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新媒体人才培养为例论文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以新媒体人才培养为例

黄璀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摘 要: “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为新时期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应该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课内、课外实践+竞赛、项目引导的“金字塔型”模式为核心,探索一条培养高素质新媒体人才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业;新媒体;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渗透,市场对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培养既适应新媒体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新媒体专业人才,对于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而言迫在眉睫。然而,现阶段围绕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课程设置杂糅人文、技术、社科、新媒体等内容,涵盖范围比较大,内容不够精深,重点和特色难以突出,在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缺少相配套的实践环节,采写编评、摄影摄像、网页设计、数据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简单叠加,但没有相应的标准来评估、衡量学生对这些技术所掌握的程度和水平,究其原因,这也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一个年轻专业有关。2013年包括暨南大学在内的28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作为正式专业开始招生,截止到2017年全国共有170所高校获教育部审批设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虽然发展的时间尚浅,但是在数字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势头比较迅猛,也因此延伸出来专业发展的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标准匮乏等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找到一条培养高素质新媒体人才的发展路径。

哥们儿朝洛蒙把媳妇介绍给烧烤店老板。烧烤店老板瞪着被炭火烤成烂桃子样的眼睛,在媳妇身上扫来扫去。那眼神让媳妇想起那晚值勤室里保安们的目光,不由得心里打颤,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明确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2]。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3]。2017年7月27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见中指出要结合重大举措,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在这种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现实需要,以培养专业素养过硬、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为目标,以课程+实践+竞赛+项目为核心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为路径,践行互联网+视域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中国文章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于2013年5月18日-19日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年会到会学者28人,收到论文近30篇。到会人数不多,但代表面广,从年龄上看,有学会的创办者、早已退休的学术耆老,有学养深厚、学术专精的专家教授、有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从与会者的职业上看,有大学里从事文学、文章学、文学批评、写作等领域教学科研的教授,有教育出版界精英,以及优秀中学语文教师。论文数量不多,但是视点多,视野开阔,视角新颖,颇多具有开创性的佳作。

一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一种联合方式,它意味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以来,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着力发挥互联网优势,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全面铺开,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保障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从社会需求来说,企事业单位对于具有信息发掘、处理、传播等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这也对高校培养新媒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传统新闻传播教育为基础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方向,在夯实学生采、写、编、评、摄等基础信息制作能力的同时,要结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产品的特点,在产品设计与运营、内容维护与营销、用户体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加强实践力度,通过实训、实验、实习等多种梯次的实践环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和实践成果,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

1.体现全局意识。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树立起把握新媒体发展现状、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全局意识,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都以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出互联网行业中的新知识、新趋势和新理念,密切关注新媒体领域中的最新动向,注意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结合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私播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专业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规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认真研究分析用户需求,在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恰当的软件操作工具,设计制作图文影音结合的多媒体作品,能够进一步运用创意策划、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等运营手段,把这些作品放在互联网上,用市场的标准加以改进和完善,这样在全部的专业学习中形成浓厚的新媒体认知、使用、创新的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符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2.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最为核心的是用户思维,是用户至上,一切以用户为中心[7]。在这一理解中,所谓用户指的是新媒体、互联网相关服务的使用者,从互联网产品的开发设计再到运营体验,都应该树立用户思维,了解用户是谁,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改进升级产品来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共享单车为例,单车是传统行业,共享单车只是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用二维码、APP来简化单车的借还程序,其自身的科技含量并不是很高,但是它的出现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百姓在“最后一公里”上的出行难题,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也契合了当下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理念,满足了普通民众的需求,共享单车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这种以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心理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在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中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还是实训实习中,都应该向学生强调这种思维方式,发现、培养、满足用户需求,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1.专业素养过硬。一般来说,专业素养主要包含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如图1),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而言,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新闻学等基础理论以及融合新闻学、网络传播学等交叉理论;专业技能包括采、写、编、评、摄等新闻采写类技能,Photoshop、CorelDRAW、Premiere、HTML、Dreamweaver等软件操作类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新媒体业务技能,例如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在这些专业素养中,应该以理论基础为核心,掌握好新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以软件操作为手段,掌握好信息产品制作的基本工具;在具备扎实的新闻采写类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新媒体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同时,还应该在培养学生这些专业素养的过程中,不断跟学生强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毕竟新媒体行业知识更新快,折旧快,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图1 新媒体专业素养构成

