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_武晓玲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_武晓玲

◆ 武晓玲 河北省隆尧县山口校区 055350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没有问题,小学生就不可能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会提问题,小学课堂就难以走出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樊篱;教师提不出好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任就难以落实。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问题排序,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课堂,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从整单元、整篇课文来设计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情,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抓住矛盾,适时追问

怎么培养学生兴趣呢?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如教《月光曲》一文时,在充分细读文本之后,让学生感悟这位盲姑娘酷爱音乐,想实现亲耳听一听贝多芬的钢琴曲的愿望,可入场券太贵了,家境太穷。因此哥哥为无法实现妹妹的愿望而伤心、难受。在学生感受哥哥那份无奈之时,通过抓住妹妹话中的矛盾点,不断追问,从中体会妹妹的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美好品质及兄妹情深。师:这位盲姑娘酷爱音乐,明明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可还说随便说说,这句话是随便说说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不想让哥哥伤心,非常体贴哥哥。

生:因为哥哥整日为一个双眼失明的妹妹的生活够劳累了,不想再为满足自己的愿望使哥哥难过了。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盲姑娘?

生:是一个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盲姑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这真是一个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盲姑娘啊。妹妹的体贴与安慰;哥哥对妹妹的伤心与内疚。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妹啊!难以割舍的兄妹之情啊!

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

三、拐弯抹角,变直为曲

简单而直接的提问,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七颗钻石》一文中,抓住“忍不住、咽”字,引导学生感悟小姑娘的大爱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问题1:文中这句话中的再也忍不住,说明了什么?(生:不能再坚持,忍了好长时间。)问题2:那为什么小姑娘不喝呢?(生:来了一位过路人讨水喝。)问题3:小姑娘有很多的理由拒绝过路人哪,比如说?比如说—— (生:妈妈生病正要水呢、我也渴……)问题4:可小姑娘没有喝水,也许看到是怎样的一位过路人呢?(生:面色苍白的老人、比自己更小,更干渴的小姑娘、嘴唇发白的老奶奶……)问题5:看到这一幕,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硬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是一种什么爱?(生:关心他人、舍己为人、同情心……)师小结:小姑娘关心自己的妈妈,去关心一条小狗,甚至关心更多的陌生人,这就是一种大爱。

在教学中通过这样“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艺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无疑设疑,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课文中可质疑的材料,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中心问题为重点,进行探究。如在《穷人》一文中,体会西蒙临死前对孩子的那份母爱,那份撕心裂肺的牵挂时,我抓住这句话“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中的“抓”字,这个字稍一疏忽,便会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过。但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1:其实这一段文字还有一个字最能体会出这位母亲当时的心情,谁能把它找出来?(生:抓。)问题2:这位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是想抓住什么呢?(生:她想抓住自己的命、为孩子而活的信念、想抓住时间……)问题3:这位母亲是想抓住时间,想对世人说啊!他想说什么呢?(生:我的孩子还小,谁来救救我的孩子啊!)师小结:是啊!母亲最放心不下的,最牵挂的是两个孩子,这是,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通过设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西蒙临死前那种心境,这个抓字不仅写出了这位母亲撕心裂肺的牵挂,更体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深化了主旨。

论文作者:武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_武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