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_现代物流业论文

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_现代物流业论文

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业论文,框架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01)-04-01-02

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新世纪国民经济一个支柱产业,它不仅构成现代供应链、价值链管理的载体和基础,把生产、流通、消费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而且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中国物流业正在起步,为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稳步发展,有必要构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以进行必要的政策指导、法律保证,建立开放、畅通、自由、有序的物流市场,迎接加入WTO后对中国物流业的挑战。

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一、发挥传统运输业的优势与发展现代物流业相结合,逐步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的现代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现代物流业是集运输、储存、加工、整理、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以运输业为基础,因此,它既不能是传统运输业的“翻牌”公司,也不能离开运输业另搞一套,必须充分发挥传统运输业的优势,利用它们的设施、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转轨、创新、完善,奠定中国物流产业的基础,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结合现代分销体系的建立和连锁商业的发展,在一些重点城市建立一批以现代理念和现代设施武装起来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成立一批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物流专业公司。切不可你上我上大家上,因为现代物流时空性极强,又是微利行业,一拥而上,必然导致重复建设,使新兴行业一开始就陷入资源浪费的泥坑。

二、发展国有物流业与发展民营物流业相结合,当前重点要扶持民营物流业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产业,没有国有物流业是不行的,深化国有物流业的改革,必须转换机制,增强实力,加速市场化进程,发挥以干线运输为主体的国有物流业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民营企业进入物流产业,特别是在资金、税收、土地征用上要予以政策倾斜。要形成国有物流业、民营物流业与外资物流业三足鼎立,互相补充、互相竞争、相互制衡、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特别在加入WTO前后3年~5年内,物流业外资引进需注意:一要适度;二要保证急需项目;三要重点放在学习国际的先进管理经验上。

三、发展第三方物流与部门物流相结合,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快物流业的社会化进程

不搞“处处办物流”、“行行办物流”、“层层办物流”,要充分利用社会运输与仓储设备,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力量,发挥整合效应和规模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费用。三方物流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物流社会化的方向,它是创造“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是物流产业社会化、规模化和系统化的具体表现。除了大规模连锁企业、大宗产品有条件、有必要建立附属于企业发展的物流体系以外,一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包括厂商、供应商和销售商)都不要大而全、小而全地建立自己的物流业,完全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以较小投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政府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时应给予第三方物流极大的关注,实行必要的扶持政策。

四、发展干线物流与终端物流相结合,以重点发展终端物流为主

干线运输已具规模,网络结构基本形成,除发展西部交通外,关键在于现有运输企业如何向两头延伸,扩大服务范围,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构筑连接生产与市场的供应链,与现代物流业接轨。而终端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标志,包括区域物流和市内配送,面对的是点多面广的零售商店或千差万别的最终消费者,由各自分散的供货商,进行高频率、单品种、多门点的送货,不仅交叉、重复、迂回、空载,浪费运力、增加费用,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增加压力,加大管理难度。而终端物流集储存、整理、补货、配送、送货于一体,实行区域、线路、数量、品种的大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运力、减少车流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它应该成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最佳的切入点,并应引起社会和企业重视,政府要制定政策,落实相关措施,重点扶持,鼓励发展。

五、发展国内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相结合,以发展国内物流业为主,有重点地发展国际物流,促进物流产业的国际化,迎接入世后市场双向开放对物流业的挑战

物流产业国际化是必然趋向,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结合我国国情,一方面要加快物流业对外开放的步伐,通过合作、合营、合资等多种形式,引进世界一流的物流业,加强大型仓储、加工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薄弱环节,完善物流市场结构;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激活我国物流业的运行机制,规范物流业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运作、调整、兼并、组合,扶持和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运作,网络结构合理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走出国门,承担与我国作为贸易强国所匹配的国际物流任务。中国物流业必须走出国门,中国物流业能够走出国门。

六、发展现代物流业与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相结合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既无成熟的实践经验、典型引路、示范效应,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的理论指导,更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物流管理人才,甚至原来已有高校储运专业也给“调整”掉了。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当务之急是:第一、要采取定课题、下任务、给资金的形式,保护和支持仅有的几位物流专家和学者,让他们围绕课题带动和培养一批中青年学者,深化对中国物流理论的研究;第二、恢复和建立大学本科物流专业,扩大产业经济硕士点、博士点物流方向的招生名额,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单独建立物流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加快对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第三,在现有大型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物流企业中,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物流专家,加强和充实对现有物流业的管理,加快其接轨转制进程。

七、物流业建设发展要硬件软件相结合,同步、协调、配套发展,加速我国物流业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物流硬件设备投入少,不仅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仓库和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手段落后,软件差距更大,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统一与规范。传统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区别除了功能不同以外,根本的标志在于现代物流是以现代技术管理和设备武装起来的商品实体运动,网络化管理、信息化运作和全过程组合是它的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物流业的发展硬件软件必须同步进行,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标准化、物流过程的规范化、互联网的普及化。

八、企业行为与政府导向相结合

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我国物流业创造极好的机会,也提出了艰巨的任务,技术、信息与规模将构成未来物流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方面作为企业行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传统物流企业的转轨、变型、创新和发展,加快外资、民营资本的引入,加强重点项目、薄弱环节和落后地区的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政府支持、引导和管理的力度,制定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整体战略,加快物流业立法进程,规范行业管理和企业的自律行为,建立自由畅通、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促使中国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收稿日期:2001-06-18

标签:;  

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_现代物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