“互联网+”的提出与践行开创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新命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以培养专业素养过硬、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为目标,在专业建设中体现“互联网+”的发展脉络,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把握时代发展的机会,为市场输送优秀人才。

3.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8]。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目的不仅仅是要打通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更为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创新理念、创业趋势和行业动态,理顺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提高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种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要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反过来这种意识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密切关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三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

高校辅导员素质建设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成长,所以要高度认识自身所承担的崇高责任和伟大使命,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为适应工作而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为高校学生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会增强学生走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21世纪社会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包括知识共享、人员交流、协同研发和实训孵化四种[9],其共通点在于注重从课堂走向实践,从校内走向校外,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培养复合型新媒体人才。基于上述理念,我们可以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出发,以培养专业素养过硬、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为目标,理顺出一条比较完整的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路径:以课程教学和配套实训为核心,强化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鼓励学生团队参加专业类和双创类竞赛,并引导学生积极申报项目,在此基础上选拔一批优质项目,结合校内外资源进行项目孵化(如图2所示)。

图2 新媒体人才培养“金字塔”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指引下,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予以推进,制定一系列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任务和措施;2015年底,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又明确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6]。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背景下,项目孵化器、创业基地、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双创”活动不断开展,高校、企业、社会齐发力,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在良好的创业氛围中,大学生创业有热情,有活力,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双创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开拓型人才,这对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内容刷新快,技术变革快,运营模式转变快,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下一个互联网风口可能正在酝酿,但是却很难准确判断和评估,只有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经验和惯性思维,具备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发展潜力,进而具有实现创业的可能。

2.融入双创教育。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课程叠加,而应该把双创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路径之中,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要开设创新思维、创业心理、创业基础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并结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特色和学生能力短板,在新媒体创意、企业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补充财务、营销、法律等方面的实用知识,同时运用案例学习、沙盘模拟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讲座和论坛,邀请校内外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交流和对话,为学生答疑解惑,开拓学生的眼界;利用高校多元的专业结构,与其他专业或者院系合作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双创比赛,甄选优质的双创项目进行孵化,在本专业甚至全校范围内营造出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热情。

3.强调团队协作。在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路径中存在一个梯度问题,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是面向所有的专业学生,这是他们在专业学习中的必经阶段,也是打下扎实基础的必要过程,但是至于参加竞赛、申报项目和进入项目孵化则需要对学生团队进行筛选,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总的说来,这种培养路径实际上是一个金字塔型,在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其一,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更多的情况是团队合作来完成新媒体产品的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个人单打独斗的情况比较少;其二,团队合作的优势在于,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互补,极大地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团队之中、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

要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的目标,践行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路径,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师资上,作为专业老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双创理念,通过学习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积累,掌握业界发展的最新动向,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发展。同时还可以引入业界专家走进校园,举办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担任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多实用的技巧,提升专业能力。此外,学校的硬软件建设也要紧跟而上,在学生参加双创活动、进行创业实践方面出台更多利好的政策,建设好、利用好专业实验室和双创基地,为双创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硬件基础。顺应时代才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学科的发展、专业建设也应该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我们在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实践中去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

晋华宫选煤厂煤泥的可选性为易选,用螺旋分选机分选1.5~0.1 mm的粗煤泥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精煤的灰分和硫分相比入料分别降低了6%和0.6%。对其进行单机检查后计算分选密度为1.87 g/cm3,数量效率达86%~95%,可能偏差为0.18。由此可知,螺旋分选机对于易选煤具有较好的分选效果,但其对入料波动适应性差、分选密度偏高的缺点是制约其在粗煤泥分选中应用的关键[10]。

参考文献

[1] 叶红梅.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基于 134 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情况分析[J].东南传播,2017(2):98-99.

[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11/c_1114601391.htm,2015.

[3]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04/c_1115815944.htm,2015

[4] 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7/content_5213766.htm,2017.

[5] 黄楚新,王 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7.

[6] 高校“双创” 弄潮儿向涛头立,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703/t20170314_299517.html,2017.

[7] 魏志奇.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传播规律[J].新闻世界,2014(5):138-139.

[8] 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

[9] 马澈,陈皓.新媒体教育有哪些模式——新媒体专业的产学对接案例[J].新闻与写作,2015(3):14-19.

本文引用格式: 黄璀.“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新媒体人才培养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27):23-2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7.009

作者简介: 黄璀,女,汉族,籍贯:湖南,工作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新媒体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网络舆情研究。

标签:;  ;  ;  ;  ;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新媒体人才培养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