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创新融合路径-以“荔直播”为例论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创新融合路径
——以“荔直播”为例

文/郭晓菲

摘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主流媒体借助技术手段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直播、短视频等产品成为传统媒体在探索创新发展道路上的新尝试。本文以“荔直播”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与优势,通过媒介创新,促进媒体融合,以期为当前我国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媒介融合 “荔直播”

随着媒体融合这一概念从国家发展层面和政策上得到明确支持,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媒体工作的重心,并成为正在进行中的实践。从业界层面看,许多中央、省级媒体都做出了一定的探索。“荔直播”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打造的“网络直播+短视频”新媒体品牌,在电视和移动端展开直播和短视频等业务,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的多屏互动,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于2017年4月正式上线。“荔直播”自推出以来,已实现平均每月10场的直播体量,截至2019年5月底,共计直播260余场,发布短视频6200余条,总点击量突破54亿,获得业界与受众的高度认可,并荣获“江苏省新媒体运用创新奖20项成果”大奖、2018年度江苏省媒体融合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一、“荔直播”的创新模式:跨媒介直播+短视频

1.“一源多屏”的跨媒介直播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终端成为人们传播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成为传播的一大平台。特别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网络直播,因其有着实时性、高传播性、低门槛性、互动性等特点,深受网民的青睐。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已拥有8.54亿网民,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33亿。网络直播行业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受众人群数量不可小觑。

在此背景下,江苏广电顺势着力打造的一款跨媒介融合新闻产品便应运而生。“荔直播”于2017年4月29日通过网络直播《郑州全球特技飞行群“鹰”会》这场全球瞩目的特技飞行赛事正式上线。在这场赛事中,“荔直播”首次以网络直播为主要传播途径,采取大时段直播的形式,为受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空竞技比赛。在这场直播中,“荔直播”突破了传统电视思维的桎梏,克服了多重技术困难,直播记者站在机翼上为受众带来了高空12个高清视角的视觉体验。此次直播的成功,标志着江苏广电新闻生产传播思维的转换,江苏广电首次大规模地把直播主场由传统媒体转向了网络平台,并顺势借此契机,拓展了其他网络媒介,如开通了江苏新闻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荔枝新闻客户端、企鹅号等网络平台。“荔直播”通过打通电视大屏幕和移动终端小屏幕之间的技术壁垒,在电视、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创新性地实现了“一源多屏”的跨媒介直播,有利于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资源实现最大化共享,不仅巩固了传统电视用户,更有效地吸引了网络用户,并且在同步直播中提高了受众的互动性与参与度。

2.短小精悍、广泛传播的短视频 。短视频具有直观、简短、生动有趣等特质,易于吸引用户注意力,迎合了现在用户快速消费的需求,成为越来越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经,因此短视频也成了传统媒体实现媒介融合的标配。而如何整合优质新闻资源,制作高质量精良的短视频产品,生产符合受众移动化阅读习惯的主题报道,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既具优势也是挑战。

短视频是“荔直播”新闻生产的另一重要产品,是江苏广电实现媒介转型、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另一主战场。在新闻生产运作过程中,“荔直播”精选优质新闻进行二次编辑成短视频再度传播。例如近几年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特别报道中,“荔直播”利用大量相关电视新闻节目与素材,加工整理制作成短视频在网上发布,其《这封幸存者家书,记录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AR视角带你了解南京大屠杀》《永不忘却的记忆:南京之殇》《七旬日本遗孤写自传:我流着日本人的血,但长的是中国人的肉》等一系列短视频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40多家知名媒体转发,在全网点击破2000万,获得较大关注。短视频的应用吸引了更多潜在网络受众,并在传播过程中激发了受众强烈的爱国热情,强化了主旋律的报道力量。据统计,截至2019年5月,两年期间“荔直播”共计发布短视频6200多条,其中有近百条短视频被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央媒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转载。另外,“荔直播”在各视频榜单的排名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在腾讯企鹅号最具影响力短视频榜单中,“荔直播”常驻江苏地区企鹅号的榜首,这是江苏广电实现媒体融合创新成功的有力证明。

二、“荔直播”的内容创新:打造主题鲜明的独家新闻

4.2.2 居住小区级医养结合养老设施的类型与项目 居住小区级包含的设施(表2)主要应设置支撑辐射型养老设施,为自理或部分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协助、文体活动和医疗服务等,主要包括小区老年服务站、医疗服务站等,发挥为家庭养老必要的支撑作用.

