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论文_阿丽娅.阿不都热合曼

探讨小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论文_阿丽娅.阿不都热合曼

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838100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规划用地日趋重要,它决定着小城镇发展空间,关系着小城镇建设的成败和水平,影响着小城镇经济的可持性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的基本现状,并对加强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小城镇用地规划涉及的问题较多,需要从小城镇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地做好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减少规划的盲目性,注重土地节约和生态环境,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从而促进小城镇用地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建设。

一、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的基本现状

现在大部分城镇都没有按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对用地进行规划分析,而是把大多的目光都放在了经济发展上。用盲目圈地的方式来开发建造商业中心区,继而在商业用地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开发城镇的农业用地。大量的农业用地破坏流失,使原本就供大于求的商业用地不堪重负,最终导致经济增长效果不大,农业用地极度破坏,违背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造成这种情况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小城镇建设规划起点不高,执行规划缺乏严肃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影响了小城镇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发展。

第二,小城镇用地内部布局不合理,土地低效利用。近年来,小城镇建设进入迅速扩展期,县以下的城镇建设大部分是外延扩大,占用土地多为优质耕地。不少小城镇建筑布局混乱,道路建设不规范。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交叉布置;功能分区不明显,城镇内边角空地随处可见,严重阻碍城镇功能的发挥。

第三,空心村镇多,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住宅建设的扩张非常自然,但“空心村”问题却造成村落外延内空,十分反常。同时,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存在着宽打宽算、不节约用地的问题,致使小城镇占地面积过大,人均建设占地比较多,而真正的建成区却很小;另外,小城镇用地普遍存在着重平面扩张、轻挖潜改造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这使得部分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指标供不应求。

第四,缺少有效监督机制,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多数小城镇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为了招商引资、追求政绩目标,许多乡镇领导往往随意占用大片农田,扩大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把土地视作一种产品定价变卖,降低成本,竟相压价,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小城镇土地开发机制几乎处于双重扭曲状态,既难以借助于市场机制对非农建设占地行为加以约束,也缺乏真正体现公平利益的政策干预手段。同时,在土地开发的问题上,政府常常急于引进项目,达成与开发商的妥协,造成小城镇土地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布局分散等诸多问题。

二、加强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重视小城镇用地规划的严肃性

小城镇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大中城市的发展统筹考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使其协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城镇发展土地开发利用要根据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准确预测来确定不同的开发期和相应的用地数量。规划要在镇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集聚核心,使得镇域内的人口、资金和其他资源源源不断地向核心流动,形成向心型的城镇化趋势,杜绝各村分散发展然后再连成一片的低效土地利用模式。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不超过100m2的要求确定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一经批准,就要具有法律效力,对违反规定造成的土地开发应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小城镇建设规划既是对土地用途和使用数量的约束,又是对小城镇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的实施。因此,小城镇建设规划要把握好以下原则:注意城乡结合,准确处理城乡矛盾;因地制宜,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合理利用土地。

2.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率,保持小城镇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扩张。目前,小城镇建设中的存量土地很多,要尽可能利用存量土地,立足于内部挖潜,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一方面,通过治理“空心镇”,进行旧镇改造等整理措施,有效挖掘小城镇存量土地潜力,提供小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小城镇外延,减少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坚持农用地优先的原则。小城镇建设尽量利用坡地、瘠地、劣地。因此,小城镇建设用地应因地制宜,利用山坡、劣地等地形条件,发挥建设用地的效能,改变小城镇建设大量占用周围农田的习惯做法,尽量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废弃地,尽量少占用耕地和好地。建立土地开发与复垦制度,对于确实需要占用好地的乡镇,应规定其组织开发和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或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相应的造地费,土地管理部门把这笔费用转给具有开发和复垦能力的乡镇,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同时,要鼓励以迁村并点和土地整理等方式进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进镇购房和按规划集中建房,集约使用土地,把节约的宅基地用于小城镇建设中。

3.注重土地的空间开发利用,增加小城镇建筑物的容积率

土地是一种具有空间立体性的综合体,土地的稀缺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小城镇的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从粗放外延扩张方式转向集约立体方式,使多维空间利用成为小城镇土地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在今后小城镇建设中,要利用集约边际原理,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资源,增高建筑物高度,增加建筑物容积率。兴建多层生态住宅,在小城镇地下修筑商场、停车场、仓库、服务设施等。小城镇土地的立体空间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土地,减少占用耕地,还可有效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应根据各区位上土地的承载力制定相应的容积率下限标准,采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对城镇容积率实行管制,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地价和税收优惠的政策,鼓励开发商投资改造旧城区的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

4.合理确定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强化小城镇的建设特色

对于人口规模偏大,过于追求高城镇化率的问题,需要在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有效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城镇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各行业优势的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小城镇发展的潜力,在镇区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劳动力分配。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布与流向,确定小城镇吸纳人口的数量。一般而言,当小城镇的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才能发挥集聚作用。此外,小城镇内部制度和社会公用设施水平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农村居民进城的门槛。因此,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将目光由大中城市转向小城镇。首先,要使小城镇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集聚效应。其次,要注意强化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城镇在建设中依据规划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城镇,只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才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才有生命力。对于小城镇发展中没有特色的问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应首先对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进行宏观分析,确定小城镇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小城镇的产业特色。最后,要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的格局,小城镇小巧近人的规模尺度、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都可以巧妙地利用以强化小城镇的建设特色。

参考文献:

[1]刘霞,孟杰,周宁.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用地现状及策略[J].管理观察,2011(04)

[2]李彩国.对小城镇用地规划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2(18)

[3]韩蕾.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小城镇用地规划分析[J].城市建筑,2013(10)

论文作者:阿丽娅.阿不都热合曼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探讨小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论文_阿丽娅.阿不都热合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