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格局变化看现代战争与高技术的发展_世界格局论文

从世界格局变化看现代战争与高技术的发展_世界格局论文

从世界格局变化看现代战争与高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技术论文,格局论文,现代战争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200年来,世界格局已几经变化,政治角逐、 经济竞争和军事对抗是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

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战败,而战胜方沙俄、英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欧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进而形成了“维也纳格局”。这样的世界战略格局大约持续了40余年的时间。

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加强了,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德国和意大利也各自实现了统一。当德国在普法战争获胜之后,原有的战略格局的平衡便被打破了,进而又形成了新的战略格局。尽管新的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但北美的崛起也是引人注目的。新的格局也持续了40余年的时间。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战略格局,战后又形成了第三个战略格局。这是以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为瓜分世界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由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也使新的格局有些不同于以前的战略格局。

凡尔赛格局只维持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形成了雅尔塔格局,这是以美苏为首对欧亚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第三世界兴起,日本与西欧也对世界局势表现出更坚决的发言权,特别是苏联的解体。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格局可以休矣!由于多极化的政治局面,目前尚未形成新的世界格局。

从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来看,各时期各国(集团)间的军事较量非常突出。在军事较量过程中,各交战国都以自己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在获胜的一方,他们往往肩负正义的政治使命,在战争期间能做出准确的决策性判断,以及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军事力量也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和战术技术水平上。

此外,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战略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当时的战争水平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大改善了军事装备的技术性能。人们认识到,要在世界占据一定的地位,在逐步形成新的战略格局的今天,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

从古至今,战争的目的往往是交战方为经济的利益而开展的。战争的掠夺性,主要掠夺对方的资源。然而,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已不满足利用现有的资源,而是利用各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使资源利用率大为提高,甚至一些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也取得了较好的生存条件。这样,掠夺资源在决定战争的因素中已有所弱化,而且通过战争的手段来掠夺资源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谴责。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野蛮性主要表现在,它公然违背国际准则去掠夺小国赖以生存的资源,并且要永久地占有这些资源。因此,伊拉克理应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并且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毁灭性打击。

在现代战争中,为了提高武器的杀伤力,要大量使用高技术,这也使战争费用大大提高了。如果战争最终使费用大于所得,这样的战争除非参战国的经济实力非凡,否则人们对参战的兴趣就要打些折扣。这样,除非万不得已,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双边或多边问题,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由于高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注意到武器的效用会因高技术的应用而成千百倍地提高,因此,从政治和军事战略的角度出发,人们更重视其威慑的作用,以期望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依靠其军事上的优势,非常重视威慑的作用,以瓦解对方的士气。在战争的准备阶段,双方都展示自己的实力,实际上多国部队的威慑更显声势。而尽管伊拉克挟吞并科威特之余威,但是面对一个强大得多的对手,其威慑就难以施展了,使人们觉得伊拉克的威慑只是给自己“壮胆”。双方交火后,每一轮的展开和升级,多国部队都在发挥着威慑的作用,同时不断地打击时时都在“兑现”这种威慑。

海湾战争是典型的高技术之战,这不但在当时引起广泛的注意,而且至今仍是经常谈论的热门话题。 在海湾局势再度紧张的时候, 回顾1991年海湾战争的进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战争的整个过程,其“刀光剑影”式的“硬战争”不过是过去战争的重演,有“很好看”的形式。在高技术渗入之后,军事打击的效率可以成百倍的提高。在战争的“第二战场”还有一场同样激烈的“软杀伤”的厮杀场面,这种软杀伤早在“沙漠行动”之前几个月就开始了。这就是“兵马未动,电子(战)先行”。在“沙漠行动”开始前几个小时,多国部队几乎启动了所有的电子装置,对伊拉克的软系统进行大规模的电磁干扰,以保障多国部队能“安全地”进行轰炸。

由于轰炸势在必行,并且是“公开的”行动,全然不同于“珍珠港式”的偷袭。又由于伊军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下,这种轰炸的代价应是较高的。令人惊异的是,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出动轰炸近10万架次,其伤亡极小。取得如此成功的轰炸效果,这主要是依赖于电子设施的“软杀伤”威力。这说明,硬设备的打击效果和生存能力是大大依赖于软系统的支持和保障的。

