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的深层思考_剪刀差论文

现阶段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的深层思考_剪刀差论文

对现阶段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的深层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剪刀差论文,工业品论文,现阶段论文,现象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受工业生产加快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的影响,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高涨也使得原材料价格面临上涨压力,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长期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现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解析工业品价格涨幅“高进低出”现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近年来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扩大的原因

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形成,是市场供求状况在价格上的客观经济现象反映,主要与固定资产投资、国际市场价格、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有关。

(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呈现的“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所致

近几年来,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的趋势明显。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大幅度增长,2003年增长27.7%,2004年增长26.6%,2005年增长25.7%,三年平均增长26.7%。而社会商品零售额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的增长幅度却明显滞后,三年平均涨幅仅为11.8%和9.6%,相差14.9和17.1个百分点。“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导致了上游基础原材料需求增加,价格看涨;终端消费滞后,上游价格上涨难以下传的困难局面,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扩大。

从历史数据看,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扩大的时期,通常也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此外,由于我国尚处于重化工业化初期阶段,重工业发展加快,原材料、能源和动力需求增长较快,带动了其价格的上扬。因此,可以说,现行经济发展阶段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格局是工业品价格涨幅“高进低出”现象所产生的主要原因。正是“高投资、低消费”经济政策在两个市场所起的作用不同,才导致了工业品价格涨幅“高进低出”现象的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呈周期性波动的成因。

(二)受国际市场重要基础产品价格的影响愈来愈明显

入世后,工业企业面对的原材料供求领域发生了转变,不仅仅单一面向国内市场,更广阔的是国际市场的范畴,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因素也更加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基础原材料价格基本上与国际市场价格走势相一致,受全球供求因素的影响。如原油、主要化工原料、黑色和有色金属等,价格基本上随国际市场波动。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加速的同时,全球经济也开始复苏。因此,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自然同时增加,从而导致价格上扬。这是构成我国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年来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上、下游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

目前,国内大部分产品逐步融入全球定价体系中,尤其是上游产品如原油、铜、铝、铁矿石等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基本由国际供求形势决定,但一些与其密切相关的下游产品仍受国家宏观调控。以成品油为例,入世以后,我国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其价格随国际市场而动,但其下游产品成品油的价格一直由国家制定,其上涨幅度远低于原油价格涨幅。

而与此不同的是多数下游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则基本上由国内的制造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与国际市场少有相关。同时,上游生产资料和投资品生产企业,由于进入壁垒较高,企业相对处于垄断地位,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而下游的消费品市场则基本近于完全竞争,价格涨落只能由市场说了算。这种定价机制的不平等,为价格传导设置了巨大的障碍。由于相对于上游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尤其是人工投入比重大,而人工价格低廉决定了我国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其价格远低于一般国际水平,并且从来不受国际价格水平的影响。这种定价机制的不同,使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下游加工产品的价格的涨落幅度有所不同。同时下游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消费市场,据统计,目前我国600余种主要商品中,有80%左右的品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目前这种供大于求的格局很难将企业成本上升转化为价格上涨,最终体现为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低于基础原材料购进价格的上涨幅度。

二、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影响

2003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持续扩大,改变了生产资料及基础产品价格偏低的状况,为这些行业增加了原始积累,也有利于推动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发展节约型经济。但是,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对工业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一)近几年工业利润增加较多,且新增利润向能源、原材料工业集中的态势十分明显

2003年,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首次突破8000亿元,达到8152.4亿元,比2002年增加2438亿元,增长42.7%。2003年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2002年上涨2.3%,在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价格上涨,18个行业价格下降。到2003年年底,价格上涨的行业增加到29个,仅有8个行业价格下降,另有1个行业价格持平。可见,多数工业品出厂价格已呈明显的上涨趋势,这对工业企业效益的提升起了直接拉动作用。从价格上涨中明显受益的行业新增利润约为489亿元,占当年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20%。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9.1%,实现利润1237.8亿元,占整个工业实现利润的15.2%;新增利润324亿元,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13.3%,列各大工业行业之首,全行业增加的利润主要得益于涨价效应。

2004年,实现利润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开采1777.3亿元、钢铁1038.9亿元、化工856.3亿元、电子通信821.9亿元、交通运输设备771.9亿元,占整个工业利润的46.4%。新增利润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开采542.3亿元、钢铁428.3亿元、化工396.9亿元、电子通信235.6亿元、煤炭162.9亿元,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6.4%;而上年新增利润最多的石油开采、钢铁、交通运输设备、化工、建材,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48.9%。2004年前五大行业新增利润比重比2003年上升了7.5个百分点,新增利润向能源、原材料工业集中的态势更为明显。

2006年前5个月全国企业利润增幅达25.5%,但80%以上的新增利润集中在石油、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五大行业,其他30多个行业只分享了不到20%的利润。应该说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扩大,是近年来工业利润相对集中的主要原因。由于原材料购进价格高于产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幅度,使企业应得利润发生转移,有的转入农业收入(表现在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逐年上涨),有的落入物资周转环节和交通运输部门,即使是工业企业之间的转移,也以不同形式流失相当大的部分。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由于下游加工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使得这些行业通过涨价转移成本的能力下降,而利润主要通过“剪刀差”向上游能源产业集中。

