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综述--基于十年文献的计量与内容分析_终身教育论文

我国“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的综述——基于对十年文献的计量和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终身教育论文,现状论文,领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00(2011)05-0003-08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初衷

终身教育正在通过实践逐步由理念变为美好的现实。1965年,“终身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思潮。S.拉塞克、G.维迪努在其著作《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将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比喻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教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紧随其后,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概念的提出,将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步落实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并将终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推向了新的高潮。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创建学习型区县、学习型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切实推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世界各国都将终身教育确立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原则。美国《教育十点计划》在今后国家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宣言中提到终身学习[1];199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名为《学习的时代》的文件,强调了建立面向所有人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迫切需要[2];在意大利,终身学习于1996年被确认为一项国家政策,法律规定每年劳动者可享受150小时的学习时间[3];日本也将终身学习作为教育革新的核心命题之一,设立了终身学习局、终身学习审议会,发表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等[4]。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原则,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等一系列创新实践都在践行终身教育的理念。

我国开展终身教育的实践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在我国,终身教育的实践尚处于开创阶段,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所评价:“就总体而言,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推行尚属起步阶段。无论在认识的深度上还是在实践的力度上,我们都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5]。”事实上,我国终身教育的实践远远走在了制度、规范和学术研究的前面,现实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迫切需要方法的指导和政策的支持。

总结与理性反思是未来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叶澜教授在谈到教育学研究的发展时曾论述到:“一门科学要摆脱自己发展中的盲目与幼稚,也必须对自己的发展历史作及时的、深刻的反思,形成自我意识”[6]。我们认为,对一门科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反思,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为此,本研究的初衷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对我国终身教育发展历史的理性反思,分析出我国终身教育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性质等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时序变化趋势,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是一种以文献的外部特征(如书名、著者、出版年、出版地、出版商、参考文献、页数、版次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来描述的方法[7]。内容分析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方法。内容分析法客观、系统、定量地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8],侧重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需要研究者做出推断,因此,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文献内容,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类目设定,经过编码,最终得出结果。

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在应用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但是在许多方面也表现出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成的方法类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具体范围不同、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等。近年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根据其各自特点优势互补来进行研究成为一种趋势。王曰芬等人认为:“这种新的综合分析研究方法的应用,将会全面提升学科研究的水平和效率,有利于从文献计量的分析过渡到对文献中知识的测度与分析,有利于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进一步完善方法论体系,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满足网络信息环境下文献计量学和情报学发展的客观需要[9]。”因此,本研究力求采用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的长处,对文献的外部特征,例如作者、作者来源、被引数量、课题级别、参考文献等将侧重于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来进行研究;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性质等要素将侧重于使用内容分析法来进行研究。

2.文献样本

本研究以国内正式公开发表的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中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本研究的检索年限定为2000年至2010年。

本研究选择了两个关键词——“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分别在篇名(或题名)和关键词中进行检索,确保研究样本囊括了以终身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将终身教育作为主要研究视角探究其他学习、教育、社会问题等的各类文章。期刊检索限制为核心期刊。所有检索均为精确检索。

在实际的检索过程中,按照先检索篇名,后检索关键词,先检索“终身教育”,后检索“终身学习”的顺序依次检索,去除重复结果后,得到期刊3877篇、硕博论文448篇。

在对所得结果进行查阅、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量按照关键词条件检索出的文献,其内容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相关性也不够紧密,或者内容不是学术性研究成果。为此,我们按照“明确围绕终身教育展开具体论述的学术研究性文章”为筛选标准,对检索到的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进行二次筛选,最终得到1155篇期刊文献和238篇硕博论文。

文献筛选的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两名研究人员在充分理解筛选标准后同时完成,筛选过程中保持及时沟通,确保筛选标准的一致,最后得到的筛选结果由两名研究人员共同认可确定。筛选前后的文献数量如下表(检索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1月15日)。

3.内容分析要素及类目体系确定

运用内容分析法的要求,需要预先制定类目表格,然后按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判断、记录各类目所表现的客观事实。类目,即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本研究根据研究的需要,在借鉴权威专家所采用的类目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性质等三个类目体系。如表3-表5所示:

4.外部特征计量要素确定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我们确定了五个计量要素,见表6。

5.文献编码统计说明

我们首先根据筛选出的样本即核心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分别从1~1155和1~238进行编号。然后将文献篇名、作者、课题级别、被引数量、参考文献等信息录入excel表。

对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性质三类应用内容分析法的项目,则由三名评判员(一主二辅)根据确定的统一类目体系进行充分理解和沟通后,分别进行评判。在逐一反复阅读文献后,对每一个分析单元进行赋值。

针对文献涉足多个研究主题,为了避免信息遗漏,我们采取了对一篇文献的多个主题进行分别赋值的方式。这种方式导致在相关统计表格中出现样本统计数量略多于实际样本总数的情况。

