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为我离婚呢?_婚姻论文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为我离婚呢?_婚姻论文

爸爸妈妈:为了我,你们离婚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爸爸论文,妈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中学生节目,是由学生谈跟家长的关系。对这类节目,我不太在意。因为充满了事先编排的成分,听孩子们说些班干部那样的套话,不舒服。果然,一个男孩子打乱程序发言说,他的父母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无休止地吵架,而且总是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他疑惑地问:“为什么外国的父母为了孩子有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而离婚?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不离婚?他们是下定决心让孩子卷进吵架的漩涡深处才安心吗?”这个男孩说,有一次父母吵得他的脑袋都要爆炸了,他忍不住大吼一声:“你们吵够了吗?求求你们,为了我赶快离婚吧!”可惜,只顾卖弄自己“脱口秀”的女主持人轻描淡写地打断了这个男孩要倾吐内心的愿望,转向另一个很有些故作成熟的女孩,以便引出她早就背好的“连珠妙语”。那个男孩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焦虑表情和他那双疑惑、痛苦而又无助的目光到现在还晃在我的眼前不肯离去。

那天,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讲了他家的一段冲突,起因是他的17岁的儿子。他的儿子读中专,进了韩国的一家企业实习,而且考取了成人大专。儿子对母亲说,工厂为长江洪水的灾民募捐,所以向母亲要他自己的实习薪水去捐款。母亲却说一个小孩子捐款二百多元钱,太多了,只给了50元。儿子说,人家韩国人都捐一千两千的,咱中国人为同胞捐款,少了人家会看不起中国人。可是母亲仍用她的唠叨极力阻拦,儿子忍不住了,对母亲大吼了一句:“我不能忍受你的小市民气了!”

我的朋友说,由于孩子长大了,他和妻子之间维系婚姻关系的那条线也因为孩子对母亲的日益厌烦而变得岌岌可危。

我理解他的苦衷。应该说,他的妻子拥有传统妇道的一切美德:勤俭、老实,自己简朴得几乎到了苛刻的境地,而且从不与邻里同事交往。一切都投入于家庭,无要求,无上进,无是非,无怨言。据说,连本市的市长是谁她都不想知道。而他的丈夫却靠自学成为了卓有成效的媒体作家,继而又成了善于打经济官司的律师。妻子那小市民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越发恶性发展,孩子不在家,他们几乎就只顾各忙各的,到了一句话都不交流的程度。而现在,孩子也只有和父亲交流的话题。父亲出差几天回到家来,一边听着妻子对孩子根本不着家儿喋喋不休地告状,一边听孩子“老爸老爸”没完没了地说电脑,说VCD, 说他母亲听了认为完全没有用的事情。譬如周润发在《上海滩》中的形象“酷不酷”,美国会不会再次向伊位克动用武力等等一类问题。我的朋友说,每当此时,他就有一种感觉,儿子在千方百计躲避他的母亲,而能维系他和妻子相守于家庭的这条线就要断了。他说,他早就难以忍受妻子用她的生活方式使家庭只局限于实实在在过日子。而随着婚姻时间的延长和主妇权威的增长,妻子对我朋友所有的一切都干预,进屋换鞋、换衣;用什么杯喝什么水以及用什么抹布擦什么桌子等程序已经充斥家中。唯一宽松的是还没有盘查他有没有“私房钱”。现在,儿子已经对家庭、对母亲的程序和干预明显地厌烦和抵触了。儿子顶撞母亲已经不止一次,他当面批评儿子,背后给儿子和妻子讲道理,儿子有所改正,可是妻子却并不理睬。理由是辛辛苦苦还说不得他?难道吃了这么多苦还换不来这点权力?

说不通,家里已经充满了沉闷。我的朋友说,儿子已经多次暗示,说他们夫妻不是一路人,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

……

责怪孩子吗?“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道德信条。难道现在的孩子们变成了如此这般的“逆子”了吗?

回到中央电视台节目中那个男孩的提问,我感到有许多是应该由家长去思索的问题,却不公正地逼迫孩子去冥思苦想了。

中国的父母们为什么为了孩子偏要维系许许多多已经勉强维持的婚姻呢?除去经济上的因素不谈,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根本就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父母吵架关你小孩子何干?我们为抚养你付出辛苦,还换不来吵架的权力?你还有管父母的权力吗?

