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猜想_传媒专业论文

关于报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猜想_传媒专业论文

未来报业前景猜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业论文,前景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报业从业人员、学界都在关注着报业的未来。笔者以一己之见,探讨世界报业的未来,也猜想一下若干年后世界报业的前景。我属于天生的悲观派,我的这些想法也大多属于猜想,写在这里,只能供同仁“拍砖”用。

吃掉报业的狼到底来了没有?

现在报业从业人员最关注的话题,就是在电子传播和互联网时代,报业还有没有前途,吞掉报业的狼是不是真来了?依我看,狼是真的来了。但问题是,想吃掉报业的狼,现在来了,之前也来过。大众传媒从报纸、电台、电视到今天的互联网的每一次进步,都关联着“狼”的话题。在媒体之间的搏杀中,狼一直部在,根本就没有离开过。

从现在看,纸质媒体的未来的确令人忧虑。因为世界报业面临两个共同难题,一是环保压力,二是成本压力。报纸依靠大量消耗纸张而存在,随着各国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强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森林的保护无疑宣布了纸质媒体时代的终结。尽管现代报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大量的再生纸,或者由速生林制造的纸张开始替代原来的纸张,但环保压力还会从成本上体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环保因素和科技进步都在逼着报业“更新换代”,这就是今天报业的尴尬处境。

事实上,除了技术上的因素外,影响报业未来的还有社会习惯的改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阅读越来越深入人心。当代世界顶级报业大亨,都在试图顺应这个转变,放弃纸质媒体而转入新的媒体形式。这其中,最典型的是加拿大报业大亨汤姆森,他今年4月12日去世。深圳商报为这位报业前辈做的整版报道中,大题目就是《生前卖掉家族所有的报纸转而投身电子出版业——汤姆森的方向》,相信这个标题让很多报业同仁感到一丝悲凉。

据了解,美国报业对未来前景也一样悲观,据美国报业协会的估计,2014年,美国报业会出现整体的亏损。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在一本名为《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的书中,悲观地预测,“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随后不久,这位教授又发表文章,把这个时间表提前到2040年。这位从事报纸工业化生产研究30多年的教授表示,“这非常令人感到震撼,但一切都是用数字来说明的。”

现在看,纸质媒体黯淡的前景,是可以用年月来推算的。美国报业披露的数据表明,报纸读者正以每年3%的速度流失。而这个数据在法国和德国的主流报纸中也得到印证。他们的统计表明,法德两国的主流媒体,读者和广告也在以每年3%的速度下滑。

中国报业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监测显示,2005年3月成为中国报业的分水岭:我国报业广告的月增长率同比增速从此开始呈现下滑趋势,6月份的同比增幅已不到3%。今年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平均仅增长了7.08%,首次低于中国GDP的增幅;而此前十几年,国内报刊的广告收入平均增幅高达30%以上。让人担忧的现象是,这种下滑趋势已在国内几家最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纸中普遍出现,过去排名前十位的报纸大概只有一到两家“幸免”,其他报业集团均呈现负增长态势。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对全国报社和报业集团抽样统计后公布的消息表明,国内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实际收入大部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平均跌幅达15%以上。

应该说,报业的寒冬也许就从这个时候来临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经济而言,中国报业的寒冬显得早了一些。

报业的关键是“出口”之战

报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把报业、报纸和新闻三个概念区别开来。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新闻”。现代社会,新闻是一种必需品。每个人要在一个咨询、信息的社会中生活,就必须接受新闻,被新闻所覆盖。如果历史地看,从最早的街头小道消息,到报纸、广播、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如果非要说有变化,一方面只能说人们接受新闻的途径变化了,电台、电视台、网络,都成为今天人们找到新闻的主要途径了。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于新闻的依赖性增强了。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新闻和咨询依赖程度的增加,决定了新闻机构存在的必然性。从这个基本道理出发,报业作为一个新闻生产单位,社会上有新闻需求,报业就必然存在,就不会灭亡。从目前看,中国报业有成熟的新闻团队,有稳定的新闻源,有成熟的新闻生产机制,有相对成熟的市场运作和管理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当前还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保护。应该说,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报业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滑坡。换句话说,有这些优势,报业就有前途。

那么,现在来的狼,会吃掉什么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报纸”。应该说,技术进步要淘汰的是新闻的传播途径,而不是新闻本身。报业未来的前景,很大程度体现在报业工作者对于新闻载体的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上。从报业讲,只有不断适应技术进步,适应读者群的转换,重新研究新闻的“出口”,才能在整个媒体传播方式转换的时代,赢得先机。探索、创新、创造新的媒体方式,这几乎是寻找报业前景的唯一出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报业面临着的,是以什么样的载体,来把新闻送到百姓手中。我们可以把这场探索,概括为“出口之战”。应该说,这几年报业出现的手机报、电子报、大屏幕以及探索中的折叠报、即印报等等,都是今后突围的可以参考的方向。但整体上看,现有的媒体方式都有其不成熟的一面,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仍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但我相信,只要找到适合新闻传播的新载体,整个报业就会浴火重生。

