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青年政治观变迁探究论文

改革开放40年青年政治观变迁探究论文

改革开放40年青年政治观变迁探究

武娜娜,蔡金杰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内变迁日益剧烈。政治观教育薄弱、社会思潮的纷扰、国内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的冲击等因素,致使部分青年政治关注度降低,政治认知欠缺,政治情感淡薄,政治信仰出现了危机。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当代青年的政治素养,共策群力,助力青年塑造良好的政治观。

关键词: 改革开放;历史;青年;政治观;变迁

一、改革开放40年青年政治观的演变历程

时代更迭是导致青年政治观发生历史演变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政治观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狂热躁动转为积极参与;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淡漠转为理性客观;新世纪新时期的理性务实与现实主义并存;新时代新方位,功利主义逐渐凸显。

(一)改革开放初期:狂热躁动转为积极参与

十年动荡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几乎停滞,民主法制被践踏摧残,文化事业遭遇颠覆破坏,社会发展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青年一代的思想被禁锢,爱国热情被国内反革命集团利用,他们狂热地参与政治生活,政治行为躁动。改革开放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壁垒,推动了社会发展,为青年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青年的思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解放,青年的主体意识觉醒,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他们主动将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联系起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二)20世纪90年代:政治淡漠转为理性客观

20世纪80年代末的政治教训虽然纠正了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盲目性,但也打击了青年的政治热情,加之当时的政治教育缺乏正面引导,导致部分青年产生了消极的政治观。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东巨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谷,反社会主义言论突起,部分青年对国家前途充满担忧。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港澳回归、抗洪救灾等事件给青年一代敲响政治警钟,让他们明白国家只有强大才能赢得世界话语权。经过时代洗礼,青年逐渐从抽象的政治理想中脱离出来,走向现实的政治生活,看待政治问题更加理性客观。

(三)新世纪新时期:理性务实与现实主义并存

“80 后”“90 后”是新时期青年一代的主力军,是我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新世纪打破了体制障碍,取消了工作分配、福利分房制度,为新时期青年提供了自主择业的机会,但也带来了新的生存挑战。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青年不再空喊“自由”“民主”等政治口号,关注点转向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新时期,青年的政治观逐渐成熟,注重通过多样化途径了解政治时事,维护自身的合法政治权益,注重自我政治价值实现,政治观趋向于成熟稳定。

(四)新时代新方位:功利主义逐渐凸显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纵深发展,在满足青年多样化的政治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也为西方政治思想的输入提供了多元途径。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部分青年将功利性作为衡量政治理论和政治现实的标准,标榜个人价值,忽视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关系,用利益标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5 利用“互联网+”,拓宽韭菜销售渠道 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打造新的韭菜销售平台,推行“互联网+韭菜配送”模式,促进网上菜篮子建设。依托“互联网+”把主要的韭菜种植基地、韭菜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与终端市场连接起来,并率先联通“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实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建立新的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外地客商了解当地韭菜产品,从而直接在线下单,或是线下购买。

二、改革开放40年我国青年政治观的现实问题

(一)政治关注度低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纷繁的信息改变了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判断标准,青年很难置身事外。对政治的关心体现出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应当高度关注国家政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重任。受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部分青年的政治认知混淆,政治参与热情降低,将关注点聚焦在娱乐、交友、吃喝玩乐、西方国家重大政治事件等方面,政治参与态度不端正,政治关注点相对分散。

(二)政治认知欠缺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4]。政治观教育缺乏针对性,是青年政治观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我国政治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常常处于思政教育大框架中的边缘位置;政治观教育的课程设计内容陈旧,没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政治观教育方法单一,填鸭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青年学习政治的热情,容易引发青年的抵触心理;政治观教育的实践模块缺失,青年难以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政治问题结合起来,政治观教育难以发挥其能动作用。

(三)政治情感淡薄

在传统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收集、归类、编制和加工完成的,整体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较为复杂、烦琐,尤其是碰到企业经营额较大的情况,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 如今,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单据收集起来,统一由各个部门汇总到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人员利用收集的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再制作出记账凭证,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再完善和检查,最后编制出精准的会计报表,这样一来,使得会计数据统一到一张非常直观的报表上,便于企业管理者以此为据,进行企业的管理决策,从而带动企业发展。

(四)政治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40年,互联网事业繁荣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为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隐蔽的空间。信息全球化淡化了青年的国家意识,复杂的网络信息弱化了青年的政治辨析能力,资产阶级政治观念影响青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认知。

三、改革开放40年青年政治观危机的归因

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在增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类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如此严峻。西方不良思潮采用隐性的渗透方式,将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普世价值、个人主义、新自由民主等各类西方不良思潮裹挟在各种传媒媒介中,试图“西化”我国青年,动摇我国青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此影响下,我国部分青年出现贪图享乐、唯利是图、个人主义等价值倾向。

