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革命给各国社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_信息革命论文

现代信息革命给各国社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_信息革命论文

现代信息革命对各国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遇论文,社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有量的特征和质的特征;信息概念可分为结构信息和相对信息。信息的获取、加工、贮存、传输过程、反映事物和管理过程。现代信息种类繁多,有生活体育信息、市场经济信息、政治军事情报、科学艺术信息,以至道德宗教信条等等。当前技术经济是其主要内涵。信息革命指的正是信息技术方法的变革。

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进步不仅与大量知识的积累利用有关,而且还与知识交流和在生产领域中运用有关。这就导致社会信息突飞猛进的增长,社会信息是反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知识存在的一种社会化形式。战后,世界科技革命促进社会信息的革命变革。信息革命又促进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一、现代信息革命的特征

所有社会活动领域中信息收集、贮存、加工和传递等过程的集约化,采用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在质的方面决定着科技进步的水平,是当今时期的特点,在20世纪下半期,信息革命揭示科学信息活动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构成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1)各国开发传递信息的自动电话、各种大小传真机,欧洲六国有可视电话,日美德三国有翻译电话。环球电话通讯也已开始实现。

西方许多电信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个人通信网络”(PCNS),这种网络将形成覆盖面更广的蜂窝体系(Cellular System)。“个人通信网”将具更大的数字体系,比目前的移动电话更轻。

现电信业的开发和竞争正在北美、西欧及全球范围里掀起巨澜。92年下半年,美国ATNT公司计划出资38亿美元收购全美最大的蜂窝电话公司——McCaw公司,实行两阶段发展战略:第一步提供个人“加值型通信服务网”和网络管理;第二步,在吸引投资的国家安装现代化的公共电信网。

世界电信业如此强劲广阔的市场,没有哪家公司敢于独家承揽,德国与法国的电信业巨头已组成了“恩奈特肯”电信公司,为泛欧用户们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网络化管理,英国电信公司正与“加值型通信网”接轨,使用户们在与本国网络联网操作时感到更方便,英国墨丘利个人电信公司投资10亿英磅用于建立个人通讯网络。

没有一个国家对现代电信业的需求像中国那样强烈。中国邮电部计划到2000年电话门数将比目前增加600%,达到1.2亿门。

曾几何时,美俄中等国相继发射了通讯卫星,电视会议在美国受青睐,德国有欧洲最大的电信企业,把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结合运用。各国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和各种信息站也面临根本变革。各种信息内容可输入计算机待检,用电子检索图书资料。

(2)数字微波通讯是信息革命的技术基础,东京大学教授,伊藤诚指出:自7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的最显著的状态之一,是信息技术正在发生明显的重大变化。“信息革命”的技术基础是日益发展的微电子学,微电子学所依赖的是精度越来越高的硅集成电路。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讯技术与计算机完全结合起来,信息传递更准确。各国信息都可转换成O、I的电脉冲,贮存及传递效果更佳。

信息技术革命的关键是数字化。声、像、数据、声音都能由“整体服务数位网络”(ISDN)译成数字信号。光纤电缆、无线传输等等新技术也正在快速融通,数据越是被压缩,传播速度就越快,网络容量就越大。性能日趋卓越的软件,能直接处理资料间的交流,用电子笔在“个人交流机”的屏幕上写下文字,它就能识别并以数学形式发送出去。同样,你也可以通过“个人交流机”与对方通话交谈。

迅速崛起的诸如以“数字、无线电话”为表征的“加值型通信网”(VANS)正在引发新的全球产业革命。电信业的作用被两股巨大的力量重新定义:一是数字技术的问世;二是开放性全球竞争。这就使得电信与计算机及其它产业日趋融合。

中国的微波、卫星通讯、光纤电缆以及数字传动装置也大大增加。在未来十年中,中国电讯业将大发展。我国已成为国际通讯卫星与数字微波光缆的主要用户,有关科技市场信息越来越为人重视。

(3)只有在信息革命阶段,信息过程才着重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上实现科技进步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专家系统就是这种结合的成果。此时的信息已经转变为科学信息,信息起了质的突变。生产的科学密集度和信息密集度在社会信息化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电子书(激光磁盘)信息容量加大,品种齐全,功能先进,已在全球流行。在办公室里,相距遥远的跨国公司的雇员们正借助“影视会议”(Video Conference)在微机上处理着财务报表和法律文件;外科医生们通过三维X光屏与世界各地的同事们讨论着病例,作为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已设计成功,现在已有1000多种专家系统问世,可用专家系统来作决策。

A·乌尔苏尔根据社会系统的信息内容复杂性、有序性、组织和结构来判断发展情况及发展的结果,社会信息的组织程度取决于数量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辩证相互联系,社会发展主要与信息资源的集约增长有关,信息已逐渐从通讯的工具转变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在制作专家系统上中国正在起步。

