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症56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孔伟

孔伟

(江苏省宝应县妇幼保健院乳腺病科 江苏宝应 225800)

【摘要】目的:探究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1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根据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1.4%,不良反应1.8%低于对照组8.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毒副作用非常小,故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抗乳腺增生合剂;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87-02

乳腺增生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病发位置在患者的乳房部位,在所有乳房疾病中占比较高,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使得近年临床中接收的该病患者较往年呈增长趋势,该病发生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药物进行控制和治疗,近年来抗乳腺增生合剂在临床中应用较多,但饱受争议[1]。本次我们针对该病症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对于56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将详细资料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1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根据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56例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32.15±4.36岁,56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已婚,25例患者未婚,已婚患者中有27例已生育,其他4例患者未生育,共计29例患者未生育;观察组56例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2.5岁,最大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32.43±4.29岁,5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已婚,24例患者未婚,已婚患者中有28例已生育,其他4例患者未生育,共计28例患者未生育;患者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食欲不振;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选用药物三苯氧胺片进行服用,每天2次,一次10mg,用药同时应该严格遵照医嘱,忌用其他互相作用的药物,用药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和不适应该及时到访就诊[2]。观察组患者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进行治疗,药物剂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控制,一般每天服用1次为宜,注意事项与对照组相同[3]。两组治疗均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将疗效的评价标准分为3个等级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乳房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并且在停药后症状未反复发作,恢复良好。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乳房胀痛等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恢复较好。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乳房胀痛等临床症状均未得到相应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观察组有效率高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为2例面部潮红,2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观察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症状为恶心,发生率为1.8%;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乳腺增生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多发于青年和中年女性人群中,该病发生的原因是主要是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数量发生异常变化,打破了人体内原来的平衡状态,使得产生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作用于乳腺部位,产生增生的情况[5]。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该病发生的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而大部分女性为未婚未生育的状态,该病的发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育,从而使患者对于疾病产生一种较不乐观的情绪,影响疾病的有效治疗和恢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西医药物进行给予,从而对病情进行控制,但往往难以深入病灶,解决根本问题,从而降低治疗的有效率。

本次我们选择我院112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该合剂中含有当归,柴胡,元胡,夏枯草和郁金等多种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调理经血等功效,加之用药温和,对患者的毒副作用非常小。通过治疗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1.4%,不良反应1.8%低于对照组8.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毒副作用非常小,故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勤祥.乳癖散结胶囊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5):105-106.

[2]陶静.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56例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2):2127-2128.

[3]王爱华,王力,兰春林.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86-287.

[4]韩晓婷,姜鹏,王萍萍.几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7):2304-2305.

[5]蔡惠莲.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1):123-125.

论文作者:孔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症56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孔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