(二)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亏损企业数量增加

近年来,虽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较快,工业经济效益水平逐步改善,但是工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均衡。上游产业利润高增长背后,是下游企业为节节上涨的煤价、电价以及材料费等支出增加。垄断行业的利润越大,中、下游企业的负担就越为沉重。能源行业利润大增,却把其他相关行业挤压到微利、亏损的边缘,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发展。由于价格“高进低出”对企业的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和利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企业亏损面有所增加。据统计,2003年至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与上年相比增速分别为45.1%、39.1%和26.6%;而200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为37041个,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072.3亿元,2004年亏损企业数为40048个,亏损总额为1239.8亿元,到2005年亏损企业数达到47603个,亏损总额达到1923亿元。从以上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实现利润同比增幅是减慢的,而亏损企业增亏幅度在加大,这一形势与工业品价格“高进低出”不无关系,利润在很大程度上被基础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所吞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下游的一些中小企业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步履维艰、竞争力明显下降,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出现生存危机,迫使企业弱化甚至放弃发展性投入。员工培训的投入、科研投入、营销投入等大幅度减少,从而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后劲,也影响了职工的收入,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

以炼油行业为例,入世后原油价格持续震荡攀升,而其下游产品汽油、柴油的出厂价格却一直受国家宏观调控,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多次上调出厂价格,但因幅度相对较小,时间滞后,使企业亏损额居高难下。据吉林调查总队反映,2005年,受中油吉化股份公司增亏影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始终居高不下,全年累计亏损63.1亿元,比2004年增亏26.8亿元,增长73.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全行业净亏损7.9亿元,比2004年增加5.1亿元,增长1.8倍。2006年上半年,国家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但涨价的幅度仍抵不上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炼油板块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三、理性看待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

客观地说,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扩大,特别是过度的“高进低出”现象确实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宏、微观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及必然性,工业品价格“高进低出”现象对企业及工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及必然性

首先,从工业品价格“剪刀差”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工业生产领域价格无论是“高进低出”还是“低进高出”,都是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中的一种客观反映。从目前来看,我国尚处于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初,重工业尚需进一步发展,经济增长尚未摆脱对投资拉动的依赖,“高投资、低消费”的宏观经济大格局在短期内仍将延续。同时,上下游市场格局在短期内也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上游部分行业的垄断性特征仍将继续。据此,可以初步判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工业品价格涨幅“高进低出”现象仍将作为一种常态而长期存在。

其次,从方法制度上看,由于购进价格所涵盖的产品主要为原材料、燃料、能源和动力等生产资料类产品,而出厂价格既包括部分生产资料类产品,又包括了大量的生活资料类产品。目前,我们调查的出厂价格包含了4000多种产品,其范围远远大于购进价格(购进价格只包含了1800多种产品)。从计算指数所使用的权数看,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所用的权数用工业品销售额计算,编制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权数用工业部门各种物资消耗额计算。由于物质消耗资料的取得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与出厂资料的配套,特别是产品法的分行业购进指数很难取得,从而给两者的比较带来困难。从这个角度上看,两个指数存在差异是难免的。

此外,从价格构成上看,由于在下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上游的投入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其他方面的成本还包括劳动力工资、机器设备折旧等。因此,在后者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上游价格的变化不可能导致下游价格的同时同幅度变动,并且幅度的大小取决于下游的成本结构。理论上,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只要上涨1个百分点,产品出厂价格就要相应上涨0.7个百分点,才会平衡抬高了的生产成本,维持工业生产正常的利润水平。而且从整个产业链上看,产业链越长,生产环节越多,单位产品的物耗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对产品出厂价格的影响就越小。

(二)工业品价格“剪刀差”存在的积极影响

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对企业及工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其一,促进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上狠下功夫,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二,促进企业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改进原料消费结构,降本增效。其三,促进企业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尽可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盈利能力。其四,通过微观治理、激活,按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来重新整合工业资源、有序合理开发、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也为加快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我国发展绿色环保和谐经济奠定微观基础,从而最终实现国家的绿色GDP增长目标。

以广东省为例,近年来受本省资源条件的限制,加上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其工业品价格购销倒挂形势一直很严峻。但是,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采取各种挖潜措施、扩大生产规模,名牌产品带来大销量和高效益,并形成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集群。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持续增长,出现了“高进低出利增”的良好局面。

四、对策和建议

从目前来看,两个市场格局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可避免,特别是考虑到资源型原材料、能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上游产品价格“企高”的趋势将始终存在。为此,建议采取措施解决工业品价格“剪刀差”所暴露出的工业结构、投资快速增长与社会消费相脱节等深层次问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控制基础投资,促进居民消费

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刺激社会消费,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不断提高消费水平,逐步扭转“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缓解下游市场,特别是下游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这不但有利于理顺价格传导关系,消除过度的工业品价格涨幅“高进低出”现象,更重要的是将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特别是耗能高,污染大的投资项目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二是建立行业准入机制,规模小、消耗大,生产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不达标的一律不准进入;三是淘汰一部分设备简单、工艺落后、管理不严、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扶植一批生产设备先进、工艺超前、管理严格、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四是倡导和支持绿色环保、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发展。

(三)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节约资源,消化能源、原材料涨价压力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企业应坚持把深化改革同从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管理创新上要效益,全方位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价格竞争力。

(四)完善和健全定价机制,保证价格的传导顺畅

一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和手段,控制能源、基础原材料等价格的过快增长;二是尽快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制度,消除或减弱国际市场价格大的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如原油、铜、铁矿石等产品;三是完善价格在上下游产品间的传导机制,效仿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使原油、铁矿石等其他产品价格也能与原材料价格能够联动。

标签:;  ;  ;  ;  ;  ;  ;  ;  ;  

现阶段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现象的深层思考_剪刀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