如果关注这几年全国报业调整,我们也能发现,中国报业的“出口之战”已悄然打响了。过去不被重视的网站,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报社放到了率先发展的领域,手机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据说上海某报业集团已经将利润的70%用来支持新媒体开发,一些报业开始探索多种经营的途径。一些过去找上门来都没人理的新媒体,如当年的上海分众传媒公司,如今已成为上海报业的座上宾。无论如何,这些新的迹象,表明报业突围战已经打响。

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这场突围,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局。

谁在影响着报业的创新

21世纪,世界报业已经进入了“想象力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生产力、最大的机遇是“想象”。很多新锐的报业,都拿出一批专业人员,这些人拥有报纸的专业知识,且对新的传播技术有相当了解,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技术进步、百姓消费、制度创新中,想象报业未来发展途径,寻找未来发展的机会。现在国内外媒体出现的事业发展部,一定程度承担了这个想象部门的作用。

从想象变成现实,需要解决若干技术问题。从现在已有的结论看,报业要解决好创新和发展问题,必须突破一系列发展瓶颈,并寻找到新的平衡点。

其一,要在现有技术和阅读习惯之间找到平衡。世界报业有数百年的历史,一个东西一旦有了数百年孕育,就会成为一种文化,报纸也是如此。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最容易阅读的媒体形式,还是报纸。因此,报纸的替代产品,必然会受到今天报纸模式的深刻影响。电子媒体是最被看好的“出口”之一。但从互联网到手机报,目前所有的“出口”都达不到纸质媒体现有的亲和度。或者屏幕过于狭小,或者缺少移动性、便捷性,或者与以往的阅读习惯有巨大的差异。总之,从现在看,完全替代纸质媒体的传媒方式还没有出现。

找到电子报刊和报纸阅读习惯的平衡点,需要两个方面朝着一个方向一起走。从读者角度上看,现在新生代是在14时屏幕下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应该说,只要平展开的电子媒体能达到现有14时屏幕的一半,新生代就很容易找到阅读的感觉。如果加上折叠的因素,一个四分之一14时屏幕的手机,应该就可以满足新生代的阅读期望。从这分析看,我们离手机阅读的距离其实并不远。

纸质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其便捷性。这方面,只要移动网络能够逐步普及,应该不是一个多大的难题。还有一点就是电子媒体的表达方式问题。现在手机报承接的是电脑阅读习惯,也就是读标题,通过标题点击新闻的阅读方式。这对于新生代来说,应该是非常亲和的。但是,其大量应用起来,还应该有很多改善的空间。总之,像报纸才是电子媒体的出路所在。

其二,广告如何在新媒体上找到实现的途径。我参加过一次日本惠普公司在香港举行的产品推介活动,他们展示了新一代电子纸。当然,从技术上看,从电子纸过渡到电子报纸,现在还有很多难题。但总体上说,现在技术上走向电子报纸的难度应该越来越小。我个人看,阻碍报纸向电子报纸跃进的更大难题,可能是现有报纸广告如何在电子媒体上体现的问题。

从现在看,包括手机报、互联网等等,都没有解决好广告表达的问题。熟悉媒体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广告的推动,报纸就只能靠直接收取读者阅读信息费用来维持。这就提高了电子报纸的发展门槛。换句话说,一个单纯依靠新闻来赚取利润的电子报纸,是很难维持的。

其三,新的“出口”与基础网的关系问题。现在已经有的网络,电信是一家,再就是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还有就是电力网,铁路系统原来的网线等。如果报业也在这个基础网上找出路,必然是一个天生的后来者。这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报业的发展。同时,按照现行的政策,国家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出口,也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大量的新闻网站早在报纸上网之前,就已经在网络上经营各种新闻,由此决定了报纸从这个出口向外走,其实除了原创新闻外,没有任何优势。

我甚至这样认为,一旦报业出口问题得不到最终解决,报业的决策者可能会更愿意把自己当作新闻提供商或者批发商,而不是零售商。这样做,可能会让报业整体转向通讯社。某种意义上,这种可能也许更大。这里就涉及到报业利润的实现形式问题。现在国家级的通讯社由于用户多、覆盖面大,可能在利润实现上相对容易。而对于一个地方报业通讯社而言,由于其覆盖面太小,单纯依靠出售新闻的收益,可能就很难维持其正常发展。可以预言的是,一旦报业找不到更好的出口,新闻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昂贵的消费品。

