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及RF的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意义论文_李磊 孟令征

CCP及RF的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意义论文_李磊 孟令征

李磊 孟令征(山东省淄博万杰肿瘤医院 255213)

【摘要】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及相关自生免疫性抗体表达水平,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956例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进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ESR、CRP、IgG、IgA、IgM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按1987年美国类风湿病协会分类标准确诊RA的患者551例,其他风湿性疾病405例,其中抗CCP阳性439例,阳性率79.7%RF阳性366例,阳性率66.4%,对5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结合临床又分为活动期和静止期,经统计RA患者抗PCC抗体,R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活动期明显高于静止期,并与ESR、CRP、IgG、IgA、IgM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RA患者抗CCP、RF及其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表达水平,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63-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异质性指患者遗传背景不同,病因可能也非单一,因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可有不同亚型(subsets),表现为病程、轻重、预后、结局都会有差异。但本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如未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是一种慢性多关机破坏性疾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研究迄今尚无定论,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在其治疗上国内外尚未见特效完全能使其痊愈的有效方案,因此重点应放在早期诊断和药物对症治疗的控制上,以及发生骨关节的侵蚀、破坏以致最后丧失功能,为此临场十分需要一个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数据来早期诊断疾病及预后病变的推测。在这方面国内外至今还没有肯定的意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RF和CCP抗体呈持续阳性者,及二者的滴度呈高水平者,预后往往较差,其中有人发现IgA较为重要,也有人认为与IgG、RF、CCP抗体有关。在此总结了5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RF、CCP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及ESR、CRP、IgG、IgA、IgM在疾病中的变化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956例,按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分类标准及参照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FULAR)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551例。其中男110例,女441例,男女比例1:4,平均发病年龄45.2±11.3岁,所有患者发病后来我院就诊住院治疗,入院前查关节疼痛和关节肿大、变形晨僵等体征,疼痛肿胀关节处摄X光正侧位片,特殊病例做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检查及常规检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ESR、CRP、IgG、IgA、IgM,参照相应诊断标准确诊的其他风湿性疾病40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试验方法 采用Westeygy-en法查血沉(ESR)、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m/h,免疫比浊法查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0.0~0.6mg/dl,免疫比浊法查IgM参考值0.4~2.3g/l, IgG参考值7.0~16.0g/l, IgA参考值0.7~4.0g/l, 免疫比浊法查RF参考值0~18IU/ml,CC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5RU/ml为阴性,≥26RU/ml为阳性。

1.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确诊 CCP和RF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典型病例按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分类标准或按ACR/EULAR2009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诊断并不复杂,但对于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对这些患者除CCP和RF及常规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外,还可以考虑超声及MRI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对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2 结果

我们从551例已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检出CCP阳性439例,阳性率79.7%,通过MRI、X线和超声检查结合临床及其他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确诊早期(I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72例,CCP≥26RU/ml为阳性的274例,阳性率73.7%,II期以上患者179例,CCP≥26RU/ml为阳性的164例,阳性率91.6%,RF检测366例阳性,阳性率66.4%,ESR、CRP、IgG、IgA、IgM常规检测中发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CP、R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CCP560±48.1RU/ml,RF90.2±17.6IU/ml,明显高于静止期CCP84±57RU/ml,RF34±16.2IU/ml(p<0.01),且于ESR、CRP、IgG、IgA、IgM呈正相关(p<0.05)。在5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根据临床症状反映出炎症活动期轻度贫血, ESR、CRP、IgG、IgA、IgM升高,多数患者血清中可出现CCP和RF等多种自身抗体,当炎症控制或缓解(静止期)时,ESR、CRP、IgG、IgA、IgM可降至正常水平,部分自身抗体可降为阴性或弱阳性。

入院后经过青霉素、消炎痛、雷公藤、布洛芬、甲氨蝶呤等治疗后,疼痛减轻、症状缓解,治疗一个疗程后出院自带药物继续治疗,半年后来我院复查发现5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大部分症状渐起或消失,CCP、RF阳性65例,同时伴有ESR、CRP、IgG、IgA、IgM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保持原有水平,据MRI、X线显示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骨侵蚀和破坏进展。

3 讨论

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是一个很好的诊断指标,以CCP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75%),RF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低,不易早期诊断,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CCP有重要的价值。与文献[1]报道一致,CCP可作为关节损伤程度的预测标志,CCP还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组织侵蚀和破坏有关[2]。从5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近3年的动态变化来看ESR、CRP、IgG、IgA、IgM随着活动性炎症疾病的加重而增高,当病情好转或炎症控制时可降至正常水平。

文献中认为CCP一直保持阳性或高水平者预后较差,阳转阴预后较好,因此CCP保持阳性并定量检测持续增高者就有明显的骨侵蚀进展,即使患者对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尚好,但绝对不能放松继续治疗。由于我们的实验条件有限,未能进一步实验研究,但作者认为CCP操作简便,灵敏度、特异性较高,易于质控,有助于诊断早期RF阴性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降低漏诊率;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预后判断有其重要价值。CCP阳转阴常常是一个治疗成功的好预兆,风湿病研究中没有哪个领域在过去二十年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生理学那样活跃,并取得了广泛深入的进展,从各个角度寻找诊断及治疗契机。虽然不是所有结果都令人满意,但从中我们已能见到曙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今后为止除恶性肿瘤为应用各种生物制剂最多的一种良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特效能使它痊愈的有效药物及方法,因此应放在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控制上。

参考文献

[1]Harrison MI.PagetsA.Anti-ccp antibodytesting a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tool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QJM2007,100:193-201

[2]Bongism,ManeteiR,Melchiorre D,etai.Anti-cyclic citrlli-nated peptde antibodies are highl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bone Lesions in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ccp ard bone damage in RA.Autoimmunity,2004,37:495-501

论文作者:李磊 孟令征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  ;  ;  ;  ;  ;  ;  ;  

CCP及RF的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意义论文_李磊 孟令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