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纤通道物理层测试方法论文_刘钊,袁野

浅析光纤通道物理层测试方法论文_刘钊,袁野

(国网伊犁供电公司 新疆伊宁市 835000)

摘要:本文通过FPGA,在K7系列硬件平台上,研究了实现高速光纤通道物理层测试方法,并阐述了实现该协议方法的具体方案和技术细节,而且还通过测试对该方法协议进行了验证,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光纤通道网络存储设备物理层接口的兼容性、适应性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光纤通道;测试;网络存储;FPGA;物理层

引言

电子商务、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对数据存储业务需求的也越来越高,因此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存储区域网络是以网络为中心,通过特定网络相互连接客户端、服务器、存储系统的,从而组建出依托于存储区域网络技术的系统。当前广泛应用的存储区域网络运用的技术包括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技术、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技术。光纤通道技术系统(FC-SAN)的运作方式是由光纤通道网络对客户端、服务器、存储系统相互连接,这种网络存储技术不但实现了远距离互相连接和更高的传输带宽,而且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已经由1Gb/s 提高到8Gb/s,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网络流量的可控性以及数据的可扩展、高适用性、持续性访问等[1]。

光纤通道技术系统(FC-SAN)由FC-0、FC-1、FC-2、FC-3、FC-4的5 层协议组成。本文重点研究的是物理层,即电气子层FC-0和编码子层FC-1的组合[2],结合合适的硬件平台以及FPGA 逻辑设计,从而实现 4Gb/s的FC的物理层通信协议。

1 实现方案简述

光纤通道通信协议复杂、传输速率高的特点决定了协议芯片只能采用专用的,或是硬件方式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3]。本文采用Xilinx的Kintex7 系列芯片,其特点是芯片成本低廉,单GTX支持的速率高,内部集成的高速收发器数量多,是在FPGA上实现4Gb/s FC物理层协议的核心器件。该方式很好的解决了 FC 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可兼容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

2 GTX 工作原理

GTX 收发器的结构包括物理媒介子层(PMA)和物理编码子层(PCS)。在发送方向,发送端接口将数据发送到8B/10B 编码器,经过编码以后,然后输出到相位调整缓存器及并/串转换器,并/串转换器并将其同步于发送时钟传送到发送器。在接收方向,由GTX接收器接收串行差分数据,然后时钟电路恢复时钟信号,数据流再经过串/并转换器,进行帧定位检测及对齐,传送到8B/10B解码器和弹性缓冲器进行时钟校准及通道绑定,最后将数据输出到接收端接口。

3 FC 物理层设计实现

3.1 硬件调试准备

硬件调试要根据 FPGA手册标准,检查PCB设计和原理图。如针对K7芯片收发器接口,首先根据 UG476手册检查PCB设计和原理图,然后用示波器实际测量硬件电路,确认工作环境正常[4]。最后,检测物理通道,如确认AC耦合电容容值,光模块兼容性,焊接情况、锁相环时钟的锁定情况、时钟频率、时钟源的选择情况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GTX模块配置和通道测试

进行GTX模块的配置,首先设置GTX模块的接收和发送数据模式,选择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31),SERDES选择PMA近端环回(Near-endPMA)模式。然后配置GTX模块为PMA远端环回(Far-endPMA)和PCS远端环回(Far-endPCS)模式,排除和时钟偏移的问题,确保数据能在远端设备正常收发。最后,还需要调整GTX的参数,进一步解决通道误码率偏差问题。

3.3 高速 FC 接口配置和具体调试

为实现4Gb/s的FC接口配置,首先设置FPGA通信线路速率为4.25Gb/s,输入时钟为106.25MHz,选择收发器X0Y0和X0Y1。然后,采用8B/10B编码方案,设置数据收、发接口的位宽为32位,打开数据收、发缓存使能开关,设置数据收、发逻辑的工作时钟为正常模式。最后,帧定位标识符选择K28.5(0xBC),打开“正向定位(PlusComma)”及“反向定位(MinusComma)”使能开关,设置对齐方式为4字节边界对齐。

进行FC接口调试,首先测试PCS近端环回(Near-endPCS)模式,确定SERDES信号及复位正常,确认时钟频率。然后,测试PMA近端环回(Near-endPMA)模式,确认恢复时钟正常,检查8B/10B状态及帧定位符的对齐方式。最后,检测整个接口的操作,确认电路的工作状态。

3.4 高速 FC 物理层逻辑设计

FC-0层和FC-1层构成FC物理层。首先,处于光收发模块的高速差分电信号通过FC-0层转换成80位宽的FC帧流,然后传输到FC-1层。处理过程中,收发时钟域转换、高速信号收发同步进行[5]。其次,40位数据由FC-1层通过8B/10B被解码为32位数据。处理过程中,特征字提取、传输字对齐、跨时钟域8B/10B编码、解码等同步进行。

4 测试验证

数据发生源和接收端用存储网络测试设备,连接光纤与目标系统,捕获和分析双向数据。根据捕获数据,可以准确判断以FPGA为基础实现的 FC物理层的建链、协商及数据包收发 /解析情况。同时存储网络测试设备搭载各类型硬件模块,分析各种协议,完成SAS/SATA 流量生成、高级分析、误码率测试、光纤通道压力测试、干扰等测试功能。

5 结束语

通过 FPGA,在 Xilinx 的 Kintex7硬件平台上实现了高速 FC 物理层通信协议,并对 FPGA 内嵌的 GTX 模块和高速 FC接口进行了配置和调试,对实现的 FC 物理层接口,通过专用测试设备进行了充分验证,保证了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本文的设计充分利用 FPGA设计灵活、开发周期短、易于修改的特点,研究出了兼容性较强、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对FPGA 实现高速 FC物理层通信协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文辉,徐俊,周加林等.网络存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彭建荣.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7):66-68.

[3] 许里,冯国仕,李璞.光纤通道接口通用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4,1(11):21-22.

[4] 刘达,龚建荣.基于ISE系统的FPGA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技术,2003,1(2):43-44.

[5] 赵文虎,王志功,费瑞霞等.基于逻辑设计的光纤通信8B/10B编码方法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3,8(2):48-49.

论文作者:刘钊,袁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浅析光纤通道物理层测试方法论文_刘钊,袁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