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以大连、杭州、成都为例_旅游经济论文

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对比研究——以大连、杭州、成都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连论文,成都论文,杭州论文,为例论文,首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启动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项目研究,经过联合专家组的评估验收,首批试点城市选定大连、杭州、成都。同时命名这三个城市为“20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也是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首次联合命名中国的城市为“最佳旅游城市”。争创“最佳旅游城市”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旅游产品的更新升级,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其首要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中国旅游业,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1]。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不同于区域旅游的竞合关系,区位差异决定了这三个城市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对客源的吸引力则更多体现在竞争力方面。资源禀赋于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作为对“优秀”的提升,“最佳标准”在制定时,淡化了对旅游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旅游设施的要求,而更加注重“软旅游”,如目的地城市的绿色环境、交通环境、好客环境、旅游文化环境、购物环境等建设的要求;更加重视对旅游发展进行协同规划,即多部门间相互合作的要求[2]。

一、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作为最佳旅游城市,它的城市竞争力不应该仅停留在直接旅游行业本身的效益和业绩上,这一经济指标只是过去到目前旅游绩效的总结体现,是众多隐含经济指标的外化表现形式。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首先应当是市民的城市,其次才是旅游者的城市[2]。这就对城市的整体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旅游支撑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即支撑系统的完备与否将决定是推动还是制约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体系》中对“旅游资源和景区(点)的丰富程度、质量及独特性”这一项不设排除线,这就意味着对旅游资源禀赋的重视程度不再像以往那么突出,更加注重潜力的发掘、创新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后天市场的培育。在此基础上,文章以2001-2007年为时间序列,选取旅游企业业绩、旅游支撑系统、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为三个一级指标,下设25个二级指标,建立最佳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8](表1)。对大连、杭州、成都的旅游业发展做定量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首先将25个二级指标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每一个城市按时间序列的历年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分析总体差异基础上,分别将各类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再一次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量化三个城市历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一步比较三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相对优势及不足之处。

二、比较分析与讨论

(一)大连、杭州、成都旅游经济综合比较分析

采用公式(х-)/s将25个二级指标标准化消除量纲,其中为历年同一指标实际值,为历年同一指标平均值,s为历年同一指标标准差。通过SPSS16.0中Factor模块,并采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对三个城市分别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四个公因子,此时贡献率均超过95%,因此,每个城市只用四个公因子就能代表原始25个指标(因子正交旋转的载荷矩阵略)。以标准化变量矩阵乘以正交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得出各因子得分,再以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加权各公因子计算分别得到三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作图(图1)。由于综合得分的数值所描述的是历年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因此存在负值。

图1 大连、杭州、成都历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得分(2001-2007)

图1表明:大连、杭州、成都的旅游经济呈现阶段性交错式上升趋势,表现出实力相当的旅游竞争力。三个城市中,大连与成都发展轨迹基本一致,而杭州大体呈线性平稳发展态势。旅游经济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杭州增速放缓,而大连和成都则出现下滑。这与区位因素决定的客源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大连入境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日韩及俄罗斯,成都主要集中于港澳台、东南亚和部分欧美市场。较为分散的客源市场为杭州的旅游业降低了风险值,其韩国入境游人数除2001年以为均超过大连,东南亚市场与成都存在竞争关系,而欧美市场和澳洲市场则占有绝对优势。从国研网对三个城市港澳台入境接待量的统计来看,历年杭州接待量均大于其他两城市接待总量。

(二)大连、杭州、成都旅游企业业绩比较分析

量化方法与综合发展水平的比较相同,此处选择一级指标旅游企业业绩下的六个二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分别得到三个城市历年旅游企业业绩水平得分并作图(图2)。

图2 大连、杭州、成都历年旅游企业业绩水平得分(2001-2007)

图2表明:三个城市旅游企业业绩总体呈上升趋势,排除2003年“非典”影响发展轨迹相似。不同在于绝对量上的差异,总体比较若按照优势的大小排序则为杭州、成都、大连。其中,杭州与大连表现出平稳增长,成都则介于二者之间小幅波动上升。

进一步从方差最大化旋转后的因子模型中(因子正交旋转载荷矩阵略)具体分析其差异性可以得出:入境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对于大连和成都分别是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负高载荷,而对于杭州则是第二公因子高载荷。这意味着,游客在杭州平均多停留一天要比在大连或者成都对旅游企业业绩增长的贡献作用更大。

(三)大连、杭州、成都旅游支撑系统比较分析

对一级指标旅游支撑系统下的九个二级指标进行量化因子分析,分别得到三个城市历年旅游支撑系统水平得分并作图(图3)。

图3 大连、杭州、成都历年旅游支撑系统水平得分(2001-2007)

图3表明:三个城市的旅游支撑系统功能逐年提升,日臻完善。总体来看,大连基本保持领先优势,杭州与成都呈现交替上升趋势。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城市旅游支撑系统发展轨迹的共同点在于指标“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在三个城市因子上的高载荷性。这表明以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住宅地产为内容的旅游地产业对旅游支撑系统甚至旅游经济的贡献作用较大。分析其差异性:在其他二级指标对旅游支撑系统贡献作用相当的情况下,大连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及城市财政支出()三个指标上较杭州与成都的高载荷性表明,“以环境革命提升城市品质”的环境建设启动机制为其带来了“投入—产出—投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大连、杭州、成都旅游业发展潜力比较分析

