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科学技术对黄河水文监测工作的影响论文_田国强,潘东,常桂强

探析科学技术对黄河水文监测工作的影响论文_田国强,潘东,常桂强

黄河水利委员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

摘要:黄河水文监测工作是监管黄河水质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黄河沿线流域已经建成水文监测网络,并且水文监测布局合理,能够保证黄河流域的安全、稳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越来越多的精密仪器被应用在黄河水文监测工作中,能够保证水文监测数据的精准性,从而对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在本文中针对黄河流域的下游水文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且从科学技术对黄河水文治理、水文监测、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黄河水文;科学技术;水文监测

引言

黄河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此同时,黄河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供给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我国只有做好黄河流域的水文监测工作,才能够保证我国黄河流域水文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的水文监测工作也是我国进行黄河治理、开发的重要环节。要想治理好黄河,就需要建立健全、高质量的水文监测体系以及水文监测报告体系,并将水文监测工作作为黄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支撑点,不断的完善水文监测网络系统,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2]。

一、水文特征以及水文监测背景

19世纪初,科学技术被逐步应用在黄河流域的水文监测工作中。由于黄河流域沿线的地形、地质都较为复杂,经常会发生暴雨,以及产生严重的河道淤积等诸多特殊情况,从而为黄河水文监测工作、泥沙监测工作的开展带来工作难度,使得其他河流水文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无法应用在黄河水文监测工作中[3]。

在黄河水文监测工作中,传统的监测方式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采用直尺进行黄河水位的观测;当进行黄河水深测量工作时,主要采用测杆、测绳进行水深测量,并且做好测量标记;当进行黄河水流量测量工作时,部分都采用秒表、流速仪、电铃等测量工具;而在水文测量工作中,需要人工填写水文检测记录,以及需要人工进行黄河水流量的计算。由于在黄河治理中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较少,从而导致黄河治理工作中出现人工数量多、劳动强度大、高危险性等诸多问题,继而降低了黄河水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甚至会产生较大的数据误差[4]。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黄河河床高、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测体系;另一方面,要建设全方位、数字化的水文监测网络。在进行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时,传统的水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黄河流域的水文监测工作。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黄河流域的治理工作以及开发工作,就需要有先进的水文监测技术,以及精准的水文监测设备[5]。

二、科学技术对黄河水文发展的影响

1、水文监测设备的发展对水文数据精确度的影响

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使科学技术渗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黄河水文监测工作的进程,在黄河流域沿线建设了科学、合理的水文监测体系,从而使黄河流域的水文监测工作趋于数字化监测。

黄河流域的下游段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水源的调度问题、引水问题等,如果统一管理这些问题,就需要更高的水文监测要求。水文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际水量的合理性调节,因此,在保证水文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影响水文监测精确度的因素:

①目前,我国使用的水文监测船只多为机动船,其吃水深度较大,不利于在浅滩进行监测工作。

②在水域的低潮期,测量船只无法到达吊船缆道,甚至部分船只在测流时会出现搁浅现象,而这时吊船缆道也起不到作用。

③在水域的低潮期,由于水流量和水流速较低以及水流偏角较大,会导致测量船只出现颠簸现象,从而影响监测的精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在阴雨天或者雾气天,会影响监测人员的测验视角,甚至会错过针对水沙的最佳检测时机。

⑤在水域的凌汛期,会出现流冰现象,监测船只无法行进,甚至会威胁监测人员的安全,

目前,在黄河流域水文监测工作中,针对影响水文监测精确度的因素,黄河流域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艾山、高村、利津建立大跨度的吊箱缆道,有利于进行直接测速,从而提高了水文监测工作的精准度。遥感测水器(HW—1000型)以及数据后期处理软件在黄河流域水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离不开水体的传统监测手段,而使用微波进行黄河流域水文的监测工作,能够提高水文监测的精准度和监测频率。与此同时,这一设备的监测时间较短且监测流程迅速,大约3min可以打印监测结果,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水位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观测、控制黄河水域的假潮现象,并且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记录监测数据,从而实现黄河流域水文监测工作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了黄河流域水文监测工作的效率,这样的也保证了水文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此外,科学技术在黄河流域水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逐步在吊缆上道设置流速仪,减少水流量的监测时间[1]。

2、增强水文资料的信息化和实效性

在黄河流域的水文管理工作中,有存档详细、准确的水文数据资料,便于工作人员对黄河流域水文的开发工作进行有效治理。例如,高村水文站口是黄河流入山东的必经入口,而对这段黄河流域的末端河床进行水文监测工作,其数据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其下游的水文治理和水文调度[1]。

目前,黄河流域水文的监测工作已经实现了网络数据化,并且流域内的水文站已经建设了计算机处理监测台,能够实现网络共享,及时查询黄河流域的水文情况,并且能够针对黄河流域沿线的水文数据进行精准、全面化的分析,从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黄河流域水文的可持续性发展[6]。

3、采用科学的调水和调沙措施

黄河河床的升高以及黄河水流的断流都是黄河下游水域经常出现的现象,并且黄河的含沙量位居世界前列,这也导致在黄河治理工作中,其最大的治理问题是黄河治沙问题,而调水、调沙也是进行黄河治沙的科学方式,主要是采取人工开流的治理方式,通过将淤积的泥沙清理,转运到大海,从而降低河道淤积、断流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在黄河流域水文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黄河流域治沙、治水的方式[7]。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黄河流域水文的管理和规划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借鉴国内、国外的治理经验,将优秀的治理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进行黄河流域水文的管理工作,并且工作人员要积极创新管理技术手段,对黄河流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从而减少黄河流域灾害,更好的造福黄河流域沿线的人民。与此同时,在进行黄河流域水文的规划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坚持使用生态技术进行生态化治理,如堤防加入生态护岸等,从而促进黄河流域水文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学虞,刘中利,李懿琪.黄河水文科技技术对水文监测发展的影响[J].科技资讯:工程技术,2017,17:59+61.

[2]孟宪静,蒋公社,孟繁设,等.黄河水文科技与水文发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24-127,131.

[3]牛玉国.黄河水文发展的回顾及展望[J].人民黄河,2006(10):6-8.

[4]张建云,章树安.水文科技发展回顾及思考[J].水文,2006(3):13-17.

[5]张红月,张贸柱.以测报水平升级推进黄河水文科技进步[J].中国水利,2004(17):30-32.

[6]牛玉国.创新:黄河水文现代化的动力[N].中国水利报,2003,29(07).

[7]赵元春.黄河水文科研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治黄科技信息,2001(2):3-6.

论文作者:田国强,潘东,常桂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5

标签:;  ;  ;  ;  ;  ;  ;  ;  

探析科学技术对黄河水文监测工作的影响论文_田国强,潘东,常桂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