今天,土地、原料、劳动力和资本已不再是影响经济的单一因素,而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的占有及应用能力看来已越来越成为区分经济发达与不发达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或发展能力与它有效地调动和利用情报能力有紧密的关系,所谓发展活动系指研究开发技术转让等,一些国家情报业的产品——情报与情报流即服务,对于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至关重要。

(4)现代不但信息生产技术大变革,信息传播技术也大变革,各国通讯网络的革新和进步对世界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影响深刻,信息革命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信息革命蓬勃发展,信息转变为人类全球性的战略资源。由于使用了光纤、光盘、信息容量大,每秒可传递十亿位的信息。以光纤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今后,人们将开始生活在一个新的信息社会里。

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作为科技的载体,科技革命促使信息革命变革,而信息革命又扩大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如此往复循环,步步升级,其影响更重大更深远。“知识就是力量”,人的力量无穷大,世界也变成一个全新的世界。

二、科技信息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一般信息社会化,可以从信息的生产或使用方面来考察。

信息生产的社会化,说的是信息的获取、变换、传递等活动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分工细化、专业化加强、协作日益发展。因此,最终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成了越来越大的社会集体的劳动成果。很难说是某个人或少数人单独劳动的产物。在现代条件下,即使是绝密情报信息的生产,也离不开有关人员的配合和社会提供的必要手段。

信息使用的社会化,说的是信息越来越向社会公开,让更多的人所利用。无疑,信息放手供社会上需要者利用,能最大限度发挥这种信息的效用。但是,相当一部分信息资源有保密性,是不能随便提供给任何人共享的。例如,个人有隐私的问题,企业有专利的问题,国家有安全的问题。

现代科技信息已上升为社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

(1)社会生产力可分为物的因素、能的因素和信息本身的因素。利用信息改造周围现实同信息的物化有联系,观念信息从科学向生产运动,使科学转变成物质因素,它在基础要素组成中发挥职能。表现为科学的形式信息从科学转向作为生产主导方面,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的质量。物质生产的发展本身又可作为科学信息对社会直接作用的标准。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说,科学选择有效社会活动手段和方式,可大大节约物质资源和费用。广泛利用科技成就可为社会生产集约化服务。

(2)同时,科学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大的独立活动部门,它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内部结构复杂,相互作用密切。把自然科学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不可分割地联成一体。人们借助社会科学信息不仅能够明确自身的社会任务,而且还可以确定对周围自然条件的态度。社会信息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应该符合客观性和社会性二者统一的要求。信息活动主体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伦理等方面的立场及定势,对任何社会信息都有影响。①(注)

(3)在利用自然科学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利益方面,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系统中效率提高和集约化产生不同的后果。科学技术战略取决于社会战略。组织活动时,把注意力不仅集中在科技进步方面,并集中在社会关系方面,就可以提高社会管理的质量,产生额外的效益,这在市场经济中表现更加明显。

(4)完善社会信息系统可以提高集约化的劳动力、财力、组织、管理等等因素的质量。人作为主要生产力,掌握科学和技术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使生产经验更加丰富。积累的信息通常通过应用研究和研制,体现为劳动工具和生产工艺。不仅可以利用来改造物质总量,还可以用信息装备程度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科学信息通过活动渗透到生产的所有领域,渗透到生产的工艺,组织和管理之中。

事情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K·阿罗所提出:“如果某个国家或阶级拥有可使它实现更高生产率的知识,那么其他国家或阶级为何不去获取这种情报呢?”

跨国公司千方百计控制国际传播网,以便赢得政治、经济优势。原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与技术信息库系统”、欧洲经济共同体商业合作中心,欧洲信息中心等国际四大信息网络都为少数国家操纵。

为此,联合国和有关国家作了如下协调工作:

(1)早在六十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科学协会理事会共同进行了一项关于制定科学技术情报交流全球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他们建议建立了UNISIST(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计划。目的在于帮助建立兼容性情报系统。1976年,总体情报规划署(PGI)成立,为教科文组织在科技情报、文献、图书馆和档案管理等领域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组织核心。理事会由30个会员国代表组成,负责PGI的决策和计划。

教科文组织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会员国处理、传输、分享情报与情报资源的能力,在技术选用和转让的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法律及其他方面的情报应列为重点。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现有情报系统——它们是为了交流科技情报而建立起来的,同时也发挥着工业技术数据库的作用——应当成为全球网络的组成部分。

(2)过去10年中,联合国各机构,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支持国家情报基础结构的建设。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为实现政治、经济和发展等领域的合作而结成地区组织。欧洲委员会的欧洲网络(EURONET)、筹建中的阿拉伯联盟文献中心、全非文献情报系统、拉丁美洲(如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以及亚洲和太平洋社会经济委员会,都可作为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建立地区合作组织的范例。