对一级指标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九个二级指标量化进行因子分析,分别得到三个城市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水平得分并作图(图4)。

图4 大连、杭州、成都历年旅游业发展潜力水平得分(2001-2007)

综合评价,以2003年为转折点历年三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差异较为明显。2003年以前成都旅游业发展潜力得分值最高,2003年后杭州发展潜力提升显著,2005年后一度保持领先优势并与其他两个城市保持一定的差距,大连除2004年外其他年份潜力发展值均介于杭州与成都之间。

三、最佳旅游城市旅游发展战略选择

享有“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美誉的杭州是七朝古都之一,与拥有2300余年历史的“天府之国”成都无论在历史文化还是资源丰度上均有其独特的相对优势。“浪漫之都”大连纵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它是作为经济特区的延伸而较早开放的港口城市,现已成为东北亚商贸、金融、资讯、旅游的中心。

从国研网对三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者旅游资源兴趣调查来看,游客对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的偏好使成都成为首选旅游目的地;对文化艺术、饮食烹调则更倾向于杭州;大连则在旅游购物、海滩、节庆活动方面有着相对优势。因此,正确分析城市的独特性及差异性是决定其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基础。

(一)大连旅游支撑系统完善,比较优势战略促进旅游业发展

大连市境内海滨浴场资源为辽宁省内最丰富,所占岸线最长,占水域最大。大连开发较成熟的是基本层次的旅游产品,近些年对“海洋旅游产品”的供给相对于需求量的增加显得乏力。因此,以海滨风光、近代战争遗迹为主的大连旅游业应该在主打“海”文化的基础上,注重优良海域的开发利用,整合海洋资源构建围绕“海”的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产业链条[9-10]。

上世纪90年代为发展旅游业,大连先后开展了“环境建设启动机制”、“城市形象、品牌为核心的主导驱动机制”、“增强会议、会展的未来驱动机制”。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和日臻完善的城市功能为大连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保障系统。大连这种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以“环境革命”经营城市的理念,事实证明取得了成功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大连的旅游业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11],创造“王牌”,开发大型节庆活动及商务活动产品既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促进了国际化进程,比如大连国际服装节,全球顶级政经峰会达沃斯论坛,年均100多场的会展。可见,大连旅游业在潜力的挖掘、创新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后天市场的培育上弥补了资源相对稀缺性,给众多旅游城市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二)杭州旅游企业业绩突出,市场化战略提升旅游竞争力

虽与大连同为沿海城市,但杭州旅游资源在滨海资源上的依赖程度相对大连要小,旅游资源的广泛质优使其旅游业的基础起点就很高。这也是杭州在其旅游宣传定位中可以打出多张“好牌”的原因——“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丝府茶都”、“爱情之都”等。不同于大连旅游开发模式上的创新,凭借其优势的地理区位及丰厚的旅游资源,杭州多在旅游产品及经营模式上寻求突破,例如第一个5A景区免费及“241工程”、全国唯一自行车免费使用的成功案例、发放全国旅游消费券的营销模式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杭州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是2001年的3倍之多,而旅游企业数量也翻了一番,增长速度和绝对量很大程度高于大连和成都。2005-2007年入境者对旅游企业评价表明(国研网),游客对杭州旅游接待设施年平均“非常满意”程度为63.7%,低于大连的71.5%和成都的65.4%;对杭州旅游服务年平均“非常满意”程度为65.5%,低于大连的75.4%和成都的67.2%。竞争的基础是旅游企业间的合作,数量规模的扩张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长此以往若产生“搭便车”现象反而增加旅游交易成本,成为旅游业发展负担。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旅游企业结构,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继而使杭州旅游服务向更加国际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成都旅游业发展潜力有待提升,政府主导战略整合旅游产业链

与杭州地处同一纬度的成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因子分析表明,成都旅游业发展潜力多依靠“内生驱动”,即依托有资源郊县景区的旅游发展轨迹。成都的区位因素决定其外部可进入性较大连与杭州略差,据统计,成都市每年接待游客中,本地及本省游客占总量的一半,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均偏低,缺乏吸引外来人(旅游者和投资者)和满足外来人需求的动机。成都市为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对23个行业服务质量的调查报告也显示,旅游行业仅排名第二十一位。国研网对2005-2007年入境游客到达目的地旅游次数的调查也表明,到达成都2次以上的游客比例年平均13.9%低于大连的25.6%和杭州的26.7%。

依托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可变化性,在政府和公共部门指导下,打造代表成都综合形象的旅游品牌,将景区旅游经济推向区域旅游产业才是成都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社会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提升有利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及对旅游地的重新认知;加大财政支出政策,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旅游业支撑保障系统必要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额是确保其潜力增长优势的有效途径。

标签:;  ;  ;  ;  ;  ;  ;  ;  ;  

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以大连、杭州、成都为例_旅游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