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披露_会计论文

论会计信息披露_会计论文

论会计揭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会计揭示的基本目标

会计揭示的基本目标是会计目标理论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揭示的基本目标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二是向谁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从会计揭示目标看,它的特征在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性,会计信息容量的扩大和通用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统计部门、证券管理机构、企业上级管理机关、工会组织及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等。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

(一)投资者。即企业的所有者,包括国家、法人、外商及个人等。他们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用以分析其投资的风险、投资收益和企业的支付能力,借助会计信息作出购进、保持或出售转让的投资的决策。

(二)债权人。包括银行、非金融机构等。他们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作为是否贷款决策的依据。

(三)政府及其他机构。包括财政、税务、统计、工商和企业主管部门等。他们依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资产营运活动和国家资源配置情况,进而作出宏观调控政策和制定经济法规等。

(四)供应商。包括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和劳务等单位。他们根据企业的会计报告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判断企业采购业务的支付能力,调整供应商品的营销策略。

(五)公众。公众是企业潜在的合作者,他们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分析,掌握企业的获利能力、经营能力、支付能力、股利分配政策等,可能发展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形成企业生存的基础。

(六)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他们依据会计信息,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总结生产经营经验,找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修正经营方案,完善制度,改进措施,使企业经营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二、会计揭示的原则

会计揭示的原则是对会计揭示一般性的规范要求。其具体原则有:

(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的计量、记录、报告必须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二)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在收集、处理、传递会计信息时必须考虑与企业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特点,确保企业内、外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三)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揭示讲求时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及时性包括一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资料;二要及时对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三要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四)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已采用的会计政策,以防止在会计核算与提供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

(五)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揭示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和财务风险,充分考虑经营活动的未来不确定因素,作为企业内、外部经营决策的基础。

(六)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种资产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记录。

(七)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会计揭示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与一定时期相关费用配比而取得的损益情况。

(八)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揭示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或单独反映。

三、会计揭示的内容

(一)会计政策的揭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采取的惯例、原则、程序和方法。我国1993年7月1日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其内容按会计政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如会计期间,记帐本位币,借贷记帐法,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资产按取得时的成本入帐,收入、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业务事项核算的基本规则以及会计报表揭示的项目和格式等规定;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企业可以采取预提坏帐准备金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直接转销法,将坏帐计入当期损益的办法;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制造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企业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方法;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政策等。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如国家法令、政府部门要求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或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将使据此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则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二)会计报表的揭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具体项目及编制方法作了规范,企业应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

1.资产负债表的揭示。资产负债表揭示下列内容:

(1)揭示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与结构情况;

(2)揭示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企业承担的债务和财务风险;

(3)揭示企业权益及其结构情况;

(4)揭示企业偿债能力与财务实力情况;

(5)揭示企业资本结构变化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的发展前景。

会计信息使用者,借助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特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基本情况,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以便作为决策的依据。

2.损益表的揭示。损益表揭示企业经营成果的形成和分配情况的会计信息。具体揭示下列内容:

(1)揭示企业当期利润实现情况及各损益项目的构成情况;

(2)揭示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总额;

(3)揭示利润分配的方向;

(4)揭示利润分配的次序;

(5)揭示利润分配的数额;

(6)揭示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通过损益表的会计揭示,一是作为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投资人可以依据损益表预测、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据此决定是否投资和再投资。债权人可以预测、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作为信贷决策条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分析企业各期收入、费用、利润变化趋势,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今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作出合理决策。三是利用损益表对比不同时期利润增减变化情况,研究发生差异的原因,进而评价各职能部门的业绩,以便评价各业务部门管理的功过得失,及时作出生产、人事、经营诸方面的调整,提出奖罚的建议。

3.现金流量表(即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揭示。现金流量表揭示企业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汇总说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由营业、投资及筹资活动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其揭示内容如下:

(1 )现金流量表能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估企业未来产生净现金的能力,偿还负债及支付股利的能力,产生本期损益与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支出之间差异的原因,以及本期现金及非现金投资及理财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2)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关心企业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现金流量表直接以现金为基础反映企业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容易被会计信息使用者接受与理解,成为克服会计语言障碍的有效工具。

(3)现金流量表能够弥补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冲击。传统会计是以币值不变为假定,作为会计计量与会计记帐单位。但在通货膨胀时,这一假定掩盖了企业资源受损的问题,现金流量表直接提供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信息,能弥补传统报表的不足,直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现时购买力来衡量企业资源的保值或贬值程度,以便更合理地制定决策,优化决策行为。

(三)重要会计事项的揭示。重要会计事项的揭示实际上是企业遵循会计的重要性原则的具体体现。重要会计事项是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因此,重要会计事项在会计报表中或者在表外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作出全面的报告说明,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重要会计事项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编制会计报表前或者编制会计报表日发生的会计事项,如企业发生火灾、水灾等意外事故,使得企业资产严重毁损,或股价大幅度下跌,这些事项的发生对企业未来的营运资金及现金流量的预测都有重要影响,必须在会计报表中给予揭示。一种是企业编会计报表日后发生的重要会计事项,如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资产遭受意外事故等,对企业资源、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应在表外向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单独披露。

(四)或有事项和其他事项的揭示。或有事项是指一项能产生不确定的可能利益(或有利益)与可能损失(或有损失),必须等未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确定。当或有利益一旦确定之后,会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当或有损失一旦确定之后,会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不同的或有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揭示方法,对于“或有利益”,应当遵循稳健性原则不予确认,也就无需在报表中揭示。对于“或有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如应收帐款形成的坏帐损失,应确认入帐,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揭示。对于金额难以估计,但有可能发生的其他或有损失,如应收票据贴现、未决诉讼等应在表中用附注说明,或者在表外单独揭示。

除上述事项外,也应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揭示有关的其他信息,如企业担保责任的金额、资产抵押金额、存货的市价、股票、债券的市价等也应在表外作补充说明。

综上所述,会计揭示既是一个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会计实践问题,既研究(理论)为什么要进行会计揭示,又要解决(实践)怎样进行会计揭示。通过会计揭示理论的研究,更好地指导会计揭示的实践,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增强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标签:;  ;  ;  ;  ;  ;  

论会计信息披露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