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现状的思考_花鸟画论文

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现状的思考_花鸟画论文

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现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花鸟画论文,工笔论文,当代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2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1999)03—0157—04

我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曾盛极一时,达到巅峰后,渐趋衰落。进入二十世纪后,革新中国画成为历史的使命,一些有识之士创办美术院校,引入西学,从写生入手,学习解剖、透视、色彩等科学造型方法,提倡写实主义。由于工笔画本身具有线、形、色三大造型要素,语言丰富,又有写实主义的传统,宜于融合西方写生造型手法。所以,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很自然地完成了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艺术上形成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强调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尝试多样的艺术语言,工笔花鸟画发生了很大变化。作品从文化风格来看,出现了有别于古代和近现代的明显特征;从审美形态来看,当代工笔花鸟画与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艺术意象、内涵、形式、语言等方面也都有所不同。这一时期工笔花鸟画家的艺术独创意识空前活跃,艺术个性得到尊重,创造了新的审美境界,给工笔花鸟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作品形式多样

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相比,当代工笔花鸟画在作品形式上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从构图上来看,很少再有人拘于“折枝”、“丛卉”的传统结构,构图方式多种多样。全景式的作品增多,许多作品不再把花鸟从环境中抽离出来,而是将其置于应有的生态环境之中。作品视野宽广,内容丰富,使各种物象相互交融,场面宏大,构图饱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受西画透视法的影响,许多作品着力于实现纵深的层次。而另一些作品,则从工艺美术及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追求一种带有构成因素的抽象意味,在写实与装饰之间求得平衡。

从色彩上来看,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努力避免传统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单一性和模式化。为了实现色彩微妙变化与情感的贴切对应,许多画家更新了“随类赋彩”的观念,改变了以“分染”、“罩染”为基本手段的“三矶九染”的运作程序,尝试吸收西洋画的用色法,以统一的色调来处理画面,注意画面的色彩感觉及色相的微妙变化,讲求黑白明暗过渡、冷暖变化和对比关系,以达到在丰富多彩的变化中求得统一和谐之美的效果。一些画家已能较好地吸收和运用西画中的光画法,注重光色线的融合,使主体物象或整个画面产生一种光感和光效。另一些画家则在变革“随类赋彩”的同时,更侧重于画面的装饰意味,用色强烈,色彩夸张,带有工艺构成的倾向。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以意象的色彩再造主观自然,具有抽象的表现意义。

2.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当代工笔花鸟画家逐步地更新着自己的创作观念,拓宽了创作题材,许多作品在古人范围之外选取新的物象,如原始森林中的榕根、杂花,田野里的蔬菜、庄稼,热带的菠萝、芒果等植物,以及郁金香、珊瑚等多种古人较少涉及的物象,使得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广阔而丰富,遍及于天地昼夜、地表水中,以及宏观的、微观的,现实的、理想的等等,应有尽有。除了传统工笔花鸟画中所表现的花草果木、鸟虫鱼蝶等之外,现代工笔花鸟画家似乎更乐于表现晨光、暮霭、月色、露气、四季、风雨等状况下的花鸟情态。如庞媛的《雨后》、李魁正的《晨露》、《春情》等作品。

还有一些画家从自己画面装饰性的要求出发,大胆夸张变形,不受物象自然形态的拘束。如林若熹的《金屋》、陈新华的《乡土》等作品,都创造了新的理想化的题材,极具个性。

3.手法自由,风格各异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空前地遇到了外来艺术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又从工艺美术及民间美术中吸收营养,在画面构成上呈现出较多变化,风格多样,手法自由。画法广取博收、包孕古今、汇贯中外。传统的勾勒填色、没骨、白描、渍染等技法,被许多画家综合运用,一些西方绘画技法也被广泛采用溶融。写实的、意象的、抽象的、装饰的表现手法都得到发挥。新的艺术手段带来了新的审美趣味,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民间的等多种趣味都被容纳和接受,工笔花鸟画坛上多种风格形式并存。如余致贞、喻继高式的传统风格;周彦生、贾广健式的新古典风格;江宏伟式的复古风格;林若熹式的装饰构成风格;庞媛式的色粉风格;姚舜熙、金鸿钧式的山水取象风格;以及李魁正、贾冕等的现代新没骨风格等,逐渐形成了全新氛围,画家的艺术个性得到了较大自由的发挥,艺术的个性化得到了理所当然的尊重。