为此PGI/·UNISIST计划(1984-1989)将着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a)用户需求;(b)业务活动;(c)地区合作;(d)发展中国家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这将有利于建立一个全球合作的情报网。技术应用的积极后果为:通过技术应用扩大感知范围;私人情报交流与通讯量增长;个人和团体之间利用远程通讯举行会议和传播技术的应用等。

(3)近年国外收集日本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美国通过了日本技术文件法,在陶瓷、半导体、生物工程、机器人工程学等领域,监视、选择、收集和翻译日本文件的业务。日本因此:(1)把国产联机数据库与国际报文分组交换网连接。(2)把对国外需求多的工业标准、市场和商品信息,人物和机构信息以及官署统计类的数据库与国际网络连接。(3)实行国外与当地时间一致的24小时制服务等。日本等国先后成立了国际信息大学,培养研究、管理、利用内外信息的人才。

(4)我国信息网络已实现与国际对接,中国有着广泛的第一手科技与经贸信息来源,可向国际信息网络输出近千条信息。据悉,四大国际信息网络在我国已拥有用户一万多家,通过这一系统提供的信息,92年各地与国外达成交易的数额为6000多万美元。上海印度洋卫星站92年投入运行以来,已开通至西欧和其他地区的卫星直达电路。在此之前,这个地球站已先后与德国、意大利、荷兰、法国和韩国开通了卫星直达电路。至此,上海的太平洋卫星站、印度洋卫星站、国际商用卫星站累计已开通了国际卫星电路2600多条。

三、现代信息革命对各国社会发展的挑战

18世纪的产业革命降低了纯体力在经济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末的信息革命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

信息时代对社会提出了三大经济挑战。三大产业地区——欧洲、北美和东亚——正以不同方式迎接这种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产生用于制新药、金融手段、电影、电脑芯片等的创新,这些都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源泉,在这方面,北美有最大的优势,美国在这个领域有两个相关的长处,即它的大学研究体系和继续吸收移民。每个长处都实际上壮大了它的人才库。

第二个挑战是把创新用于商业。在过去30年中这一直是日本的优势。录像机、存储芯片、电脑控制的机床和其它产品是在别的地方设计的,但成功推向市场的是日本公司。日本公司胜过对手的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财力比较雄厚。亚洲公司对技术的共同看法是,它与政治关系多而与商学院理论关系少。他们对自己在殖民时代的软弱记忆犹新。

第三个挑战是吸收并缓冲信息革命所产生的纯社会效果。你的经济命运与你邻居的关系越来越不密切。然而,如果他们失业,你必然也会吃苦头。这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矛盾。

欧洲在对付技术变革全面冲击方面比美国要困难。不像美国社会那样根据闪电的速度适应新时代的趋势,美国早就欣然接受市场和技术带来的一切,而欧洲谨慎并有选择地进入信息时代。

需要指出,信息是在一定的——资本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生产和传播。社会经济结构和规律性决定着科学信息运动的特点。信息协同生产增长:科学信息活动、社会教育活动的扩大,通信信道和手段(电子计算机、图书、杂志等)的发展,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

与此同步,社会信息化也不是形成一个抽象化的“信息社会”,而是具体的资本主义信息社会和社会主义信息社会。社会高度信息化或信息高度社会化的特征有二:一、高科技信息成为生产力的标志;二、信息成为社会集团或阶级利益的体现。

事实证明,社会信息化,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信息化概括说来,有如下特征:(1)科学信息的某一部分在资本主义市场上是表现为商品。在物质与观念相互作用的位置上被颠倒了。(2)信息交换为繁荣市场经济服务,发达国家都有开放的信息市场,90年代后,巴西等国也开放了信息市场。(3)科学知识的增长成了垄断集团获取最大利润的形式,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成了资本的载体和资本主义利润的来源。(4)支配第三世界,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国外基地来利用。

由于仍然保留着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在资本主义信息化过程中,结构性失业现象会更加突出,物质繁荣和精神空虚的矛盾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在原有的经济、技术差距以外再加上信息差距,矛盾斗争还可能加剧等等。由此产生如下问题:

(1)同工厂自动化的情况相同,办公室自动化也使白领人员地位优越;手工劳动和熟练工作的作用下降,工厂自动化和办公室自动化的普及,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日本工人尽管劳动生产率提高,但是,实际工资却被缩减。而且,从属于高速自动化系统的工人,劳动强度一般说来也容易增大。在极度的紧张状态中工作,心理上出现困惑。

(2)商品的多样化以及广告信息的增大不能不影响或扭曲每个消费者的欲求及喜好,这样一来,尽管消费者有潜在的丰富的物质条件,有更为广阔灵活的选择余地,可是在资本主义“信息革命”之下,一般说来,消费者反而会感到有压力、孤独和不安,而且,加重了不能满足欲望的情绪,甚至有时在神经上引起病变。