为了改善军事装备,人们采用的技术越来越高级,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提高杀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两种技术至关重要。

就武器的杀伤能力来看,二次大战后,涌现出许多新式武器,其杀伤能力主要表现在它具有精确制导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二次大战中已初见端倪,在二次大战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种能力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具体的技术条件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和红外技术、新型喷气推进技术、高级冶金材料技术,以及内含的大量物理化学知识。精确制导技术的成就使武器的杀伤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其意义超过许多重要的军事(技术)发明。

1972年,美军首次在越南战场使用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其命中率达80%;当年12月,美军的32架B—52重型轰炸机被击落,其中29 架被地空导弹所击落。这种早期的精确制导技术比无制导技术的武器要提高效能100倍左右。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用“幼畜”空地导弹58枚击毁埃及52辆苏制坦克;埃及则用苏制有线制导AT—3反坦克导弹在3分钟内击毁以色利坦克85辆。此后,各国对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更加重视,使常规武器的发展焕发了青春,甚至有些专家认为,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确制导常规武器,而不是战术核武器。

为了使武器和人员免遭干扰和打击,武器装备的自我保护能力很重要。通常,在某些飞机、坦克和军舰上要施放烟幕以掩护撤退,或撒播金属箔条以施放电子干扰。然而,随技术的进步,童话中的隐身术也可以成为现实,孙悟空与众妖魔常用的隐身术不只是“传奇”了。这就是隐形技术的发展。

现代隐形技术的出现是为了对付雷达的追踪,最早的隐身技术出现在二次大战之前。50年代末,美国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和PLV—7低空侦察机都采用了吸波涂层,以减弱电磁波的反射。60~70年代,在越南和中东战场上,被击落的美制飞机直线上升,这就促使美国加紧研制隐形技术,并且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当时美国把隐形技术、高能激光武器和巡航导弹列为军事科技上最重要的革新。也就是从此开始,隐形技术进入实用阶段。

60年代,未采用隐形技术的B—52轰炸机, 其雷达有效反射截面为100~120平方米。80年代初,经改进后有一定的隐形能力的B—1B 轰炸机仅为1~3平方米;80年代末,新研制成功的B—2轰炸机则只有0.1 ~0.3平方米,雷达回波降低了99%, 雷达操作人员很难发现荧光屏上一个很小的亮点。据说,在进行试飞时,隐形飞机离搜索雷达40公里的空中盘旋了半个小时,而雷达却“熟视无睹”。

在海湾战争中,F—117A隐形战斗机出足了风头。这是美国在80 年代研制成功的一个机种。它的表面呈多角多面锥体,外表几乎全由一系列小平面拼成,这样可以抑制和散射雷达波束,导弹与炸弹都被放入机身内,飞机上无强大的微波雷达,发动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也都安装了吸波挡板。因此,雷达很难发现它。F—117A 内还装设了许多先进的电子设备,其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等都具有非常好的性能。机上载有许多导弹和炸弹,并有装载核弹的能力。这样,飞机的隐形性能加上电子和火力设施的支撑,使其突击能力非常强。在海湾战争中,它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准确无误地投在了伊拉克总统府上。

此外,由于F—117A的隐形性能很好, 它根本就不需要战斗机护航。这样,8架F—117A配备2架加油机,它就可以完成75 架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的任务。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派出了48架F—117A, 占其总拥有量的80%,伊拉克的确成了F—117A的练兵场了。

在世界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时期,我们应紧紧抓住机会,在即将进入21世纪时的90年代,这是“20世纪技术革命的综合期”和“21世纪技术腾飞的助跑期”,国际间的科技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在电子学、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四大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对全部高技术整体占据重要地位,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的活动将上达九天之外、下入地壳之内和海洋深处。在形成新的战略格局时,中国应占据显著的地位,在人类的进步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  ;  

从世界格局变化看现代战争与高技术的发展_世界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