4.革新工具材料,运用特殊技法

工笔花鸟画自身的特点,使得它在创作过程中,有充裕的时间吸收、引进外来艺术的技法手段等方式,在技术上允许不择手段地运用试验,即在工具材料上、制作技法上进行尝试和革新。

在工具材料上,除传统的纸、绢以外,许多画家还尝试用麻布、的确凉、柔姿纱、牛皮纸以及一些自制的材料作画;颜色上除了传统的国画色外,水彩、水粉、丙烯色都被综合运用,一些画家还积极研制开发新的国画颜料。

工具材料的革新同时也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不断丰富,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特殊技法有:

(1)加添加剂,如洒盐、加矾水、 洗洁剂等来改变宣纸的特性或使色彩出现变化。如贾冕的《留得金身听雨声》。

(2)通过打磨或洗刷墨或色使画面出现斑驳破旧的感觉。 如江宏伟的《牡丹图》。

(3)揉皱纸然后刷黑或纸增加纹理或使熟纸适当漏矾, 以产生特殊肌理。如杨瑞芬的《无题》。

(4)大量使用粉制颜色或石色,吸收粉画肌理。 如庞媛的《鸢尾》。

(5)对水彩技法、版画技法中的喷色、用蜡、拓拍、 积水冲色等方法的借鉴运用。如金鸿钧的《雨》。

(6)借鉴油画的笔触效果以及点彩派、 印象派的某些技法来做底或处理整个画面。如陈新华的《乡土》、林若熹的《四个太阳》等。

各种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法的尝试应用,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新画面,推动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扩展了审美趣味,创造了新的意境。

5.创造了新的审美境界

当代工笔花鸟画应该是以当代审美需要为条件的审美体系。现代的社会与文化,需要革新与进化,我们的古老艺术也需要补给、更新,这就要求它具有现代绘画的精神,表达现代人的意念和情感,通过绘画来传移生命的信息。这一要求已不仅仅是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诗情画意所能达到的了。由于当代工笔花鸟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工具材料等方面的新拓展,使得新的审美境界逐渐形成,主要表现在:

(1)以展现空间来扩大花鸟画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花鸟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开拓,将花鸟置于广大的时空之中,给观者以丰富的联想与参照。

(2)变小情小趣为感人意境, 在花鸟画中表现已然净化了的丰富的视觉触动,甚至表达了豪放而高亢的审美情怀。

(3)画面内容丰富,自身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开拓了新的题材, 如晨光、月色、风霜、雨雾等古人较少涉及的内容,令人应目会心,表现了一种全新的意境。

(4)许多抽象的、装饰性的作品,通过高度地提炼、概括, 以及适当地变形、夸张,比较恰当地传达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具有独特之个性,发展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新崛起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探索,带有试验性。在探索的过程中,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新颖性的优长,也难免产生不足和缺憾。总的来讲,有创意、有力度的好作品比较少,似曾见面、陈陈相袭,摹仿古人或今人的作品多;由于受商品画的影响,认真的作品少,潦草粗糙的作品多;温柔、甜媚甚至俗气的作品多于厚重、雄大、有力度的作品。尤其能够与我们的时代生活产生共鸣,表现深层文化心态和时代审美意识的力作,尚不多见。对于形式技巧的关心多于对内涵的深入探求,许多作品具有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倾向。虽然在形式风格上开始多样化,但各种新的形式还不够成熟,不少画家的创作心态也缺乏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因此,探索也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稳定性。一些画家在革新传统时,对于传统所能承受的“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吸收、借鉴外来艺术的同时,逐渐减弱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个性;在新技法、新材料的运用上,也有过度现象,致使削弱了画种自身之特点。