报业面临的时代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铁定是要等着被同仁“拍砖”的,所以,为了让“砖头”更多一点,我索性继续我的“报业哥德巴赫猜想”。我所有的用意不是宣布报业的寒冬,而是想根据自己的理解,让更多的同仁关注报业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传媒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的感觉是,这个时代有很多值得分析的现象。

其一,大众传媒正向分众传媒方向发展。过去报业说自己是大众传媒,大众的含义是,其占据了传媒的主流和大多数。事实上,21世纪是各种媒体兴起的时代,随着各种媒体的兴起和不断涌现,报业、电台、电视、杂志以及网站、手机信息、网络电台等等,都纷纷在抢读者和观众。各种传媒最终都会成为新传播时代的一个个分众。他们只能以一部分读者或观众为传播目标。相对而言,电台、电视台、网站占据的机会要好一点而已。

对于报纸而言,我个人的预计是,未来几年中,报纸居高不下的成本因素以及消费人群的老化,将使报纸变成十足的贵族消费品。报业走向分众媒体的另外一个标志,就是报业被逼向高端、高龄人群。从现在到今后的10年到20年,成本的增加和年轻读者的流失,加上订阅量的下降,逐步会将报业推向高端。这几年,国外一些报纸的读者群调查已经显示出读者高龄化的趋势,这大概就是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迹象吧。

其二,广告或许会从媒体中大量剥离出去,闯出自己的路。一直以来,广告业和传媒业是一种近亲关系,传媒依托广告而存在,广告凭借媒体而传播。世界传媒业与广告业的这种近亲关系,是世界传媒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海量的网络空间给各门类广告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个人的猜想是,各种专业网站将给广告传播特别是各种分类广告的传播,提供大量的空间,搭载在报纸、广电媒体的各类广告会越来越少,大量的广告会转向专业的网站。

各种专业网站崛起和分流传统媒体的广告,早在几年前就已初显端倪。比如过去的旅游网“磨坊网”,据说前两年开出的价码是数百万,而拿到现在,恐怕加上一个零,人家也不一定就能让你收购了。应该说,当前是抢占专业网站掘金的最后机遇,希望有识之士能搭上这列发财的列车,阔步前行。

还有一句前面说过的话,如果广告从媒体上大量卸载,最大的难题是,新闻消费将变得非常昂贵。

其三,专业传媒人与泛媒体人共存的时代。在未来,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传媒作者的泛众化。以摄影来说,过去这种被少数专业人士垄断的技术,由于科技的普及,成了多数市民的随身拍。深圳商报开设的数码现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大量的随机作者不仅看到、拍到了过去专业摄影记者没有去过的领域,而且其作品的真实性、现场感,都令人叹服。

今天网站BBS上的各种新闻帖子、照片、游记、生活感受等等,都让新闻从神坛走向平民,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五花八门,专业的报纸、刊物都受到这些没有任何付费的信息困扰。比如你想去一个地方旅游,过去要看专业旅游杂志,或者去找专业旅行社咨询,现在你随便打上几个字,就能看到数百条同样的旅游指导。他们甚至会帮你标出你汽车转弯的路口或者路程中需要支付的小费。

我相信,文字记者也许有一天会遇到同样的尴尬。当一些BBS上的即时新闻和摄像片段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途径时,普通的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就会感到新的压力了。也许有一天,我们看到的新闻不是专业人士制作的,而是完全由一个来自现场的业余作者提供的作品。起码从那时候开始,专业记者和业余作者会长期共存。与上面的分析相反的是,这个时代,由于非专业记者的介入,报业通讯社可以通过这类非专业人员控制其成本,从而使新闻不再昂贵。

当然,这样的畅想我们可能还会有很多。我想说明的是,纸媒时代正面临着种种危机,新的媒体时代正在迫近。今天30岁的年轻报人,走到新闻事业的终点,需要30年。即便是如我这种40岁的“老头”,我们看到的终点,也在20年以后了。你如果不理解20年、30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不妨回头看一看。20年前,是中国的1986;30年前,是中国的1976。我们在这两个年份上看到什么?那时候,一台黑白电视机离我们有多遥远?一辆自己拥有的汽车,是一个多么疯狂的梦想。可20年、30年,我们就是这样走过了,我们拥有了普通彩电、平面彩电,等离子、液晶彩电,我们从手摇电话跨步到了最先进的手机TV,我们从自行车走到了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这一切,仅仅20年、30年。所以,无论20年也好30年也好,站在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的视角看,都是非常漫长和难于想象的。

不管我们能看多远,我希望大家都有个好奇的心境,随时登高远望。

标签:;  ;  

关于报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猜想_传媒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