课只是为了考试这一问卷设计来看,大约19%的学生认为上课只是为了考试,而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不赞同此观点。由此可以得出,思政课在学生中还是受学生喜欢,并乐于学习相关的思政课知识。

(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

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来看,56%的学生不喜欢“灌输式”的思政课教学方法,“灌输”理论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灌输理论能够将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到无产阶级和人民中去,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因此我认为“灌输”理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应有的教学方法,但单一的“灌输”理论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和学生实际需要,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最喜欢

图2

的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其次是讨论法。由此看出多数学生希望学生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课堂理论知识,喜欢讨论法的学生也很多,仅7%的学生希望通过教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图2)。

(三)互联网对思政课教学影响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我国网民已经达到8亿多人,并有不断上涨趋势。当今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数字化的网络生活方式得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和热捧。问卷显示,约94%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对思政课教学具有促进作用,由此看出通过合理运用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学,大约78%学生赞成和非常赞成通过微信、腾讯QQ等自媒体方式与学生交流(图3)。通过网络自媒体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沟通,能够更好地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掌握学

图3

生的学习动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思政课教学。此外,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垃圾信息和有价值信息共同混杂,诋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通过隐晦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空间,对学生价值取向形成一定影响。但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约55%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不会对思政课教学内容产生质疑,约45%学生认为互联网会对思政课教学内容产生质疑或影响其价值判断。

(四)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现实印证

研究发现,约6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现象,45%学生

图4

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43%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足。更多学生喜欢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希望得到老师鼓励。同时,约88%学生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图4),由此也印证了在学生中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法。此外78%的学生认为共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思政课教学具有促进作用,78%学生赞成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共同主导课堂。从研究中不难得出,多数学生希望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共同参与到课堂。

三、结论

通过研究证明,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结合是未来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主体间性教学模式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建立网络自媒体师生互动思政课教学交流群。网络空间的师生教学活动能够化解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情绪,同时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解决或者疑惑的问题都可在网络中得以提问和解答。身体不在场能够使得部分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在网络中学习。同时在群中思政课教师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引导学生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激发学生正能量,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交流共同中形成认同。

其次,改变单一陈旧的教学授课方式。授课方式单一,与现实实际结合度低等教学现象是思政课教学效果能有得到提高的重要因素。改进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共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授法相结合,是实现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的应然要求。同时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与时俱进,吸收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运用应秩序井然。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不是不无章法,任由学生随意发挥,将思政课课堂教学变为批斗,抹黑的助推器。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尖锐的现实问题,如何对尖锐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正确地解读和释疑,需要思政课教师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灵活掌控课堂,积极正确客观地回应现实中的问题或是理论中的疑点。

综上所述,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政课教学“联姻”是思政课教学发展趋势。只有不断提供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确保青年学生对我国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通过学校教育,更好地巩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年学生中的地位,更好地抢占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确保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意义(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丁科,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 年7月(4)

[3]郭莉,黄柯.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2(7).

[4]闫玉.高校思政课“双平台联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

[5]邵路才,才晓茹.主体间性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8(7).

[6]顾钰民,张青子衿.“问题导向”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质量的根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8(4).

作者简介:张昆,所在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菁华,所在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勇军,所在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名称: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研究——以毕节职院为例

[本文系“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社科联合课题”毕社科发[2018]2号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张昆 徐菁华 张勇军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毕节职院为例论文_张昆 徐菁华 张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