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服务推进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论文

残疾人就业服务推进策略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

文◎周姊毓

特殊教育事业以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为最终目的。黑龙江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黑龙江省有残疾人218.9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72%。2017 年《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4 万,其中有10 万人从事农业种养。此数据显示出黑龙江省残疾人就业率较低,且就业质量不高,残疾人未能有效参与社会。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只重视“成功教育”而忽略了“苦难教育”,当代大学生似乎只有从爷爷奶奶那里才能听到一点“过去的故事”。独生子女们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以为常。针对当前大学生生存能力普遍较差的特点,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自身能力训练,磨炼其意志,提高其生存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把大学生带出去,通过做社会志愿者,去西部山区支教等方式,让其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多样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拓展活动,提升生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 发展纲要》已经明确指出“完善就业保护政策措施,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实现残疾人公平就业”。 为此,推进黑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发展,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随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中国在艺体领域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专业+外语的艺体类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面对这一新形势,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一支新生力量,新升格本科院校应如何立足现实,提高艺体类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体类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残疾人要提高就业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充分发挥出残疾人就业的主动性,努力寻找就业机会,而非被动等待就业机会。残联等残疾人就业培训部门要鼓励残疾人大胆展示自己的职业特长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就业自信心,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对于已被用人单位录取的残疾人,就业培训部门要帮助残疾人调整就业心态,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树立就业自信心,让残疾人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就业竞争。其次,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了解自身职业性向。残疾人能够顺利就业并融入社会,必须在就业安置前对残疾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有所了解,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能使残疾人对自身就业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可以为残疾人的就业安置提供科学建议,可以帮助残疾人确定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现有能力和未来就业能力之间的差距,确定残疾人在就业中需要哪些支持性服务,以及是否需要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根据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的结果,最终确定残疾人选择何种安置服务形式,进而对残疾人进行妥善的就业安置。最后,积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黑龙江省各地残联,以及相关残疾人就业服务部门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效组织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残疾人也要依据职业能力评估的结果,依据自身条件和职业性向,选择适合的职业培训,提高自身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也需要进行职业培训,进行职业技能更新,使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时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切实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实施残疾人支持性就业

健全的残疾人就业政策措施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保障条件。为了能给残疾人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第二,各级部门对已有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进行落实,同时鼓励残疾人灵活多样就业,并依法对残疾人就业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第三,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确保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和权利。第四,建立残疾人社区,拓展餐饮、家政、清扫等服务产业就业渠道。第五,政府部门要通过提供政策、信息、信贷、科技等服务,鼓励农村残疾人就业,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把农耕、养殖和家庭副业等作为农村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

健全残疾人就业监督制度

近些年来,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正在我国发展起来,有助于残疾人在竞争性的职场中顺利持久地就业。因此,开展支持性就业将是黑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推进的重要内容。支持性就业是指对具有就业意愿,但又不具备独立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由就业辅导员(job coach)提供个别化就业安置、训练,以及其他工作协助等,在用人单位中从事领有合理薪资的工作,且薪资与劳动条件均符合相关劳动法规的规定。支持性就业在实施时需要遵循五个步骤。第一,就业辅导员筛选就业市场、联系雇主,进行初步环境分析,为残疾人开发就业机会。第二,就业辅导员根据残疾人相关资料,与残疾人本人会谈,以及进行家长意见调查后,了解与初步评估残疾人的特性、需求与经历,对残疾人与工作进行配对检核,找出残疾人特质与工作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制定出残疾人的就业服务计划。第三,残疾人安置就业后,就业辅导员要根据残疾人的就业表现情况,结合残疾人的职务或工作流程分析资料,为残疾人发展适当的训练策略,训练工作的内容包括:职务再设计、工作环境适应、生产效益的提升及人际关系等。第四,追踪辅导,个案逐渐适应工作后,就业辅导员应逐步退出工作职场,仅部分项目须仍定期协助。第五,每个月就业辅导员都将所安置的残疾人就业情况整理成月报告,作为各单位了解残疾人就业的绩效。从上述五个阶段的支持性就业实施历程可以看出,就业辅导员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看出就业辅导员需要具备多元化且专业化的知能。同时,支持性就业需要具备明确的服务理念和原则,残疾人就业安置应以社区为本位,提倡生态评量,以及多元的支持策略等。

争取社会力量帮助残疾人就业

社会力量可以参与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来。首先,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认识,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残联等部门要利用互联网、媒体、社交平台等手段,积极进行残疾人就业宣传,开展残疾人成功就业典型事迹的宣传和推广,让社会对残疾人就业有客观的认识,转变“残疾” 就是“无用”的歧视观念,接纳、尊重残疾人就业。黑龙江省各地残联和就业服务部门还需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帮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实现残疾人就业。其次,开展“精准帮扶”活动,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残疾人就业服务部门要组织和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开展“精准帮扶”活动,不仅要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设施,还要提供技术和信息,创造无障碍环境,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

这一手轻功在武林中可谓惊神泣鬼,别说见,听都从未听说过谁人有此本事,所以在流传出来之后,有很多人想要让张三爷在人前显露一下,扰得张三不胜其烦。最后,不得不自己在《世界日报》上登报公示:

为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

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力量提高残疾人就业的适应性

在我国,残疾人教育属于教育部门,而残疾人就业属于残联部门,二者分属于不同体系会导致残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存在不适应情况。残疾学生就业必须经历两个门槛,第一是从学校到职业培训机构,第二是从职业培训机构到工作单位。为此,黑龙江省各级残联应该联合特殊教育学校,在学生未毕业时就要根据残疾学生的职业兴趣,设置职业教育课程,选择恰当的方式,对他们开展相关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进行相关就业心理辅导,以提高残疾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此外,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与就业的衔接等问题,并把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的职业训练部分纳入到整个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中。

总而言之,残疾人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们与普通人同样拥有尊严和就业权利,残疾人同样渴望实现自我,追求生命的价值。残疾人要想成功就业,涉及到教育、政府、残联、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只有把几方面力量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发挥合力,才能促进残疾人顺利就业。

本文为2018 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YWF10236180130);2018 年绥化学院应用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现状、困境及优化对策”(项目编号:Y1802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标签:;  ;  ;  ;  ;  ;  

残疾人就业服务推进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