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口腔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论文_杨胜华

杨胜华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浙江 湖州 313100)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口腔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口腔残根残冠患者71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5例观察组患者40颗患牙与36例对照组患者42例患牙。对照组患者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可塑纤维桩,预成纤维桩能够更好修复残根残冠,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具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口腔修复;残根残冠;预成纤维桩;可塑纤维桩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167-02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牙髓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残根残冠保存率越来越高。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时,往往需要使用到根管桩对修复体进行加强,以免患者基牙折断[1]。本文选取71例口腔牙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口腔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符合标准的患者71例,按照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患牙40颗和对照组患者36例患牙42颗。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中包括20例男性24颗患牙与15例女性患者16颗患牙,患者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8.3±8.5)岁,包括前牙25颗、前磨牙12颗、磨牙3颗。对照组患者包括21例男性患者25例患牙与15例女性患者17例患牙,患者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38.5±9.4)岁,包括前牙26颗、前磨牙13颗、磨牙3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性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术前全面检查所有患者的牙周、牙槽、周围软组织和牙齿磨合情况,并对患者口腔形态进行认真研究,对患者牙损坏程度做出评价,行根管治疗。对照组修复材料为可塑纤维桩,将纤维桩多余部分剪去,进行光滑处理,佩戴至患者口腔中。观察组选择预成纤维桩为修复材料,观察患者牙根长度,选择合适大小的纤维桩,将预成纤维桩置入到桩道内,进行固定处理,无松动后将牙根内的牙本质清除,采用吸水纸将牙本质内的液体吸干,涂抹粘结剂,进行光照固化处理。

1.3 疗效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进行对比,修复成功标准为:经X线检查未发现牙压根尖渗出液阴影,修复体边缘无渗漏和松动,无感染、无疼痛状况、牙龈无红肿,咀嚼功能正常,采用口腔器械对患牙进行叩诊无不适感。上述标准若有1项不满足即为修复失败。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采用MCF-8701合力测定仪对患者咬合力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下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1颗发生桩核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2颗发生桩核松动,2颗发生牙根折裂,1颗发生冠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χ?=6.612,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时会使用到根管桩来加强修复总有,传统中常采用金属桩来修复,因为金属桩物理性能好,机械强度足,且十分容易在机械加工之下形成精确的形状,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但是金属桩也存在许多缺点,金属桩不透光,对全瓷冠的美观造成影响,且金属桩弹性模量高于牙本质,若发生变形无法恢复[2]。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口腔材料更替迅速,纤维材料逐渐在残根残冠修复中获得广泛认可,纤维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耐疲劳度强[3]。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桩核冠修复材料应强度高、耐腐蚀和耐疲劳的同时具有透光性好、与牙体组织接近的性能,口腔纤维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外观美观,弹性高,操作简易,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4]。预成纤维桩是一种非金属新型修复材料,相较于可塑纤维桩,传达外力更加均匀,抗疲劳性能更强,因此,预成纤维桩适用范围更广。

综上所述,相较于可塑纤维桩,预成纤维桩能够更好修复残根残冠,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具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菊.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7):7643-7648.

[2]刘建,张忠杰.两种口腔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09):1452-1455.

[3]边颖.牙本质肩领对Macro-Lock纤维桩修复效果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

[4]李晓静.不同水门汀材料对纤维桩粘接固位性能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杨胜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两种口腔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论文_杨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