针对文献信息不全的现象,如没有提及作者单位或者参考文献因故被期刊省略等,我们在表格中赋予了空值,这也会使得在某些统计表格中出现分析的样本数量略少于实际样本总数的情况。

针对同一作者一稿多投的情况,只保留了一篇文献。筛选的依据是首先保留引证次数多的文献,若引证次数一样,则保留累计引用次数多的文献。

6.信度检测

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高;一致性愈低,则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

在本研究中,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3名研究人员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性质进行编码。根据三个方面各自编码的结果,分别进行了信度计算。

为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员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平均相互同意度=89.2%,信度R=96.1%。说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7.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问题的有效程度。本研究的效度采用了专家效度的方式。首先,研究主题等类目是根据领域内的权威专家的相关著作和文献归纳、整理而来。其后,又对小范围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多次测试,修正、改进了类目的组成与描述定义,最后邀请教育部高教司的相关领导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审查而最终确定。综上,经过理论指导、文献试测分析、专家审查等环节,使本研究的类目,尤其是主题类目更能切合本研究的需要,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三、研究主题的倾向

近十年来,终身教育领域期刊类文章关注比较多的主题集中在建设途径(487篇,42.2%)和教育形式及其特征(305篇,26.4%)方面,即研究重点和热点主要是如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其所包含的各类具体教育形式的特征。排在之后的是基本理论研究(192篇,16.6%)、意义与重要性(185篇,16.0%)和国外情况研究(169篇,14.6%),都达到了10%以上的关注度。

图1 硕博论文研究主题分布

硕博论文与期刊文献类似,最集中的两个主题仍是建设途径(116篇,47.7%)和教育形式及其特征(53篇,21.8%)。这说明不同研究群体在终身教育关注领域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

期刊文献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类别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现象,其中,单纯采用定性与思辨方法类别的文章占据了绝大比重(989篇,85.6%),余下的文章则多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研究(143篇,12.4%),只有很少比例文章单纯采用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类别(23篇,2.0%)。

硕博论文三种研究方法类别使用频率的排列顺序与期刊一致,但在数量上,单纯使用定性与思辨方法类别的文章比例大幅下降至57.6%,而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类别的文章比例则显著上升至38.2%,定量与实证方法类文章为4.2%。

五、研究性质的取向

期刊文献在三种研究性质的分布上比例均衡,综合性研究类文献的数量略少于其他两类文献。其中基础性研究为36%,应用研究36%,综合研究28%。

硕博论文中综合性研究的论文在三类中所占比例最大,而这一点也和期刊文献的分布恰成相反对照。分别为:基础性研究30%,应用性研究26%,综合性研究46%。

六、活跃研究者分析

研究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其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影响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者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研究的水平和发展方向。经统计,十年间作为第一作者在期刊文献中发文量相对较大(3篇含以上)的人员如表8所示。进一步统计表8中作者所发表文献的篇均被引次数,排名靠前的如表9所示。可以看出,郝克明、顾明远、厉以贤、高志敏、吴遵民、陈乃林、吴雪萍、吴忠魁等人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表现较为活跃并且得到了其他学者的相对认可。

七、作者来源分布

除其中93篇文献没有标注作者单位信息外,高等院校以855篇,80.5%的比例高居榜首,这些作者中有专业科研人员,也有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机关,发文66篇,占6.2%;科研院所以58篇,5.5%位居第三位;另有83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其他性质的单位,如图书馆、基础教育单位、杂志社和电视台等。从中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是当前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的绝对主力。

图2 期刊文献篇均被引次数年度状况

八、文献被引次数状况

通常,文献的篇均被引次数会随着年代趋近同时被阅读年限的减少而变小。但是如图2所示,2001年、2003年和2007年三年的统计数据分别出现了极大值。分析发现,在这三年中都出现了一些被引次数远远超过邻近年份的文献。例如,2001年的《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霍力岩)和《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李定仁)的被引次数都在120次以上,而2000年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叶忠海)其被引次数也仅为68次,2002年的情况则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世纪初,随着终身教育浪潮的展开,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相对集中于反思在新的环境下,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等教育领域关键要素或问题所发生的变化及我们所应采取的对策。类似的,2003年的《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高志敏)和2007年的《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张尧学)两篇文献的被引次数分别远高于邻近年份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终身教育研究新时期的新特点,如关注本领域内相似概念的辨析以及数字化技术和系统在终身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图3 硕博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年度状况

硕博论文中,篇均被引次数出现极值的时间是2005年,当年共有6篇论文(总数为29篇)被引量在6次及以上,而十年间全部硕博论文样本(总数为238篇)中仅有11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在6次及以上。这6篇文章分别是《终身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选择》(李磊)、《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范卫宏)、《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匡令芝)、《关于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改革的思考》(王霖)、《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李延安)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探》(谢岚)。