(一)学校政治观教育薄弱

“青年的政治认知就是青年对政治客体的认识、评价和判断”[2]。智能化时代,青年通过网络媒介获取政治信息的速度加快了,对政治体系、政治规范、政治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但是,多样化的信息削弱了青年的政治鉴别能力,互联网的开放性攻破了青年的政治防线,青年沉迷于虚拟的政治氛围以逃离现实的政治生活。

政治情感是青年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包括好恶感、爱憎感、亲疏感等。改革开放40年,国内外形势风云骤变,青年政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多数青年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这种爱国情感内化为政治价值体系,外化为积极的爱国行为。由于西方政治观和现实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部分青年对政治生活抱有消极、怀疑的情绪,无法消解理想与现实落差带来的心理失衡,从而表现出消极的政治行为和淡薄的政治情感。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积极地作用。

(二)社会思潮的干扰

政治观教育边缘化、社会思潮动荡、国内环境影响、网络价值观冲击等因素,都会导致青年的政治观偏离社会主流价值方向。

(三)国内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功利性、效益性等弊端逐渐显现,社会充斥着功利主义思想。青年缺乏政治经验和明辨政治是非的能力,政治观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政治认知模糊化、政治情感消极化等政治信仰危机。

(四)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

政治信仰是青年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青年政治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起伏”[3]。坚定的政治信仰可以转化为强烈的爱国情感,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从总体上看,我国青年的政治信仰状况良好,但是,不良信息冲击、外来文化影响、政治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导致部分青年的政治信仰出现模糊化、功利化态势,出现政治信仰危机。当代青年政治信仰危机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淡薄、集体主义价值观丧失等方面。

江都三站反向发电采用变频机组半速发电方式,先启动变频发电机,通过变频发电机与变频电动机间的机械联接从而带动变频电动机旋转,在Ⅲ段母线上建立3 kV电压,启动同步电动机,当输出电流大于用电电流时向外输出电能,Ⅰ段和Ⅱ段母线电气设备工作在6 kV、50 Hz工况,Ⅲ段母线抽水时工作在6 kV、50 Hz工况,在发电时工作在3kV、25Hz工况。

四、青年政治观的培育路径

(一)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政治观教育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在课程建设上,应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政理论课放在学科建设的中心地位,发挥政治价值引领作用,提高青年的政治认知。在内容建设上,应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纳入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体系,发挥思政理论课对青年的政治价值引领作用。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得益于国际间交流和合作。中国第一次深入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是中德签署的3个能源合作项目,以北京市大兴县义和庄等三处作为项目示范点,进行新农村规划和建筑设计,安装新能源设施。之后中国与欧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具体包括: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5]。青年时期是价值观的完善时期,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开展讲座、论坛、研讨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巩固主流政治思想舆论阵地,引领政治观教育发展方向,把握网络政治舆论导向,增强青年政治自信,为青年提供政治信息。

(三)提高当代青年的政治素养

提高青年的政治素养,是增强青年政治观的前提;掌握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是提高青年政治素养的基础。青年应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用先进的政治知识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政治理论强化政治意识。青年应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精神追求,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应自觉关注国内重大政治事件,将政治理论知识与政治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形成政治问题意识,培养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坚定爱国主义情感。

(四)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

网络政治环境是影响青年政治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因素。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关键在于有效控制政治信息源。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网络政治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政治信息传播的监控,严格控制网络不良政治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网络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加强网络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并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等物质保障。

式中τ为初始步长因子。若操作后矢量仍不合格,则用对原步长开方的方法进行收缩再计算,通过控制步长合理度保障算法效率和修复结果。该方法采用多参数重组编码理顺变量逻辑关系,再设置染色体修正算子,引入迭代修正公式,可有效保障基因质量,降低非法染色体产生机率,提升种群生成效率;且通过为模型中所有潜在解与染色体位串创建相互映射关系,保证了编码的完备性和健全性。

[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曲单.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年政治认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6):120~123.

[3]陈坤,孙璐.中国青年政治信仰的近代觉醒及其当代启示[J].河北学刊,2013,33(5):79~81.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

A Probe into the Changes of Youth’s Political Views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U Na-na,CAI Jin-jie
(College of Marxism,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24,China)

Abstract: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omestic situation is also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The weak education of political outlook,the turmoil of social thoughts,the impact of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shock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ve caused some young people paying less attention to politics,being short of political awareness,and knowing little about political feelings,which means that crises in political beliefs are arising.Therefore,we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reating a good political environment on the internet,work together to cultiv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improve young people's political quality,and help young people to shape a good political outlook.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history;youth;political outlook;change

中图分类号: D4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37(2019)02-0008-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项目编号:J2018S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9-03-19

作者简介:

武娜娜(1991—),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蔡金杰(1995—),女,内蒙古通辽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薛 楠)

标签:;  ;  ;  ;  ;  ;  

改革开放40年青年政治观变迁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