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发展集聚更多“第一资源”论文

为创新发展集聚更多“第一资源”论文

为创新发展集聚更多“第一资源”

文·杨海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做好新时代的组织工作,只有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故乡小院里的故事当然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战斗力超群能打败恶狗的大白鹅“将军”,还有主意多多爱偷吃的小羊“白白”,这里简直就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啊!

2018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黄金谷地”建设计划和“昆仑英才”行动,从高位谋划到低点推动,从机制创新到生态涵养,人才工作呈现出梧桐枝繁凤来栖的动人景象。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人才工作合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工作只有从高位谋划推动,才能迎来“梧桐成林凤成群”的良好局面。为此,民和县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县委常委会和中心组会议上专题学习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县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对人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台、招聘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着力营造重才用才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制度,树立“抓人才工作就是抓创新、抓发展”的鲜明导向,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对一”联系优秀人才59名,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为优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同时,注重从基层一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培树先进典型,着力营造见贤思齐、争当优秀的浓厚氛围。2018年,全县农牧、卫生、教育等单位共评选优秀人才56名,1名专业技术人员荣获“海东市优秀人才奖”。

强化机制创新,优化育才养才环境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良好的育才环境,对内能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具有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2018年,民和县优化育才养才环境,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注重培训基地建设。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汽修、焊接、电气等专业,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23名。依托中川乡农业示范园,打造现代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实训基地,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2名果品种植专家,累计培训种植户173人次。利用闲置校舍,引进人才创办楚商高级中学一所,引进中高级职称教师15名,招收学生236名,实现了民办高级中学零的突破,缓解了升学压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京青专家服务团”“博士服务团”等专家服务活动,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现代农业、城市规划、新型工业、乡村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引进人才。2018年,从北京天坛医院柔性引进疼痛科专家1名,定期坐诊,共治疗患者1892人次;从西安电炉研究所引进技术总监1名,到民和县天利硅业有限公司开展指导培训工作。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人才公寓270套,解决了新就业大学生、国有企业、省市驻县单位及卫生系统无房职工的住房问题。健全完善奖励制度。发放人才引进补助金28万元;为新招录的11名名校选调生每人落实进青补贴5万元;为1名名校选调生解决生活补助2万元;为135名创业大学生解决首次创业贷款补贴和一次性创业奖励补贴资金74.5万元。

累积型指标常见于民生类指标,如新增就业人口,新建保障房等。该类型指标的规划目标为累积增加值或累积减少值。记Ni为第i年的实际值,N为五年期末规划值,计算公式:com_

注重能力培养,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本土人才是“永久”牌的人才,地方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就一定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为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2018年,民和县扎实开展“百名人才下基层”活动,组织105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团,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实际需求,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医疗救助和就业信息对接等服务168人次,帮助困难群众1800余人。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培训阵地作用,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党政管理人才知识更新教育培训,年内举办专题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人才868人次,并结合“雨露计划”和“进城务工”项目,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民5240人次。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组织“田秀才”“土专家”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组织948名乡土人才与1280户农户结对帮带,通过面对面答疑、电话联系、现场指导等方式,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7742名干部在“万人在线”和“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参学率和完成率均达到100%。按照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拨付资金17万元,培养中端人才15名,初级人才20名。同时,从农牧、教育、卫生等单位选派22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无锡市滨湖区进行短期培训,选派200名乡土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到无锡市滨湖区学习先进经验。选派3名党政领导干部和12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无锡市滨湖区挂职锻炼,提升能力和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室内讲课、现场教学、实地观摩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60人次,使他们不断提升种植养殖本领和致富带富能力。

(作者单位:民和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冬燕

标签:;  ;  ;  ;  ;  ;  ;  ;  ;  

为创新发展集聚更多“第一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