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应用_环境审计论文

“3S”技术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应用_环境审计论文

“3S”技术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资源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3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遥感(Remote Sensing,RS)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卫星数据是遥感卫星在太空探测地球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及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该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将这些电磁波转换,识别得到可视图像。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就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二、资源环境审计现状

      资源环境审计项目,涉及大气环境、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恢复、矿区环境恢复、退耕还林、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治理、节能减排、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态资源环境及综合治理等等,多数项目以专项资金审计为主,审计过程相对单一,审计内容也以财政收支为主,审计结果往往很难揭示其违法违规行为,很难客观的判断执行国家资源环境政策的到位情况,也很难准确的评价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情况。

      三、“3S”技术及Google Earth数据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范围

      (一)“3S”技术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基于GIS、GPS、Google Eath和其他相关软件相结合的应用。如秦灏如(2011)利用Google Earth和GPS对工程项目进行疑点排查,测量运距;利用Google Earth和AutoCAD确认项目实施面积,确认实际造林工程量。杜吉中(2014)3利用ArcGIS10.2分析专项资金的投向分布情况,综合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通过ArcGIS的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组建建立与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之间的GIS通道,进行数据比对,综合分析后可根据图上行政村的地理位置和坐标信息精确定位,对差异较大的地方进行延伸。

      (二)Google Earth数据的不足之处。

      在一般的审计项目中,多数会采Google Earth数据,也能达到较好的审计目标。但Google Earth数据不能满足专业GIS所特有的地理信息功能。如Google Earth不具备GIS的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制图功能。GIS可以提供矢量地图和栅格地图,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分层数据各种专题地图,还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得到一些特殊的地学分析用图,如坡度图、坡向图、剖面图等。Google Earth不具备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专业的GIS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的包括拓扑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空间集合分析、地学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地形分析等。

      四、实施资源环境审计与“3S”技术的结合

      资源环境审计项目在程序上与其他审计项目一样,都要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组成审计组、编发审计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调查了解情况、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分工执行审计任务(收集分析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召开审计组业务会议、编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研究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并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审计机关业务复核、审理机构审理、总审计师审核、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议、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

      与“3S”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执行审计任务阶段。完成财务资料的审计后,对具体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审计取证就是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的重点,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然而资源环境项目的实施区域多数涉及地表环境,范围较大,单一的查看现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实地调查取证较难。这就需要一些辅助审计的方法进行调查取证。

      (一)利用GPS在审计项目实施地取点。

      在实地调查审计取证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实施的具体位置,利用GPS终端记录地理坐标,按项目类型不同,分别按点、线、面取点,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的时间安排,尽量多采集地理坐标数据。采集后,导入到Excel表格中,分X列(经度),Y列(纬度),整理好数据后保存并备份数据。

      (二)获取审计项目区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影像资料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到国土、林业、地理信息等部门获取审计项目区域所需的遥感影像。二是利用互联网下载审计项目区域的遥感影像。文章以第二种为例,演示获取遥感影像资料的过程。一般获取遥感影像的网站为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和美国地质勘探局(http://glovis.usgs.gov/)。上述网站均需要注册后才能下载美国Landsat遥感卫星数据,下载的TM影像包括7个波段,其波谱范围为0.45~0.52微米蓝色波段(TM-1)、0.52~0.60微米绿色波段(TM-2)、0.63~0.69微米红色波段(TM-3)、0.76~0.90微米近红外波段(TM-4)、1.55-1.75微米短波红外波段(TM-5)、10.4-12.5微米热红外波段(TM-6)、2.08~2.35微米短波红外波段(TM-7)。影像数据具有较好空间和波谱分辨率、极丰富的信息量和较高定位经度,其地面分辨率为30米。

      (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遥感影像处理。

      1.根据不同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根据不同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采取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就是对不同波段图像融合、图像裁切等处理。如TM321(RGB)的图像融合结果接近自然色彩;TM453(RGB)的图像融合对内陆湖泊及河流分辨清楚;TM742(RGB)的图像融合适用于水陆边界划分、土壤和植被边界划分;TM432(RGB)的图像融合为标准假彩色,在植被、农作物、土地利用和湿地分析的遥感方面,这是最常用的波段组合;TM543(RGB)的图像融合可以区分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情况,陆地和水体边界的确定等。

      2.导入实施项目区域的GPS点。利用ArcGIS中Tools-Add XY Data添加实际调查的GPS点位数据到矢量图层中。

      3.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参考DEM高程数据,Google Earth等软件利用ArcGIS进行图像判读解译。在ARC/INFO中的Arcedit模块下,以遥感影像作为底图,创建并叠加研究区shape文件从而对遥感影像特征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勾绘研究区调查的实际界线,并标注实际属性。打文件属性表option选择add field添加字段名字,在calculate geometry,选择area计算各个单元的面积。

      4.在GIS中提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利用在GIS中提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疑点,确认审计结论。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实施现场审计工作更加快捷有效,也为审计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持,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需要进行实地核实并借助Goole Eath等软件再次核对,使审计结论更加准确可靠。

标签:;  ;  ;  ;  ;  ;  

“3S”技术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应用_环境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