当代企业很多都依赖互联网运行,企业内部网络中包含各类企业的运行信息,所以对互联网的安全需要被引起足够重视。进行互联网金融财务管控时,企业必然会修补网络中存在的漏洞,同时也对辅助设施进行补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互联网系统的安全度。

三、“荔直播”的传播效果:立体式深度报道增强现场性

2.深度报道,传递正能量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就必须要以正能量为总要求,如此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使正能量得到更广、更深的传播。“荔直播”在依托媒体融合传播正能量方面走出了一条综合创新之路。直击事物或事件的本质,发掘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展现党和人民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所展现出的制度优势和精神力量是“荔直播”的鲜明特色。

“荔直播”在技术层面的创新有效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果,为受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报道体验。例如在2019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抵京》的报道中,江苏广电通过网络直播,立体呈现了江苏代表参政议政的过程。以往此类新闻的报道形式大多为电视新闻中播发的联播消息,而此次江苏广电总台展开了22分钟的网络全景直播,通过记者解说+采访的方式聚焦现场,实时向受众们展现江苏代表们抵京过程、精神面貌、与会问题等事件过程。此外,“荔直播”还利用5G传播技术,综合运用H5、Vlog等全媒体技术手段,在报道现场、北京驻地和广电总部三点之间构建5G传输网络,并且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推出一系列融合报道,在“江苏新闻”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起网友留言征集活动。这一系列全媒体报道形式,一方面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丰富传播内容与形式,实现聚焦新闻现场、直击事件本身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沟通,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1.聚焦现场,立体化报道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不断加强传播手段的建设,积极创新发展各种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信息服务产品。除了传统媒体的图文、电视形式外,“荔直播”还综合运用直播、短视频、H5、AR等新媒体手段,不仅能够为受众带来丰富的优质内容和良好的收视体验,还能够聚焦现场,直击事件。

2.贴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闻报道,一直是主流媒体始终坚持的阵地。通过笔者研究发现,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感兴趣、易引发情感共鸣的社会民生类新闻是“荔直播”打造独家新闻的重头戏之一,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民生执法类直播,如交警查酒驾、闯红灯现象,法院抓“老赖”等。用直播的形式记录记者深入执法一线,同时主持人与特邀嘉宾在演播室中对直播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既创新了新闻报道形式,又对观众进行了普法教育,彰显了其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第二类是突出地域特色,对地方性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挖掘的直播。如对2018年南京的第一场大雪进行了《直击暴雪》的特别报道,利用航拍技术给受众带去“空中视角”,领略雪后金陵的风采。第三类是群众感兴趣的趣味性话题直播。如对跑酷、卡丁车、高空花式扁带赛等竞技体育类等时尚赛事的一系列直播报道,“荔直播”主持人走街串巷、上天入地,用直播的形式让受众感受这些体育赛事的刺激与精彩。

1.权威发布和解读重大主题 。在信息海量化、碎片化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在纷繁庞杂、铺天盖地的资讯中及时报道真实、准确的权威信息,探索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是主流媒体思考的方向,也是其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荔直播”通过对“电视+”思维的强化,结合传统平台与网络平台的优势与资源,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时政报道中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给出正确、有用的解读。例如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特别报道中,“荔直播”将其作为重大主题宣传,在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大时段直播,制作了固定的新闻栏目。“荔直播”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深度报道的优势,派出记者远赴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进行深度采访,记者一路寻访证人、探寻真相,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彰显了媒体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多维度全景呈现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借助网络直播实现同步传播,有效吸引了更多的移动用户。“荔直播”通过网络的小屏幕,将重大新闻事件、重大主题活动等大主题以小切口传达给受众,以全新的姿态开辟了权威信息发布、重大主题宣传的主流舆论场。

在“荔直播”的价值传导中,既有爱国奋斗这样宏阔深远的大命题,又不忘真爱人间这样的小温情。在“爱国奋斗!‘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思政公开课开讲了”这一期中,“荔直播”邀请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等南航校友,向观众讲述了嫦娥四号登月成功的背后故事。一众年富力强的科学家在家国情怀的鼓舞下,攻关克难,披荆斩棘,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其爱国奋斗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而在“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温暖归途”中,“荔直播”在2019年春运第一天,驻守在各大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直击春运现场,发布及时信息,为广大旅客提供资讯服务。不仅如此,“荔直播”还在南京南站设置了情感表白区,踏上归途的游子可以通过直播窗口向亲友表达感谢和思念。在信息传播与服务中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是“荔直播”秉持的价值内涵。

各层次、各专业的职业教育均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并按照核心岗位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2]这就要求中高职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协商统筹专业课程。但当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问题较为突出。文化课方面,中职坚持“简单、够用”,高职则强调“深度、广度”。因此,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文化课普遍感到吃力,尤其在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方面的能力较差,较难完成专业培养目标要求。②专业课程方面。中高职在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程重复现象严重、课程先后顺序不合理、课程内容层次不分明。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为求发展必须与其进行融合创新。“荔直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打造的新媒体品牌,以“直播+短视频”为主要业务,在充分利用电视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借力网络媒体技术,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使二者形成了有机整体,塑造了多平台发布、多渠道共享、多角度传播的融合传播形态。在内容创新方面始终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既有宏大主题的解读,对深度、专业的追求,又强调社会站位,在打造主题鲜明的独家新闻风格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感,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视频放完了,我缓步上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鹏鹏妈妈首先站起来,她很激动:“真的很惭愧,我在鹏鹏心目中那么完美,而我只给他打了5分。”

参考文献

[1]王君,张晓锋.全媒体视频直播产品的探索路径——以“荔直播”为例[J].视听界,2019(04).

[2]陈超,陈靓.地方电视新闻的融媒体路径——以“看看新闻”“荔直播”“四川观察”为例[J].视听界,2017(06).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

标签:;  ;  ;  ;  ;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创新融合路径-以“荔直播”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