(3)今后,发达国家的企业,涉及到范围广阔,品种繁多的最终产品,因有技术保证可形成连续生产的有机产业结构。在同发展中国家交往的关系中,其地位越来越有利,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地区已出现被中枢国家的大型企业作为国外基地来利用。

(4)这种关系的重新组合使第三世界国家贸易赤字庞大,债台高筑。近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大规模地发展,但向第三世界转让技术之事,变得更为困难。信息革命改变各国实力对比,第三世界国家始终未摆脱被支配的地位。

信息社会论者认为,西方社会近年来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频繁发生的危机,并不是常规性危机,而是由于目前西方社会正处于传统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而必然出现的问题。

罗马俱乐部提出了一个《微电子学与社会》的报告,指出微电子技术可能改善人类的生活和消灭贫困,如果对这些新技术使用不当,就会加重我们目前正在面临的全球性困境。比如:

(1)在信息社会中,由于瞬息间可以变得和可处理的信息最大大增加,社会系统在更加有效的同时,也变得更加复杂和脆弱。

(2)微机处理形成技术统治,信息系统助长集权、独裁。

(3)微电子技术造成结构失业。

(4)随着控制系统的改进,战略导弹的命中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国家越来越有可能利用第一次打击来摧毁对方的核报复能力。

四、开发信息产业,为社会改革、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和高度信息化互相适应,社会主义制度是信息化顺利发展的最佳社会条件,当然,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指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过分集中,带有自然经济和平均主义特点的扭曲了的制度,而是经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信息革命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带来如下机遇:

1.开发信息技术,改善投资环境;2.引进技术资金,繁荣经济市场;3.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增强综合国力;4.加强国际社会文化合作。我们已很有成效地利用了这些机遇。

社会主义信息化是历史的必然过程,它有如下具体特征:

(1)开发信息资源改善了领导管理工作,前苏联由于“公开性”出现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信息革命成了霸权主义的一场灾难。中国则不然,中国利用国内外信息,改进领导管理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项管理中,从事决策和执行时,就始终离不开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电子地图已进入中南海。

(2)高度信息化即高度智能机化将是发达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固有的一项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经过第一次产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和机械化以后,才建立其固有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也将经过新的产业革命,实现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来建立其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利用世界信息革命的成果,引进技术和外资,繁荣了市场经济,也提高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建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3)社会主义信息化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情况变好了。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中国大多数城市人民已由温饱奔向小康,文化生活较前丰富多采,但受外来宣传影响,有些地方出现了超前消费。

(4)支援第三世界,帮助发展中国家。

东西方不少学者都肯定如下几点:

(1)只有高度信息化,才能使物质产品极大地丰富起来,真正达到实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原则”所需要的高劳动生产率;

(2)只有高度信息化,才能真正创造消灭三大差别的物质条件;

(3)只有高度信息化,才能消灭旧的分工,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共产主义的分工已不会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4)只有高度信息化,技术才能高度社会化。高级智能机加上系统工程将成为未来计划化的产品经济的实现物质工具。

由此可见开发信息产业,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产主义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

邓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题词10周年纪念大会94年在京举行,有关部门负责人,首都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的问题。

近1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七五”期间,我国投资200多亿元重点建成了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邮电、电力、铁路、民航、海关、气象、人口等12个国家信息服务系统,初步筑起了国家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信息事业的发展,是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大体合拍的。

“八五”以来,我国的信息产业已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流通和服务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在建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国家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后,又建成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国家卫星通讯系统包括5个卫星通讯地面站,3.5万座地面接收站,可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直达通讯。在信息存储和应用方面,全国已建成的有生命力的数据库800多个,共有5000万条信息记录。

最近十年,全国信息产业以每年25%至30%的增长率发展,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近年来注重信息微电子化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全国计算机软件产业机构达200多个,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年营业额达40多亿元。我国还铺设了3.2万公里光纤电缆,联接了1.5万家公司的数字微波传输线,93年政府并花费约52亿美元改进这些系统——对外开放的窗口。

京、沪、穗等城市发展了数字微波通信,同世界四大通讯网络对接,由于发射了通讯卫星,我国有些地方已建立卫星定位系统。卫星测控系统、卫星股市信息系统等等。这都有利于搞活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吸引外资近千亿,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上万家。

鉴于目前电话机市场鱼龙混杂的状况,北京市技术监督局与市电信管理局近日联台整顿通信终端设备销售市场,明确规定,先进国家通信网许可证的电话机、传真机等通信终端设备,厂家不得生产,商业部门不得销售。

注释:

(1)(注):H·瓦谢金:《信息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标签:;  ;  ;  ;  ;  ;  ;  ;  ;  ;  ;  ;  ;  ;  

现代信息革命给各国社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_信息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