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分析论文_王宝英

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分析论文_王宝英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157000

【摘 要】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精神障碍患者65例,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有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情绪不稳等,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及防范措施,使患者暴力发生率显著降低,伤残率降低。结论:熟练掌握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原因,护理过程中要学会识别攻击行为的先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冲动的措施等有效的干预行为,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病率。

【关键词】精神障碍;冲动行为;原因;护理

精神科患者发生的暴力行为一般是指精神病患者对他人的身体直接伤害或破坏其他物体的不良性质的攻击行为[1]。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凶杀行为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年的一些研究证实,犯罪行为尤其是暴力凶杀行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比例较高[2]。临床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因患者的冲动行为给医护人员及周围其他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常见,鉴于此,抑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降低其攻击性是护理工作的关键[3]。我们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冲动行为的发病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精神障碍患者65例,其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31~75岁,平均53.6岁;疾病分类: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38例、情感障碍11例、癫痫性精神障碍8例、酒中毒性精神障碍6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2例。

1.2原因

⑴受精神症状影响:在幻觉支配下,尤其是出现命令性幻听时,患者就会执行幻听而产生暴力行为;受妄想支配,产生暴力行为的妄想常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妒嫉妄想,被控制妄想等。如患者认为某人要陷害自己,置自己于死地,为保护自己而先发制人,对被怀疑对象实施攻击;⑵意识障碍:当患者处于意识模糊或精神错乱状态时易发生暴力行为,其行为特点为无任何目的和准备,突然发生,一般半途而废,但也有造成严重后果者;⑶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极度兴奋,情绪激动,极易产生暴力行为;⑷强制治疗、环境突变:患者自制能力极差,一旦入院面对陌生环境,原来的生活习惯被打乱,接受强制治疗,会使其产生紧张、恐惧及被害心理,因此,患者出于自卫考虑,会在医务人员毫无防备下展开暴力行为;⑸医护人员言语不当,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对于兴奋躁动患者的态度不冷静,言语不得当可能激发患者的兴奋冲动行为。

2 护理对策

2.1改善病房环境

住院环境要适合精神病患者,减少紊乱及拥挤现象,活动室要宽敞,重点患者要集中管理,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保管好危险物品,做好安全检查及交接班工作。

2.2心理护理

患者处于住院治疗阶段,往往会出现出烦躁、易怒、等现象,这是患者普遍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与精神病患者接触时应注意接触的方式、方法。对不合作的患者,护士态度要和蔼、耐心、语言委婉,不要激惹患者,更不能训斥、威胁、恐吓患者,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要耐心说服教育,满足其合理要求,并指出冲动的后果和危害,在做各项治疗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得到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修养,举止文明、友善,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目光流露出乐观、轻松的表情并能感染患者,通过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施加影响,使患者的心理逐渐恢复正常,护理人员在日常接触患者时,随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士的一言一行都对患者产生影响,良好的语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减少医源性患者冲动行为。在与患者沟通时,首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便于沟通的环境,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的观点不加评论,但是也绝不妥协,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允许患者诉说心中的苦闷和疑惑,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合理的建议,指导患者用能接受的方法宣泄愤懑,对患者不理解的给予解释和劝慰,及时告知患者冲动行为的后果和严重性,对患者的积极表现及时予以表扬。

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及时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做好药物治疗的基础护理,在患者处于激怒状态时需紧急使用镇静药物,让患者的情绪及时安静下来。在使用大剂量镇静药物时必须保证足够饮食和水分的摄入,同时注意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的一切活动须在护理人员的视线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同时观察药物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副作用,增加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2.4被害妄想护理

患者总怀疑别人要害他,故情绪处于紧张、敌对状态,患者往往为了保护自己,会先下手伤人,这样的患者很难预防。在护理工作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要接纳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当患者谈及妄想内容时,要认真倾听,不要轻易评论,不要与其争辩,可适时提出自己没有同样感受即可。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隔离被涉及到的妄想对象。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妄想程度。

2.5幻听支配护理

患者常常听到有人说他坏话而冲动打人或采取自伤的方法以发泄心中的愤怒,对待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应判断其幻觉的类型、内容、性质及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应选用轻松的话题和患者聊天,选择适当时机对患者的幻觉体验提出合理的解释,告诉患者如何调整自己,不受幻觉支配。多组织患者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看报纸、看电视、组织患者打牌、玩游戏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幻觉对患者的影响。

2.6对情绪不稳定的、处于激动状态的患者,工作人员首先将患者隔离,紧急使用镇静药物,先给予口头约束,仍不能控制情绪时给予行为约束,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以取得配合。

2.7评估冲动行为护理

医护人员在接触住院精神病患者时,应了解其背景资料,病情及思想动态。对既往有冲动行为、自伤、伤人行为或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应加强防范,在询问病史的同时也要注意安排好患者,避免出现冲动伤人行为。评估冲动行为的发生率,医护之间也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并在医嘱、三防交班本中体现,及护士专用黑板上用统一的特殊标记“方块”表示。

2.8加强安全管理

保证病房安全:对新入院及会客的病人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严把入院关,严格检查禁忌品,包括所有的锐器,打火机,玻璃等,每周定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清除病房内所有危险物品。

2.9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上班时要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做到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尤其在夜间及清晨人员少时。保证每个患者的活动都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以内,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严格交班。及时发现冲动行为先兆,力争将冲动行为消灭在未发生之前。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的原因是多样的。从主观因素来看,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异常可导致患者的行为异常。精神异常者会有幻听、妄想等症状出现,而这些症状往往会促成患者的冲动行为[4]。由于精神病人多数无自知力,住院都不是自愿的,所以拒绝接受治疗,或有伤人行为,所以我们要有预见性,预先评估患者的冲动行为,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朱琴芳,金冰冰.精神科低年资护士遭受暴力及防攻击学习现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18(4):32.

[2] 乔屹,谢斌.男性青少年暴力行动与认知执行功能缺陷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7):881-884.

[3]谢荣仙,吴金花,谢素芳.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11(12):602-603.

[4]张志玲,范明秀.109例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11):547-548.

论文作者:王宝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分析论文_王宝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