图4 期刊文献涉及课题数量的年度变化

九、课题级别分布

按十年总体统计,在1155篇期刊文献中,有各级课题支持的文章只有84篇,占7.3%。但是,从图4中可以看到,课题类文章的数量还是呈现出逐年迅速递增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对终身教育领域研究投入的加大。同时,从整体级别分布来看,省部级课题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国家级课题。因硕博论文通常不将课题明确标注在论文中,因此本研究未作统计。

参考文献分布

图5 期刊文献中附有参考文献的文章占比的年度变化

如图5中所示,含参考文献的期刊文献比例呈增长趋势,这说明本领域文章的写作变得更加规范,同时也更加注意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价值。由于附带参考文献是硕博论文的必备要求,本研究未统计附有硕博论文参考文献的论文比例。

图6 期刊文献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

从图6可以看出,除2008年由于样本数量小而出现了特殊结果外,附有参考文献的期刊文献年度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基本保持在6篇上下。而从具体文献来看,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从1~129篇不等,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图7 硕博论文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

从图7中可以看出,硕博论文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与期刊文献相比,硕博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上非常多。

在期刊文献的各类参考文献中,期刊文章以1735篇,37.9%的比例成为终身教育领域期刊文献中最多的参考文献类型,其次是专著类参考文献,数量为1687篇,占36.9%。论文集和学位论文被引用的比例极低。

图8 硕博论文参考文献类型分布

如图8所示,与期刊论文相比,硕博士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引用绝对数量高一些,但与其它文献类型相比,学位论文仍是硕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被引较少的文献类型。

十、结论与建议

1.终身教育领域已经成为21世纪学术研究的新热点

我们采用同样的检索方式,检索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1999年的核心期刊,得到875篇文献(未经过筛选),仅为2000-2010年的文献(未经过筛选)数量(3877篇)的22.5%。可见,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终身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另一方面,学术研究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水平和发展规律。

2.应加大对基本理论以及政策与制度的研究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果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文化生活和教育的需求、世界范围内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等都将对我国人才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教育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10]。在上述国情背景下,搭建终身教育体系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要创设终身教育的政策与制度环境;不仅需要敢于改革的创新精神,更要选择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途径。因此,能否系统地认识终身教育理论的渊源、形成和发展规律,总结终身教育的目的、原则和特征,制定政策和制度是保障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研究中发现,在过去十年中我国终身教育领域学术研究的选题集中在如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其所包含的各类具体教育形式的特征,两项总计约占69%。对基本理论以及政策与制度的研究重视不足,两项总计约占30%。这种现象容易导致终身教育实践的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因此,未来应加大力度,重视终身教育基本理论及政策与制度的研究,例如:2011年,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了“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研究院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研究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领域的科学决策,促进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发展。

3.应努力改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方法是直接影响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期刊文献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类别呈现出不正常的现象,单纯采用定性与思辨方法类别的文章占据了绝大比重(989篇,85.6%),只有很少比例文章采用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类别(23篇,2.0%)。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终身教育领域学术研究方法仍以定性与思辨为主,缺少定量与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容易导致读者对研究成果科学性的质疑。我们以为,这种现象也是文献平均引文次数处于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合采取定量与实证方法研究的课题,例如: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准备状况、中国成人学习者学习风格等等。

终身教育体系的搭建,不仅涉及教育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诸多因素,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教育学科的研究范畴,呈现出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对终身教育基本理论的认识不应只依靠教育学科的研究力量,而应该组织多学科研究力量,研究队伍应来自研究机构、机关、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

研究范式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式,积极借鉴和吸纳其它学科的研究范式。例如:可采取设计研究的范式,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研究的过程即实践的过程,研究的成果即是成功的实践案例,也是一套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4.国家应加大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的课题立项和资助力度

本研究中发现,过去十年中,研究课题产生的文献数量呈现出逐年迅速递增的情况。尽管如此,由课题产生的文献成果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仅占7.3%。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对终身教育领域研究投入的力度仍不足,其中,省部级课题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国家级课题。建议加大国家专项课题的立项数量,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终身教育的学术研究中。课题立项应向基本理论,以及政策与制度两方面倾斜。

5.提高终身教育领域学术性文献的录用标准

本研究中,从核心期刊上查找到的3877篇文献中,只有1155(占29.8%)篇文献符合学术文献的标准。许多文献被淘汰的原因是文献不属于学术研究成果的范畴。期刊性文献和学术论文类文献的均被引用次数的下降趋势也可以反映出目前在我国期刊中刊出的终身教育领域文献成果的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样本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时,我们还发现,无论是篇名、文章的内容、引用的数据和资料,还是研究的思路,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一方面可能代表了研究者们在关注点上的一致性,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文章内容的雷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状况。

在此,特别呼吁各类学术刊物提高论文录用的标准,坚决拒绝不属于学术论文的文章,严格学术规范,鼓励学术创新,注意追踪和报道重大研究课题的成果,宁缺毋滥,保质保量,切实发挥学术阵地的作用,提高学术刊物的水平。

标签:;  ;  ;  ;  ;  ;  ;  

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现状综述--基于十年文献的计量与内容分析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