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论文_ 林云肖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论文_ 林云肖

摘要:当今时代,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先进设备,但同时,我国环境污染以及能耗严重等问题却日渐严重。建筑企业作为其中的一项高能耗企业,要进一步的控制工程造价,同时最大可能的实现建筑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是建筑行业内部的主要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造价;措施

引言

工程结构设计质量、深度能否达到国家标准,功能是否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不但关系到项目投资的多少,同时影响到建成交付使用后经济效益的良好发挥,例如经营费、维修费、能源消耗、产品成本等。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需要经过投资机会选择、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签署有关合同协议、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市场营销与物业管理等多个流程。每一个都对工程造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工程设计是关键,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摒弃传统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通过加强设计来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

1建筑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1对投资的影响

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使用情况来看,结构设计阶段的费用支出仅在总费用支出中占的很小比重,但此阶段的费用支出对工程总投资决策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很多单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在工程建设中涉及了建筑结构方案、工程材料等的选择,这些选择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投资决策。

1.2对经常性费用的影响

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对工程投资的影响较大,还与用户日常的费用,比如维修费、照明费、暖通费等有着紧密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经常性费用与一次投资呈现出反向变化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有关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实现费用与设计的结合,实现设计的优化,有效控制经常性费用。

1.3对返工误工费用的影响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安全事故频发,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有很大比重是设计不科学所造成的。为减少安全事故,降低工程损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结构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若是其结构设计难以达到工程的设计标准与要求,就可能需要返工处理,在后期甚至会出现停工等现象,造成了工程资源的浪费、造价的上升。

2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招投标管理机制,优选设计方案

现阶段,我国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招投标时,仅仅局限于设计的初步阶段,一旦设计方案被采用,就意味着全包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计单位的整体水平决定着设计产品的优劣程度,而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性因素就是设计产品的优劣,所以,控制造价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选择设计单位。通过招标的方式来选择设计单位,这就是控制造价的有效途径。在招标文件中,对内容要求及造价控制指标等方面进行细致、周密的说明,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没有明文规定,设计单位在日后的设计工作中,将会提出增加设计费的需求。所以,必须在制度方面制定出管理政策,在招标文件中增加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保证设计单位与施工方思想一致,在设计过程中,每一步都精密的计划,详细的计算,通过竞争方式优胜劣汰,从而保证施工蓝图经济实惠、合理有效、安全可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及设计监理推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时常出现在工程项目中,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尽量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发生,例如在设计、采购及施工项目的初级,否则将会造成因设计变更导致重复采购、甚至拆除等巨大损失。将设计变更消灭在项目的初阶段,变更与损失成正比,发生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在设计阶段发生变更现象,仅仅需要修改图纸就可以,不会产生任何费用的支出,损失较低;但是,在采购阶段发生设计变更,不光是简单的修改图就能完成的,而且需要重新采购生产设备及材料;一旦设计变更发生在施工阶段,既要产生以上费用,还要拆除已完成的工程,从而导致巨大的变更损失。因此,必须提高设计变更的管理意识,竭尽全能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这就需要多方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技术经济,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合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对设计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自我控制的单一局面彻底打破,控制质量和控制投资这是设计阶段监督管理工作重心,届时,还要建立设计索赔制度,并且将其发扬光大,确保工程的质量及经济效益。

3实例分析

3.1案例概述

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建设用地面积大约为73684.9m2,总建筑面积为317372.5m2。总计4栋建筑,A、B、C、D,层数分别为43层、39层、16层、14层。结构形式情况如下:A未知;B未知;C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D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在效果图阶段,两栋高塔建筑的结构形式待定,需要经过经济分析和技术论证后,确定是选择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还是选择钢框架形式。现结合设计优化环节的造价控制,进行分析。

3.2结构设计优化

①超高层塔楼之间连接桥的设计。此工程中A、B超高层塔楼之间,选择6层位置架设连接桥。设计的连接桥,桥底标高为24.60m,宽为15m,跨度大约为30m。拟采用柔性连接方案,采用一端为固定铰,另外一端设计为滑动支座形式,并且需要考虑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不利影响。②地基基础型式。从场地的勘察报告资料了解,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将会给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增加基桩施工的难度。基于此,塔楼的建筑主体选择钢结构形式,通过减小基底反力和附加压力,达到地基承载力的基本要求,基础考虑利用天然地基。建筑裙房部分,使用天然地基,设计为独立基础+防水板方案。对于沉降变形和差异变形等相关问题,进行后期结构设计时要做好全面分析论证。③地下室结构型式。基于结构性能和经济性的思考,选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能够减小结构水平构件厚度,达到增加建筑高度的目的,进而减少基坑施工量,获得良好的效益,除了塔楼嵌固端层设计为梁板结构之外,剩余地下楼层设计为无梁楼盖。④塔楼结构型式。经过综合分析,包括工期因素和抗震性能等,对于A、B高层塔楼的地上部分,设计为纯钢结构。建筑主体钢结构和地下室部分的连接,若使用钢结构,那么对应部位钢柱下插不可以少于2层,混凝土梁板和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通过扩大柱帽形式的方案解决。⑤C、D建筑的结构形式,选择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工程经济性。⑥大跨屋盖结构型式。A、B建筑之间5层位置,设计大面积中庭,设计的平面尺寸大小为55×30m,屋盖位于建筑的8层,顶标高参数为35.30m,设计为交叉平面网络结构,或者设计为单向布置的平面桁架结构体系,建设的屋盖支撑于两侧塔楼对应的框架柱和剪力墙上。建设的中庭,东西侧为建筑高度大约为18m的玻璃幕墙,幕墙的上端支座为设计的屋盖,承担抵抗由幕墙传来的水平作用。

结语

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结构设计阶段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阶段,虽然此阶段的费用支出有限,但是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基于此,在此阶段,相关部门要意识到此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作用,制定完善的造价控制制度,严格推行限额设计等,提高建设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保障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明军.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J].居舍,2018(25):33.

[2]王立宁.基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2-63.

论文作者: 林云肖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论文_ 林云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