总之,工笔花鸟画的现状与我们的时代对工笔花鸟画的要求尚有差距,需要我们不断认真而科学地总结艺术经验,“基于传统、立足于时代、发源于生活、实现于形式”(注:姚有多:《略论中国画的现代化》〔J〕,《国画家》1995年3期。),不断地推进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1.需从表现手法、题材内容上进行再创新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线描与晕染依然是这个画种在表现方式上的主要手段。线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根基,工笔花鸟画中的笔线是作品的骨骼和主体,它既是造型的最基本手段,也是画家表现物象、抒情达意的重要途径。如果彻底放弃了笔线的表现,工笔花鸟画也就失去了它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似乎更注重色的晕染,讲求色彩的变化和色调的统一。但在新技法、新材料的探索和实验过程中,一些作品难免失之偏颇,对西洋画、日本画表现技巧的片面吸收,对肌理效果的过分追求,都大大减弱了工笔花鸟画本身的表现力度,甚至模糊了画种的界限。而对于在线本身的完善上所做的探索尚为不足,需做进一步的拓展。工笔花鸟画家对于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还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尤其需要对光、色、线、形等诸要素在画面中怎样谐调、统一、融和、对比进行研究探索和实验,以期获得新的发展。

在题材内容上,当代工笔花鸟画较之传统工笔花鸟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但在工笔花鸟画的空间感,尤其是对虚幻的时间感的拓展上,还显得薄弱,尚需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去开拓新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2.需在意境构成、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方面进行拓展

首先,当代工笔花鸟画应该具有民族特点和中国气质。

工笔花鸟画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独特之审美特点,它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在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上,对西画(或日本画)的借鉴,也应以存中画之魂、融西画之法为前提,要表现中国气质和中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认真研究总结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点,对于传统之精华要有切实的把握,在进行创作时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不至流于简单模仿,使工笔花鸟画真正具有民族感、中国感。

其次,当代工笔花鸟画还应体现时代精神,具有现代感和历史感。

工笔花鸟画的现代感首先表现为审美情趣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进而艺术地表现和突破。它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当今的新时代,具有当代先进的思想和观念。要做到现代化,首先应该是审美观念的更新,进而萌发新的情感、创造新的意境,体现时代精神、时代面貌和时代风格,作品才会有时代特点。

现代感不可能孤立存在,还应与历史感同构,只有两相融合,才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否则必然缺少某种深厚性。所以当代工笔花鸟画应当充分吸收深厚的传统积淀。工笔花鸟画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要通过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来实现,因此,在重视现代感的同时也应带有足够的历史感。

最后,当代工笔花鸟画要以写意传神为目的。

长于比兴寓意,追求“超以象外”的诗情化造意,本是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而传统工笔花鸟画无论在立意、设色、布局、线条、技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极强的程式性,使“意”的自由表达受到很大制约。而当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在表现手法、画面构成、工具材料等方面的创新,使得“写意”较之古人似乎更宜达到一些,但仅仅从形式技巧方面来表层地描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意”应该从生活中获取,这就需要画家面向自然、面对时代,深入探求事物的内涵,溶入自己的主观情感,然后创造性地再现于画面,才能使作品富于个性和创造性。

工笔花鸟画自身的特点使它一开始便是“入世”的,写实具象的表现手法和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易于被大众接受。在与西方艺术的碰撞中,工笔花鸟画自身写实的特点和工具材料的便于细致地长时间地刻划的特点,使得它在接受融合西画技法等方面具有相对便利的条件。工笔花鸟画形式上的美感易于为大众欣赏,使它具有了雅俗共赏的优势。当然,雅俗共赏并不是提倡艺术的俗化、媚众,而是指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应该既是高品位、高层次的严肃艺术,又是大众所能欣赏和接受的。从这一方面来讲,工笔花鸟画具有着广阔的前景。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创造又有相当的难度。我们今天所见的花鸟形态与古人所见的并无两样,要想通过花鸟的形象来反映时代精神,确非易事。而且,无论是借鉴“姐妹”艺术还是创新拓展,又都要以其自身的特色为前提,在传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革新,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思想家中江兆民有句名言:“生活在古人之后,就要在古人开拓的田地之外,另行播种,另行收获”。我们应当以前人的遗产为基点,立足于时代,开阔视野,广采博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工笔花鸟画形式技巧的研究上,而是需要扩展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探索、创新。

收稿日期 1998-07-16

标签:;  ;  ;  ;  ;  ;  ;  

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现状的思考_花鸟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