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余世松

开阳县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300

摘要: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UGB)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8例UGB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34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一定好转,其中,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同乙组的94.12%比较,有着较显著的差异(X2=14.862,P<0.05)。结论:给予临床UGB患者应用泮托拉唑,可取得较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UGB;泮托拉唑;奥美拉唑

上消化出血,作为临床一种多见且危重的疾病类型,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表现为黑便或呕血,并多伴有血容量减少等情况,可诱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情况危重时,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若治疗不及时,其死亡率可达15~20%[1]。同时,据相关数据显示,急性UGB患者人数约占临床外科总住院人员的0.96%左右,占临床内科总住院人数的2.43%,众多局部或全身性病变都可能诱发UGB,一旦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将严重威胁到生命。为此,近些年来,伴随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关于UGB病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不同种类的抑酸剂被运用于治疗UGB,均取得一定疗效。而本院发现,应用泮托拉唑治疗UGB,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现将报告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UGB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40例,女28例,年龄均在20~74岁间,平均年龄是(50±3)岁,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出血部位均位于上消化道,且以呕血(和)或便血(黑便)为主,并经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5例,糜烂性胃炎出血20例,活动性胃溃疡13例,并将那些因恶性肿瘤而诱发出血的患者、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与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药物过敏者以及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排除在外,而后随机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34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给予奥美拉唑(由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出,国药准字号为H20063740)静脉滴注,而乙组则给予泮托拉唑(由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效公司产出,国药准字号为H20067214)静脉滴注,两种药物均以40mg注入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每天2次,连续使用3~5d。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补液支持治疗,若大量出血则需酌情给予输血治疗,若无效,均于3d后改用或是加用止血药物与其它一些抗酸药物,若止血有效,于5d后结合病情改为药物口服。

1.3判定标准

止血判定标准:(1)患者停止呕血(和)或未再解黑便;(2)生命体征正常;(3)复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无继续下降,或逐渐恢复正常;复查尿素氮指标无继续增高或逐渐恢复正常;(4)经内镜检查显示治疗后病灶处无活动性出血;若患者在用药36h后未出现活动性出血且满足上述4项标准,则为显效,若在用药72h后未出现活动性出血且满足上述4项标准,则为有效,若用药72h后,仍可见活动性出血,则为无效[2]。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并以P<0.05代表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发现,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一定好转,其中,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同乙组的94.12%比较,有着较显著的差异(X2=14.862,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患者溃疡基底部血管极容易被自身分泌的胃酸所溶解,而出血位置凝结成的血痂与血块也极易脱落,特别是在pH值较低的时候,更是无法正常聚集血小板,进而影响到凝血酶原功能,诱发消化性胃溃疡出血。而在临床上,对于那些经内镜检查为溃疡且在近期伴有出血现象的患者,其疗效一般都是基于静脉滴注相应药物以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或是同内镜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止血的效果,减少溃疡再出血或手术的机率。然而,要想使患者的内部环境保持一个较稳定的pH高值,仅仅是H2受体拮抗剂并不能获得最好效果,因为该种药物主要是用来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同时H2受体拮抗剂并不能长期使用,容易使患者产生一定耐药性,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而质子泵抑制剂,同该种受体抗结剂相比较,其在胃酸分泌抑制方面,更加有效,能够快速愈合溃疡,根治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出血上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3]。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均为质子泵抑制剂,同属苯咪唑类衍生物;泮托拉唑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与奥美拉唑相比,它在作用的准确性及药代动力学方面有所改进,不受摄入食物及其它抗酸药物的影响,泮托拉唑与肝脏细胞色素P450的亲和力较低,并有Ⅱ期代谢的途径,因而在发挥抑酸作用过程中同其它药物间的相互影响更少;而且该药物可对质子泵产生不可逆的阻滞作用,时效长达24小时以上;同时还可通过控制胃蛋白酶的分泌来减小胃酸活性,快速改善患者出血部位的酸性环境,从而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以达到凝固止血的效果,故该药物在弱酸性或中性环境中所产生的稳定性效果,要显著高于奥美拉唑。故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在被给予泮托拉唑之后获得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甲组。由此可见,给予临床UGB患者有效应用泮托拉唑,可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从而促进患者溃疡的快速愈合,而且该药物对机体肾脏功能影响较小,同样适用于临床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着良好的安全性,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连光.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902-903.

[2]贾淑珍.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28-29.

[3]汪传臻.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8):1472.

论文作者:余世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  ;  ;  ;  ;  ;  ;  ;  

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余世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