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区大泉湾乡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 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目的 对社区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社区的52例实施护理的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26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病情控制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26例病患,满意程度较高,相比于对照组,其病患的护理满意度、病情控制状况、护理效果等方面都较为优越,二组差异含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方式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既能提升护理效果,控制糖尿病病情,又有利于病患、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提升。这就证明了社区应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护理;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为进一步探析社区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糖尿病是一种由生物功能受损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多食、多尿、肥胖、乏力、体重逐渐减轻。糖尿病的病因包括胰岛素基因等遗传因素、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等环境因素。糖尿病有很长的病程,易引起慢性损伤或心、眼、肾等功能紊乱,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会备受影响。据有关研究显示,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但有助于病患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也可提高护理质量,为了深入探索社区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文章选用了我社区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详情分析如下:
1资料、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研究对象为我社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实施护理的52例糖尿病病患,经诊断,全部病患都是糖尿病病患,且所有病患不存在精神和肝功异常等疾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且平均每组26例,观察组,9例女,17例男,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为6.7年。其中2例I型,24例II型。对照组,11例女,15例男,年龄为21-80岁,平均年龄50.9岁,病程为1.5-16年,平均病程为7.3年,4例I型,22例II型。选取的52例糖尿病患者,通过检查临床症状都与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一致。比较二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不含统计学含义(p>0.05)。
1.2具体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饮食的监控、病情变化的观察、用药指导、社区活动环境的维护等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再实施人性化护理:
1)饮食护理:要严格控制糖尿并患者的饮食,护理人员结合病患病情实况帮助病患合理的制定饮食方案,提供指导。病患主要食用主食,且 饮食要高维生素、蛋白质、纤维,低盐、淀粉、糖等温和性食物。社区护理人员坚持膳食平衡、少吃多餐等原则,帮助糖尿病病患制定食谱,为了通过合理饮食方式改善病患营养状况,增加体质,则要严格检测病患餐前、餐后血糖。
2)心理健康指导: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使病患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严重者还会引发并发症,病患易出现焦躁、消极心理,使得病患无法积极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对病患病情进行掌握,并通过对既往病史的了解,有针对性的为病患制定合理的人性化护理方法。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将健康宣教工作做好,使病患充分了解疾病有关知识,更好的配合治疗。并且要同病患及时沟通对话,更好的了解病患心理情况,并为病患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3)使用胰岛素:护理人员要遵医嘱,对病患的血糖水平及时检测,并按照医生开的药方向病患注射胰岛素,通常,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但高血糖病患胰岛素要在餐前一小时注射。
4)运动指导:运动能够对糖尿病进行良好的缓解。适当运动可增强病患体制,促进血液循环,更好的消耗病患体内的糖物质,从而实现血糖降低,可很好的缓解糖尿病病症。社区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为患者制定的运动计划,严格监督和鼓励病患执行,并且要监督病患家属同时监督,规定病患一周内的运动量超过两次。另外,护理人员也可针对病患身体具体素质适当增加运动量,并保证病患可以承受。在运动时,护理人员要陪同病患,防止运动中有意外发生。
1.3疗效判定
对二组实施不同护理后的病情控制状况、护理效果、病患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
护理效果:以病患在住院时的空腹测量血糖数据、病患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评价依据。显效:空腹血糖低于7.1 mmol/L或下降30%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8.1 mmol/L或下降30%以上。有效:空腹血糖低于8.2mmol/L或下降10%-30%。餐后2小时空腹血糖低于10mmol/L或下降10%-30%。无效: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均小于10%。护理满意度量表由社区自行设计,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等。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实施处理,用(x±s)表示计量数据,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对照组有69.2%的总有效率,观察组96.2%的总有效率,相对比,其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含统计学含义P<0.05。下表1为具体详情。
表1 二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讨论
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加之工作压力增加,不良的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使得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涨。其具体特点是血糖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治愈难等,尽管临床上糖尿病十分常见,但如今随着医学的持续发展,也并未寻找到具体根治的方法。现在也只能通过预防与控制病患的血糖治疗糖尿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糖尿病的具体特点,严重时也会发生很多如体内蛋白质AI写作紊乱、失明等并发症。作为一个服务型组织,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多发疾病,糖尿病危害很多病患和家属,但因为对糖尿病认识不清,无法了解具体的护理手段等原因,导致糖尿病成为人们惧怕的一种疾病。所以,需要充分发挥出社区的作用,用应用有效的护理方式解除病患不良情绪,提升病患舒适性和满意度,以期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所谓的人性化护理,主要指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主要以病患为核心,开展一系列高质量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度。运用语言和情感帮助患者改善消极心理状态,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社区治疗,提升护理效果,改善病患身体状况。人性化护理主要是缓解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治疗信心倍增,从而使病患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治疗。
通过此研究可知,通过应用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病患的总有效率高达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的3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由此可知,对糖尿病病患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显著的效果,在改善病患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使病患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结束语
总之,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社区糖尿病护理中,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病患血糖值,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芳芳,徐亚青,郑建娣.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口].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43—146.
[2]骆秀风,麦合欢.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193—194.
[3]张晓英.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61—62.
[4]包勤惠.人性化护理措施应用于糖尿病社区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252—254.
[5]刘丽萍.社区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7,37(04):396—397.
[6]杜晓玲.社区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1):130-131.
[7]卢艳.人性化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133-134.
论文作者:热衣汗·卡德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病患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效果论文; 社区论文; 患者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