母亲为什么非要逼孩子说出对母亲并不光彩的印象不可呢?在这个母亲的心灵深处,自己为孩子付出的辛苦应该换来统治孩子一切的权力。至于孩子,你有什么权力非要父母追赶时代去学习、去进步、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可呢?

孩子长大了,父母长小了。

我的邻居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夫妇已近半百,妻子在“文革”期间为躲避上山下乡而嫁给了当时是造反派头头的丈夫。现在,妻子早已下岗,又患有类风湿病,在家糊纸盒补贴家用。她的丈夫至今早已没了当年的威风煞气,是个看守铁路道口的工人,收入尚可,但嗜赌嗜酒,赌无大注,细水长流,有点钱都输给了别人,然后就喝酒,回家来打东骂西,乱发脾气,而且砸东西成了习惯,家里几乎砸得没有一件完整的物品。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会是怎样的光景。

且说这位妻子的一个男同学现在在电力局做工程师。他们在学校功课都是顶呱呱的,似乎这个男同学当年对这个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清秀端庄的女同学早存爱慕之心。时隔数十年,他听到老同学落到如此地步,特意赶来探望。见面以后,唯有唏嘘。以后,他常来常往,给老同学带来治病的中药、药酒,给老同学的女儿买文具,并且设法为这个初中毕业的姑娘联系职业高中……

岂知,那个无赖已极的丈夫却暗生杀机。

一次妻子犯病,他不管。暗中却等到那个工程师赶来为他妻子用药酒按摩关节的机会,他大呼小叫,招来街坊四邻,只说妻子使他戴了“绿帽子”,非逼那个工程师掏出四千元钱做他的“名誉赔偿”不可,否则,他就告到公安派出所,告到工程师的单位……

此时妻子已经是气息凝噎,欲哭无泪。而那个工程师更是难敌无赖,有口难辩。这时,那个年仅16岁的女儿恰好放学赶回家。谁也没有料到,小姑娘遭遇到这场是非,竟然冷静异常,她义正词严地质问父亲:“你现在拼命充当我妈妈的丈夫了,你什么时候真正尽过丈夫的责任?你给过我妈妈什么保护?什么关怀?你配做她的丈夫吗?……如果说我妈妈有错,千错万错,就错在她没有和你离婚的勇气!”

小姑娘对那个工程师说:“叔叔,你走你的,他(指父亲)要胡搅蛮缠,他告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去作证,证明你是清白的,你是好人。”

小姑娘又质问母亲:“你为什么要容忍这样的生活?你为什么没有勇气纠正自己的错误?你以为这样维护我的父母双全就能给我幸福吗?有这样一个父亲只能是我的耻辱。”

事后,女儿终于说服母亲提出了离婚。邻居对此议论纷纷,最让大家震惊的,是小姑娘在事件中表现出的早熟。有人开玩笑说:“小姑娘是看电视剧看的,她说的话整个儿是电视剧里的台词。”

或许这是真的。然而,大人们把电视剧的故事当成离自己很遥远的“别人的故事”时,孩子们却从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在汲取着自己的生活感知,在积累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甚至在设计着自己的未来生活。

有人说,时代的节奏太快了,给人际间造成的“代沟”已经不能用“代”来区分,甚至不能用年龄相差几十岁、十几岁来区分,而是在十岁的差距中发生着。因为年龄越小越容易被这个变革的时代所吸引,看了“变形金刚”想做飞天英雄;见了青春偶像歌星想和她一起狂歌乱舞。而大人们,尤其是从中国普遍的贫困中走过来的大人们,有的只是对社会事物使用价值的衡量。尤其是在家庭这个几乎被生活的实用性充填得严严实实的空间中,大人注重的是物质的更新,甚至是排斥着物质的更新,孩子却把精神遨游于日新月异的外部世界,从VCD更新为CVD到最隐形潜水战舰。因为,大人们把这些当成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而孩子却把这些当成自己未来的拥有。大人们更很少去思考的是,当自己竭尽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力求满意的小巢时,孩子却从现代信息中捕捉着完全不是大人们可以想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空间,而且真心实意当成自己未来的拥有。

孩子在追赶着时代潮,在走向未来的同时长大了。父母们呢?尤其是一些在时代变革中仍处于迷茫和疑惑中,缺乏更新观念和改变生活方式的自觉性的父母们呢?只能是越长越小,眼界小、心胸小,把自己困于狭小的生活空间,直到有一天空然发现,孩子和这个时代一样,使自己感到陌生难解。

标签:;  ;  ;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为我离婚呢?_婚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